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棉织品与纳石失的相关研究

2016-10-17刘蕴莹夏克尔赛塔尔程隆棣

国际纺织导报 2016年8期

刘蕴莹 夏克尔·赛塔尔 张 妍 程隆棣

1. 东华大学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 2. 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中国) 3.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艺术学院(中国)



元代棉织品与纳石失的相关研究

刘蕴莹1夏克尔·赛塔尔2张妍3程隆棣1

1. 东华大学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 2. 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中国) 3.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艺术学院(中国)

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棉织品和纳石失分属不同纺织品种类,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差异较大的消费群体,从而带来了元代以后两者截然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棉织品和纳石失具有相近的起源地和以丝绸之路为传播路径的共同之处,且元朝疆域的快速扩张和实力的迅速增强不仅为两者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而且也汇聚了技艺高超的纺织工匠,使两者相互影响而融合发展。

纳失石; 棉织品; 生产工艺; 元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实现了南北、东西及中西文化的融合,纺织服装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发展至鼎盛时期的纳石失和新兴的棉织品。由于纳石失和棉织品分属不同纺织品类别而自成一体,因而目前几乎没有关于两者关系的分析研究,也有可能认为两者的相关研究缺乏价值。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史料,结合同时期棉织品与纳石失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1 消费主体的差异和迥异的发展历程

棉织品和纳石失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纺织产品,就其市场地位而言,前者如同现代纺织服装的快时尚大众产品,后者则如同当代的经典奢侈品,这两类纺织品因其差异而在发展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1.1不同的消费主体

因元朝统治者对黄金极尽奢靡的使用,织金织物和纳石失消费在当时空前活跃。就纳石失而言,以元朝每年举行13次之多的朝会为例,据资料记载,参加的达官贵族达13 000多人,并且因节令不同需穿着不同颜色的金锦质孙服,而这些金锦质孙服主要是以纳石失为主。据《元史·舆服志》记载,“质孙”纳石失的数量为“共15种夏服和11种冬服,百官14种夏服、9种冬服,以及帽子、腰带,有的还用来装饰车马和玉玺绶带等”[1]。除质孙服外,平时着装中的玉环绶、仪仗队和乐队的服装等也都有采用纳石失制作。除用作服饰面料外,蒙古贵族王公还经常用纳石失装饰其车、马及绶带、帷幔、被褥、椅垫茵褥、舆辂,甚至军营的帐篷等。因此,纳石失是元朝内府和蒙古王公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纺织品,不仅用途广泛而且需求量大。

宋元之前,上层社会的服装材料基本是以丝织物等质地华贵的纺织品为主,底层劳动者大多穿麻、葛等粗糙的纺织品。元代由于棉花的传播和大量种植,不仅生产资料充足,而且又由于棉织物的保暖、耐磨和舒适等特性,在平民百姓中广为传播和使用。《全元曲》中记载有马彦良的 “留待晴明好天气,穿一领布衣,着一对草履,访柳寻春万事喜。”的散曲[2];元代诗人张雨的诗文中有“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3];《元典章》中也有“大德六年(1302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的囚犯,支粗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一领”[4]的记载。这些诗词歌赋和法令里所指的布衣、布被及粗布等就是当时棉织品的不同名称,说明元朝士庶和广大贫民的衣服、被子、鞋袜、头巾、帽子等都用棉布制成,甚至军队和狱中囚犯的衣被也由棉布制成,足见品种之多,用途之广。

元代棉纺织的迅速发展,使普通老百姓也穿得起质优价廉的棉织品,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对于元朝以前是一大进步,而纳石失则迎合了当时皇亲贵族“崇金”的时尚。宋元时期,在古代科学技术空前进步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棉织品与纳石失的消费主体虽分属不同阶层,但消费需求都旺盛,使棉织品与纳石失各自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1.2元代以后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元代纳石失是服装业“新兴的尖端产品”,上从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非常喜欢织金衣物。但纳石失需大量使用非常贵重的黄金,所以其价格和织造成本都很高,普通老百姓很难承受如此高的费用,因此纳石失多见于宫廷中。而在元代以后,明清时期纳石失虽得到长足发展,但至近现代,纳石失织品已逐渐丧失其着装功能,而发展成服装的一种装饰艺术。

