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农业 加快产业融合
2016-10-17汪洋
汪洋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桔梗之乡、椿樱之乡。
日前,记者就太和县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采访了太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刘牧愚。
记者: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您认为太和农业有哪些战略优势?
刘牧愚: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太和县是全国300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太和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且是“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县有80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有35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57.5%。今年以来,全国公益性服务体系和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试点县、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省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试点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重大示范项目陆续落户太和,这些都说明太和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
毋庸置疑,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既是太和发展农业的战略优势,也为稳定全县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记者:太和的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请您简单介绍下太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刘牧愚: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种植结构被打破。“一麦一豆”、“一麦一玉米”的种植格局被打破,土地资源的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药材、油牡丹、设施蔬菜、花卉苗木、西瓜、薄荷、桔梗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的驱动下,开始抢占土地资源配置的份额,大豆、玉米一统秋收的格局开始动摇,结构调整正在向市场化、特色化靠拢。
二是粮食生产开始彰显个性。在消费导向、市场导向和特色导向的作用下,小麦、玉米、红薯等主要农产品,在品种、品质、功能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强筋麦、高蛋白大豆、特色玉米、多功能红薯、专用粉、特需人群专用食品和多彩、多味专用粮,成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粮食生产受到挑战,个性化的粮食生产开始发力。
三是农民开始注重农业品牌。全县创建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7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6%;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34个;全县被评定的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个,被认定的农产品著名商标8个。农民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开始创建品牌、注册商标,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农产品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四是智慧农业走进家庭农场。传感器、互联网、遥感技术、物联网、移动终端、微信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键盘、鼠标、手机成为家庭农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工具。
五是复合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农业已经打破了一产的局限,上中下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产供销加互促的多功能复合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补充和接续,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的增值收益成为农民的强烈追求。
记者:太和率先创建“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成为全省第一批13个示范县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太和县在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牧愚: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18年,全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体制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实现环境生态优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优质安全、效益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
为确保目标实现,我们成立了太和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县政府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工作列入对各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为积极探索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今年起,由县政府设立的每年3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重点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倾斜。
记者: “十三五”时期,太和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刘牧愚:农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县改市”为统领,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投入、大创新、大发展,皖北领先、全省争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两先一全面”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规模化发展、特色化种养、设施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大力实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品牌粮食、专用粮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近郊都市化、远郊产业化”原则,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积极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传统农业拓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休闲旅游等各个方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规模养殖,促进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是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安徽农科院皖北分院,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把加工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业、留给农民。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集约、高效、安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