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展宏图
2016-10-17汪洋
汪洋
太和县是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发轫之地,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当前,太和正以“县改市”为统领,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投入、大创新、大发展,皖北领先、全省争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两先一全面”发展战略。
新形势下,如何用新理念来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引领农业,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太和县来说,至关重要。日前,记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太和县委常委、副县长海治国。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太和县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海治国: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保持了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地位。今年全县夏粮平均单产494.7公斤,总产72万吨,大灾年份最高单产仍达602公斤,?10个万亩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和6个省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平均单产仍在510公斤以上。从粮食单产水平来看:全省小麦、夏玉米最高单产都是太和县保持和刷新的,其中小麦最高单产760.9公斤,夏玉米最高单产1049.9公斤;从粮食总产水平来看:全县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生产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创新、组装、配套和推广了一批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太和成为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示范县。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走向产业化。随着特色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的崛起,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粮油、品牌西瓜、优质药材、高效果蔬、特种养殖、生态花木等一批特色产业,在资源配置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结构调整产业化趋势明显。全县租赁、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百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51%。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转移和年龄老化,兼业化的农民群体逐渐萎缩,职业化的农民队伍正在发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始纷纷流转土地,积极投入农业生产,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全县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农机与农艺正在深度融合。
记者: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太和县在厚植农业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海治国:一是构建科学治理模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苗原河流域投资6.47亿元,对苗原河流域的郭庙、原墙、三堂、苗老集4个乡镇2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水网、路网、电网、林网进行了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逐年、逐片推开,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全县治理一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二是锁定冬春工作。自2013年12月出台了《今冬明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来,每逢年底之前县里都要出台《实施方案》,每个方案都有一个中心工作,就是锁定当年冬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如今已经成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按“远郊产业化、近郊都市化”的定位,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优质现代农业,比如,在全县105国道以西、倪邱镇以北的乡镇,重点培育中药材产业;与之对应的105国道以东、倪邱镇以北,探索建立“太和板面”、“高端白酒”?等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改“通用粮”为“专用粮”生产,突出发展品牌粮食产业。通过优化区域布局,逐步把传统农业拓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休闲、旅游等各个方面,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四是抢占科技高地。我们抢先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合力构建科技转化应用的工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中科院皖北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深入太和调研,拟在我县建立植物逆境科研工作站。五是转向生态农业。根据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我们率先创建“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成为全省第一批13个示范县之一,并且获得项目叠加支持,拉开全县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序幕。六是强化政策支撑。县委、县政府安排每年预算30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8月17日又专门出台了《扶持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规定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给予连续5年的补贴;县农委、县财政局、县国元保险公司联合开展的“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和“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目前已为107户农业经营主体贷款7259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去年,太和县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新进展?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有什么新探索?
海治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打造了一个可用、可看、可学、可推广、可复制,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导示范效果非常突出,现在已经集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大型农业机械应用示范、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示范、设施农业示范、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示范为一体,成为科学研究、职业农民观摩和农业决策参考的一个集成示范区。在2015年全省示范区委托第三方考核中,获优秀等级评价。示范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电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生态农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建立了经营主体生态小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和县域单元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目前成型的有?“畜—沼—粮”、“林—禽—草”、“鱼—菜共生”、“藕—鱼共生”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圈循环模式,品牌粮食县域单元生态大循环模式。结合“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试点,每个生态循环点都有循环模式名称、概要、内容、主体技术、配套技术、支持政策、运行机制、效益分析、适宜区域和模式示意图,为全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试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