与此相反,元代以后由于棉花种植技术和棉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棉织品以其经济实用的优越性展露出蓬勃生机,棉织物加工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家庭副业,生产及消费数量十分可观,并对古老的丝、麻及毛纺织产生了巨大冲击,渐渐后来居上,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为中国传统纺织业增添了新活力,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手工业,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革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元代棉纺织技术的对外传播,奠定了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欧洲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发展。

2 丰富的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创新

棉织品与纳石失迥异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纺织服装史中看似没有任何交集,但由于处于同一历史年代,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使分属不同种类的棉织品与纳石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末元初棉花广泛种植和黄金产量的增加,为纳石失和棉织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同时由于元朝政府对纺织手工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两者生产工艺的创新。

2.1丰富的生产原料

棉织品和纳石失两类织物的主要生产原料分别是棉花和黄金。公元25—220年,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在云南出现,公元618—907年(唐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在新疆也已相当发达,元代是中国棉花种植“从小到大”重要的初期发展阶段,宋末元初棉花种植已经普遍推广到江西、湖南、浙江及江苏等地,南方棉花跨越五岭向中原内地推进,西路的棉花经过河西走廊到达陕西等地[5],因此不仅华南、西南、新疆等地开始种植棉花,江淮、江东、川蜀、陕右及晋南等地也有棉花种植。棉花的广泛种植在为棉织品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使棉花超过桑、麻而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原料。

元朝在疆域急速扩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广阔地域领土,而且掠取了大量黄金,同时为了满足元代蒙古贵族对黄金制品和穿戴丝织品几乎疯狂的追求,元朝政府也极为重视黄金的生产和占有,设立了较多的黄金淘采和征收机构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黄金消耗。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代疆域辽阔,黄金产地广阔,其中以云南新产金区尤为突出,至元十四年,云南诸路纳金课5 250两,与北宋岁课总额相差不大,天历元年,云南诸路纳金课则达到9 201两,超出了宋代黄金的岁课收入,同时期金课收入达24 470两之多[6],这种持续增长的金课不仅满足了黄金贵族对黄金的极大消耗,而且也为大量黄金消耗提供了长效的供给机制保障,为纳石失生产储备了物质资源。

2.2纺织工匠是生产工艺和创新的核心

纳石失和棉织品虽分属不同纺织品种类,生产工艺相差很大,但两者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在元代都融合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纺织技术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蒙古骑兵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征伐,而且使用武力手段将西域各地的织金工匠成批迁入内地,使得大量怀有高超织金技艺的织工留存下来,成为了蒙古帝国宫廷生产织金织物的第一代工匠[7],使手工艺人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客观上促使织金技艺在元代取得空前发展。

建立在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领土上的元代,凭借外力使手工艺人的技艺相互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丝织工艺与西域金绮工艺的大规模交流,在继承隋唐至宋织金工艺的基础上,织物用金工艺装饰的表现手法进入了纺织品艺术审美表现的层面,改变了以往传统仅用于装饰点缀的局限,从而使织物用装饰艺术表现开始在元代真正得到体现,实现了装饰价值进入艺术表现层面上的转变。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棉纺织工艺技术创新不得不提的著名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她结合手工棉纺织的特点,对搅车、弹弓、三锭纺车、配色提花技术等进行重大革新,当地生产的“乌泥泾被”驰名中国[8]。棉纺织生产技术的改进不仅增加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而且也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格局,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古代中国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对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纳石失和棉织品都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主体——纺织工匠,实现了决定性的飞跃,纺织工匠是元代纳石失和棉织品工艺和技术创新的核心。

2.3两种生产工艺融合发展

图1 山普拉墓出土的棉布枕残片

图2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汉晋捻金线缂棉枕复原图

捻金线制作是纳石失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捻金线制作时,古代大多加入加Z捻的桑蚕丝芯线(分单股和双股两种,使用较多的是双股)[9],棉线作为捻金线芯线的却较少。目前中国考古文物中最早用棉线作为捻金线芯线的是1984年在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汉晋时期的棉布枕(图1和图2),其枕身就是捻金缂棉布[10]。1970年2月新疆盐湖南岸天山(当地俗称南山)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元代黄色油绢织金锦的辫线袄,图案纹样与西北民族风格十分相似,纬线材料是一种西亚片金,该片金是以金线和彩色棉线显花,与山普拉墓出土捻金缂棉棉布的捻金线工艺相似,捻金时以棉线做地纬,金线做纹纬[11],其最大特点是在纬线中加入了棉线,这正是西亚纳石失的传统工艺方法。在元代的报达(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纳石失就因棉纬和金纬的数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用彩色棉线纬和片金纬显花工艺不仅体现了纳石失区别于其他织金锦的工艺特点,而且更具体地体现了元代纳石失和棉织品生产技艺的融合和发展,为元代以后织金锦技术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以后创造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色织土布奠定了基础。

