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体融合”释放产业活力

2016-10-17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经营性生态圈农技

安徽省太和县出台《太和县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建设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两体融合”)发展试点县,围绕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示范园区生态中循环和县域单元生态大循环,打造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建立十大循环模式,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经过3年的试点探索,使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活力进一步激发、潜能进一步释放、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使经营性服务体系的队伍进一步壮大、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示范功能进一步提升;探索总结出若干个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充满活力的“两体融合”模式。

“两体融合”路径

结对服务:从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植保植检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中,遴选优秀农技人员与经营性服务组织结成对子,围绕品牌粮食生产,开展全产业链的技术指导、信息和培训服务。

协同办公:围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需要多方参与的项目,进行协同办公,共同开展服务。

共建载体:“两体融合”共建农业服务超市,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管、仓储、销售等一系列菜单式、托管式的社会化服务,以及品牌、产权、金融等生产要素服务。

托管服务:抓住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以及兼业农户的特点,遴选装备优良、技术过硬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的某个阶段或部分农户之中实施托管,解决农户分散投入成本高、关键技术不掌握的短板,促进节本增效。

基地教学:以经营性服务组织领办的产业基地为依托,由公益性服务组织现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在基地边干边学边创收,最终培养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产研联合:县农委牵头,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经营性服务组织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等科研、农技推广部门联合,对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购买服务:通过定向委托的方式购买服务,由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专业化统防统治、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沼—粮”以及“林—禽—草”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和应用;通过定向委托的方式,由科研单位承担“减肥、减药、节水”等绿色增长模式以及“藕—鱼共生”、“鱼—菜共生”、“林—羊共生”等生态循环模式的技术攻关;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打造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构建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示范园区生态中循环和县域单元生态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循环模式。

“两体融合”重点服务内容

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探索建立“畜—沼—粮”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的养殖服务模式。对3家实施主体的养殖环境进行改善,将养殖环节所产生的粪尿进行集中排放,导入化粪池,按比例添加生物菌肥专利菌剂发酵,杀灭病原菌和虫卵,将粪便等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同时,通过化粪池加压和预先铺设的管道,将有机肥导入农田,实现有机肥的就地利用。营造经营主体的养殖生态小循环环境。

二是通过基地教学,探索建立“林—禽—草”?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的养殖服务模式。林下种草,草供鸡食。构建以林保湿,以湿护草,以草养鸡,以鸡补肥,以肥促林的“林—禽—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打造“林草栽培长效增收+畜禽养殖快速增效”的双增教学示范基地。

三是通过产研联合,探索建立“藕-鱼共生”、“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的种养结合服务模式。将池塘养鱼与莲藕种植相结合,采用土里种藕、水中养鱼的立体生产方式,构建鱼在水中吸收营养、净化水体、防治莲藕病虫害,排泄物又为莲藕生长提供养分的“藕—鱼共生”生态循环模式,将高溶氧流水养殖?、废弃物收集?、外围水体净化?、标准化日常管理系统等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达到养殖水体内部循环净化,实现降本增效、节水节地和零排放,实现资源、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是通过共建载体,探索建立“鱼-菜共生”?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的种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饵料投放、放养石斑鱼等、收集鱼粪、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微生物调节、消毒杀菌和溶氧调节的集装箱养殖内循环系统,再通过养殖池外排水进入有机菜园,水肥回收、生物处理水、回流到养殖池,构建“鱼—菜共生”的外循环系统;通过贫困户入股参股的形式,打造集装箱养鱼的新型扶贫产业。

五是通过托管服务,探索建立“林—羊共生”?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的种养结合服务模式。引进盐肤木优质林木品种,配合生物菌酵素营养液免疫调节技术,替代抗生素,提高山羊肉的品质;创新“林草间作,林下放养”养殖模式,采用生物菌除臭技术,营造优质开放的养殖环境;通过技术集成,创建“林草复合养羊—无臭无抗养殖—羊粪培肥地力”的高效农林牧耦合技术模式。

六是通过协同办公,探索建立“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园区生态中循环服务模式。依托双浮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旅游要素、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产业脱贫、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通过定向委托,探索建立休闲农庄的示范园区生态中循环服务模式。秉承“为城而农、为游而农、为文而农”的理念,集“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美食”于一体,让都市人能够“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话农家情,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体验返璞归真的生活。突出打造家庭智能微农场、市民微菜园、生态餐厅、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申报国家乡村旅游示范点。

八是通过共建载体,探索建立蔬菜产业体系示范园区生态中循环服务模式。建立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和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蔬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破碎、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示范合作社;探索不同品种的蔬菜保鲜、脱水、加工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探索建立蔬菜产业扶贫的示范路径。

九是通过以奖代补,探索建立品牌粮食示范的县域单元生态大循环服务模式。建立1个省级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示范样板区,在样板区内建设10个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示范主体;集成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统防统治和生产标准化、资源节约化、服务专业化的“三控”“三化”绿色增长模式;突出发展优质强筋麦、优质中弱筋麦、高端白酒专用小麦、太和板面专用小麦和特需人群专用粮食等,坚持消费导向、市场导向和特色导向的生产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十是通过以奖代补,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围绕“科技创新支撑+专用品牌引领+联合体式经营+专业化综合服务”,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促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者有机融合,构建产品生态圈;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加强要素、产业、利益联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构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联合体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企业生态圈;通过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构建品牌粮食、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生产和产业园核心区示范的产业生态圈。

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和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支柱产业的基地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支持,采取竞争性立项、项目化操作的办法实施。

猜你喜欢

经营性生态圈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