APP下载

中国经济有望走出阶段性低谷

2016-10-17曹和平

环球时报 2016-10-17
关键词:跷跷板楼市投资人

曹和平

“去年股市涨了,今年房市涨了,明年是啥市?”多数投资人认为,随着国庆期间多地推出楼市调控政策,资金将会从楼市进入股市,后者行情会出现大反转。遗憾的是,股指反弹没能突破前期高点。那么,股市与楼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还存在吗?

股市和楼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来自于一个更为基础的经济学判断:经济中仅存在股市和楼市两个市场,而且股市资产和楼市资产是替代性产品。

此外,我们还得再加上一个条件,在开放式经济中,比如在全球市场,如果有足够数量的机构投资人可以跨境配置资产,那么股市和楼市的替代关系会变弱。如果机构投资人能在货币、股票、债券和票据性资产方面交叉业务投资,那么股市和楼市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弱。

今年房地产市场的疯长,除了中国经济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的持续刚需托底之外,金融性涨价是短周期因素。想想看,房地产限价,中国经济基本面信息尚未全面向好,机构投资人怎么能够涌向股市呢?替代市场和替代产品太多了。也因为这样,在多市场共存的全球开放资本市场中,股市和楼市的跷跷板效应会大打折扣。

当机构投资人在全球配置资产,出现领头羊行动,数亿个散户不断询问“明年啥市”准备跟进后,会不会形成资产泡沫,为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带来困难?严格来说,肯定会形成很大困难。区别只在于这种资产泡沫崩塌在哪个经济体中。从全球角度看,崩塌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允许的。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贡献一份力量的义务所在。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年底启动4万亿投资,后续数年商业资本跟进,成功延续了经济的增长周期。但是,宏观管理投入的反周期杠杆性资金,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吸纳,将会空荡在央行和实体经济间,在头羊性金融机构的带领下在世界范围横冲直撞,形成更大的资产价格飙升危机。这已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而中国不再例外。

如果这种资产泡沫持续下去,在中国范围,政府将在两个方向上采取措施,一是银行系“条条”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核销一批有毒性和不良资产;二是财税系平台机构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地方“块块”经济中祛除一批僵尸企业。把“有毒”资产和“僵尸”企业病灶祛除后,并购重组一批特困但属于国民经济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在新的信贷条件下取消信用配给现象,让经济周期走向上行。

而在西方范围,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尝试一般会在议会的僵持中不断被拖延。除非出现一次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出现一种或一系列战略性产品,旧的经济成分调整适应,经济才能走出低谷上行。

目前看来,中国近年来从供给侧方向的一系列调控出现了积极的结果,第三季度货运周转量、发电量和信贷余额数据出现转机。加上9月份的CPI同比数字从1.3%上升到1.9%,在季节性供应充分的时间上扬,这是实体经济调整后出现复苏的有力数据。如果后续几个月CPI和关联宏观数据向好,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迈向新的增长常态的努力就会完成一个段落。▲

(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跷跷板楼市投资人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读者观点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蜡烛跷跷板
2015年8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轻重比较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