3 相同的传播路径

考古工作者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河谷古墓中发掘了距今5 000多年(公元前3000多年)的棉线遗迹和棉织品,这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棉织品实物证据,说明印度半岛上的人类在5 000年前就种植并利用了棉花,或至少知道利用野生棉花了,因此印度有着亚洲棉花发源地之说[12]。而关于古代中国棉花、棉织品的起源和如何传入虽各有争议,但一致认为,中国棉花起源于现代的印度、越南和缅甸等地,棉布最初是突厥人作为礼物,通过中亚绿洲传入中国的。

而纳石失的记载要比棉织品和棉线记载晚很多,最早的论证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阿富汗北部巴尔干附近的提利亚(Tilly-Tehe),前苏联考古工作者发现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古墓中尸骨服饰上有各种黄金饰品, “大量带有小孔、可缝饰衣服上垂缀的金饰片,皮制衣服上还有金线加珍珠的刺绣”。推断这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金缕”,织金织物起源于西域诸国衣着皮毛的游牧民族。纳石失作为绣金锦缎的一种,是源于西亚的一种金丝纺织技术,是波斯(今伊朗)特产,其图案对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13]。在古代中国,秦(公元221年)代以前就出现了加金织物,东汉或东汉以后开始出现在汉服上,因其符合皇室和贵族追求的奢靡之风而在宫廷中流行。元代以前,中国织金锦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元代,由于纳石失织金技术的传入及其与中国织锦技术的融合,才使中国织金锦技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14]。

纳石失和棉织品两者起源时间差异较大,但最初都是以贡品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古代中国,且均非中国原产,分别来自于西亚(今伊朗)和东南亚(今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是中西技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4 结论

元代的纳石失和棉织品分别从西亚(今伊朗)和东南亚(今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有着相同的传播路径,其生产技艺在元代发展中互相融合,但两者主要生产原料的不同、差异较大的生产工艺和消费群体,带来了两者后来截然不同的发展。

纳失石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退去了着装的功用而成为一种服装装饰艺术,棉织品则因其客观条件,明清以后得以快速发展,并一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在现代工业革命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李莉莎.质孙服考略[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0(2):26-32.

[2]徐征,张月中,张圣洁,等.全元曲 [M] .石家庄:河北省教育出版社,1998:7178-7189.

[3]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壬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409.

[4]陈高华,张帆,刘晓,等.元典章[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6.

[5]伍国强,龚春生.中国古代植棉技术浅究[J].农业考古,2011 (1): 256-258.

[6]胡小鹏,马芳.元代的采金、金课与淘金户计[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47-51.

[7]赵旭东.侈靡、奢华与支配[J].民俗研究,2010(2):22-51.

[8]洪用斌.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纺业[J].中国社会科学史研究,1984(3):55-63.

[9]尚刚.纳石失在中国[J].东南文化,2003(8):54-64.

[10]马特巴巴伊夫,赵丰.大宛遗锦: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蒙恰特佩出土的纺织品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0.

[11]王炳华.盐湖古墓[J].文物,1973(10):28-36.

[12]佟屏亚.棉花:植物的羔羊[J].森林与人类,2014,34(4):86-95.

[13]罗世平,齐东方.波斯和伊斯兰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4.

[14]茅惠伟.蒙元织金锦之纳石失与金段子的比较研究[J].丝绸,2014,51(8):45-50.

中国

2016年上半年规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5月增长0.47%。2016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与2015年6月相比增长6.6%。2016年1—6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7.3%。

复合材料玩转上海迪士尼明日世界

在2016年6月开园的上海迪斯尼乐园中,明日世界主题园区的外墙、特隆过山车和巴斯光年星际历险乘坐部件、星际宝贝剧院、户外餐厅家具,以及广场和周围设施的外部覆盖层,均由几百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纤维增强塑料模塑部件组成。这些复合材料部件由E-Grow公司制造,使用高性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密度为450 g/m2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无捻粗纱织物增强材料手糊成型,同时使用聚酯真空喷涂阻燃胶衣饰面,即使涂料表面有损伤部件也可保持其外观。

移动折叠式堵水墙亮相

近日,“抗洪神器”——中国产移动折叠式堵水墙首次在安徽59圩抢险现场亮相。该堵水墙实为充水式帆布防水袋,其操作方便,展开时可达6 m, 收起后小于1 m。关键时刻(如出现漫堤险情或决口较小时)可立刻对其进行组装、拼接和充水,10 min便能发挥挡水作用,效果显著,其搭建效率比传统堆砌沙包的方式高9倍,且不怕浪涛冲刷,并可通过两端的魔术贴首尾相连增加长度,使抗洪工作更及时、有力地开展。

“千吨级对位芳纶工程化技术”项目鉴定会召开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在山东组织召开了由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千吨级对位芳纶工程化技术”项目鉴定会。泰和新材是中国芳纶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其突破了对位芳纶工程化关键技术,建成了千吨级对位芳纶生产装置,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在中国首次开发出高强型和原液着色对位芳纶长丝,实现了在安全防护、光纤光缆和胶管等民用领域的大批量应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创新性明显,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产30 t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 项目通过鉴定

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学和江苏先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年产30 t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创新性地设计开发了具有高强高模特点的新化学结构的聚酰亚胺纤维,改善了可纺性,实现了结构性能的调控;发明了聚酰胺酸溶液的凝固、牵伸、热亚胺化的一体化纺丝工艺,提高了单体的可选择性和纤维结构性能的可调控性;自主设计研发了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一体化制备工艺成套设备,建成了国内外首条一体化生产线,并实现小批量稳定生产。产品在轻质高强防弹材料、透波材料、压力容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泰山体育“高端纤维复合材料运动装备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由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 “高端纤维复合材料体育运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专家组综合验收。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8 550万元,其中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资助2 000万元。项目依托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了复合材料体育运动装备自动定位及铺放技术、成型工艺设计及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高度弹性固化窗口的树脂体系;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复合材料标枪、复合材料单双杠杠面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运动装备规模化生产。

首辆碳纤维智能机器人电子驱动车诞生

近日,世界第一辆碳纤维智能机器人电子驱动车新品发布会在浙江连云港举行。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推出的碳纤维智能机器人电子驱动车具有可自动折叠、轻便小巧等特点,标志着碳纤维在民用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进一步的拓展。目前,该机器人电子驱动车年产能达5万辆,将来则有望达百万辆。

巴基斯坦

2015/2016财年纺织品出口下滑7.4%

巴基斯坦《国民报》报道,2015/2016财年(2015年7月—2016年6月)受巴基斯坦棉花减产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下滑7.4%。

数据显示,2015/2016财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额为124.5亿美元,较2014/2015财年减少约10.0亿美元,降幅7.4%。2016年6月纺织品出口额仅为9.9亿美元,同比下滑8.3%。其中棉纱出口由18.4亿美元下降至12.6亿美元,跌幅达31.77%;织物出口由24.5亿美元下降至22.1亿美元,跌幅为9.71%;普梳或精梳纯棉下降97.49%;除棉纱之外的其他纱类下降23.50%。其他产业出口额也均有小幅下降。

受纺织品出口下滑影响,2015/2016财年巴基斯坦总出口额仅208亿美元,未能完成255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韩国

新型电池纤维素隔离膜问世

最近,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纤维素纳米垫(c-mat)隔离膜,在一层较厚的大孔聚合物上加了一层薄薄的多孔纤维素,有效解决了传统电极隔离膜难以兼顾防漏电与离子高效传输的矛盾。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c-mat隔离膜上层为较薄的功能化纳米纤维,下层为较厚的聚合物。通过微调两层的厚度,在防漏电和支持离子快速传输间实现了精微的平衡。

LG开发出柔性压力传感器

LG旗下的材料及组件公司LG Innotek近日开发出新型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传统压力传感器都是僵硬、固化的,而此新产品则具有弹性,柔软灵活,因而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医疗保健、运动装备、汽车等领域都可使用。此外,该柔性传感器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在-40~80 ℃环境中正常工作240 h以上,同时可承受较强的后座压力。

缅甸

服装出口额每年都在递增

据缅甸服装协会主席介绍,缅甸服装企业中,国内企业不如外资企业出口多,但总体而言,服装出口额每年都在递增,往年缅甸服装出口额仅10亿多美元,而2015/2016财年有望向欧盟和韩国市场出口价值20多亿美元的服装。目前,除进出仰光码头的货物运输较畅通外,市场情况也较乐观。由于刚开始从事国际服装业的企业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待遇,所以缅甸外资中服装业所占比重较大,外资企业更有市场,也有较多利润,而缅甸国内企业则无法与之竞争,在支付工人工资方面都还有一定困难,因而没有太多赢利空间。

日本

帝人富瑞特公司开发出高性能尼龙材料

近日,日本帝人富瑞特公司通过使用差别化尼龙纱线,开发出高性能尼龙材料,并开始拓展其纺织面料市场。公司以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为基础,通过发挥尼龙纱线特长,开发了具备显色性和柔软性的全新高性能纤维面料,该面料可应用于体育运动、户外服装领域及产业用等领域。

新加坡

DyStar集团推出新型聚酯纤维素染色技术

近日,总部设于新加坡的DyStar集团推出了新的聚酯纤维染色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水、废弃物和能源消耗。该集团为纺织品和皮革行业提供染料和助剂,该计划项目的推出,旨在帮助品牌商、零售商及供应商节约资源,减少在纺织品上的碳足迹。

越南

服装产业蓬勃发展

服装产业在越南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14年,越南的服装出口额达到了21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有望在2016年上升至295亿美元,实现8%的涨幅。但事实上,越南本土企业对这一数字的贡献还不到1/3。越南约6 000家纺织和服装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公司为降低制造成本在越南建立的外资企业。

奥地利

安德里茨推出专供亚洲的水刺生产线

近日,安德里茨推出专为亚洲市场定制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neXline spunlace aXcess,产量达7 000 t/a,该线所有关键部件都在欧洲生产测试,整机在安德里茨(无锡)无纺布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该生产线备有2-道夫CA21梳理机或3-道夫aXcess Varioweb梳理机;结合新型Jetlace Avantage水刺机和neXdry Avantage紧凑型热风穿透式烘干机,生产速度达170 m/min,可配置成直铺或交叉铺网水刺生产线;适用原材料广泛,黏胶、聚丙烯、聚酯、棉或竹纤维等都可进行加工。

德国

新型催化剂可将CO2高效转化成乙烯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氧和氢等离子体处理后,铜箔表面的特性会发生改变。经处理的铜作为催化剂具有高度选择性,会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促进CO2向乙烯的转化上,大大减少副产物。乙烯的生产率较使用传统铜催化剂时有所提高。

智能手机用新型超薄复合材料

德国利昂哈德-库尔兹和朗盛公司开发出一种利用连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其强度、刚度大,韧性良好,并由两家公司经转移涂层系统制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超薄外壁装饰外壳部件。该部件有一个整体的模塑框架,其边缘用50%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的阻燃聚碳酸酯制成,集成有搭扣连接件和螺丝孔,壁厚仅0.6 mm。

俄罗斯

西布尔ZAPSIB-2聚乙烯项目开工

由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俄罗斯西布尔ZAPSIB-2聚乙烯项目近日举行了开工仪式。ZAPSIB-2项目是一个世界级石化项目,位于俄罗斯联邦秋明州托博尔斯克石化基地,包括年产80万t的线性低/高密度气相聚乙烯装置和年产70万t的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聚合物生产综合体。

过去4 a间服装进口量下降

俄罗斯2016年服装零售连锁网络最新调研表明,过去4 a间俄罗斯服装进口量减少。2011年俄罗斯进口服装29.2万t,2015年进口量跌至19.2万t。

服装进口减少是需求下降所致,而并非是其快速发展的国内生产。导致服装进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在于卢布的大幅贬值,且许多俄罗斯和国外零售网络遭受的财政损失,不仅由于汇率差价,还在于俄罗斯人购买力的下降。

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从境外进口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卢布汇率贬值,同时也导致使用国外材料制作服装的俄罗斯公司成本上升。

目前,俄罗斯生产面料45.42亿m2,其中毛织物930万m2,化纤织物2.37亿m2,棉织物11.76亿m2。尽管如此,俄罗斯某些类型的织物进口量仍相当大,2015年,俄罗斯进口针织品10.91万t,进口化学纤维19.37万t。

法国

力克越南子公司落户胡志明市加速亚洲市场的开发

专注于为使用纺织品、皮革、工业面料及复合材料等软性面料的制造行业提供整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力克公司,近日宣布力克越南子公司正式开业。

力克早在20多年前就已进入越南市场。在过去的12 a中,Ly Sinh Cong贸易服务公司(LSC)一直作为力克的代理商处理力克在越事务,而新成立的子公司将接管LSC的团队和资产,继续开展力克在亚洲区的发展计划。

越南在2016年一季度取得了5.5%的经济增长,成为东南亚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对注重成本效益、寻求供应商多样化的制造商而言,越南绝对是不二选择。力克在越南拥有大量客户,包括一些亚洲大型公司。随着2016年2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签署,越南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力克也必将从中受益。

美国

北美聚氨酯市场到2024年预计达192亿美元

美国的一项研究预测,能源效率的增长将带动聚氨酯市场增长。研究的最新报告显示,汽车、包装及朝轻量化转变的建筑行业对聚氨酯的需求的上涨,尤其是小型化工电子配件的需求的上涨,会刺激市场需求。预计北美聚氨酯市场到2024年将达192亿美元(约142亿欧元)。

碳纤维尼龙3D打印材料问世

近日,一直致力于新型3D打印材料研发的Markforged公司又发布了一种名为Onyx的新材料,该材料能让3D打印的零部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外表与普通技术打印的部件类似,但内部会有成股的纤维贯穿其中。实际上,这种部件虽然只有一两层是碳纤维或玻璃纤维,但其硬度却相当高。

轻质医疗隔离服Stedfast

美国Kappler公司推出一款轻质医疗隔离服Stedfast,其质量小于4 kg,具有100%防护效果。据介绍,该隔离服的主体面料采用微多孔膜技术,当穿着者体温足够高时,隔离服与人体间的压强会不断增大,使水蒸气通过孔隙被挤压出去,且由于经过特殊生物制剂处理,血液、病毒及绝大部分化学试剂可被阻止在外,且产品采用超声波接缝技术,利用以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膨化拉伸形成的多微孔膜进行外部接缝加固,将病毒通过机器针孔传播的几率降为零。它为非一次性防护服,经50次水洗后仍能保持隔离效果。

智能缝合线实时监测伤口

日前,美国塔夫茨大学研发出一种新型缝合线,能够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并将数据发送到医生端。该原理不仅适用于普通皮外伤的缝合处理,人体器官甚至是骨植入物也都可用同样的原理进行监测。这款缝线由棉纤维和合成纤维制成,并进行导电处理,检测到的数据支持移动端或PC端传输。当缝合线接触皮肤组织时,即可检测皮肤所受的压力、温度、pH值及血糖水平等,从而可远程判断伤口的恢复情况。

FDA批准全球首个完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使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首个完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Absorb GT1 BVS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这款支架可释放药物依维莫司来限制疤痕组织的生长,并可在3 a左右的时间内被人体完全吸收,只在动脉壁内残留4个很小的铂标记物,以帮助医生确定其最初的安置位置。Absorb GT1 BVS由聚L-乳酸制成,它与生产其他类型可吸收医用设备材料(如缝合线)所采用的材料一样,均可实现生物降解,这为计划接受血管成形术并倾向可吸收支架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群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麦可门推出全新多功能环氧纤维浸润剂

麦可门公司推出全新Hydrosize EP876水性且不含甲醛的环氧纤维浸润剂,避免了可燃性溶剂的使用,它通常应用于短切或连续型玻璃纤维、碳纤维、天然纤维等的制造过程,或非织造材料和预浸渍复合材料的后加工过程,可大大提高原丝集束性和纤维切割性。

新型自我修复型织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近日成功研制出一种自我修复型织物。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Melik C.Demirel教授称,使用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制造的昂贵衣物一旦撕破将很难修复,而所研发的新型可自动修复织物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面料出现裂缝后,仅添加水便能自动愈合。

试验表明,这种织物即使被切割成片段仍可自动缝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对涂层材料片段进行喷水处理后施压,很快这些片断便会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具有弹性和结实感。

由于添加了酶物质,这种织物表面的特殊涂层还能中和有毒化学物质。在试验演示中,研究人员将尿素酶添加在涂层上,这种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为氨和二氧化碳,进而起到解毒作用。除了尿素酶外,其他酶也可被添加到织物涂层中,用于匹配目标化学物质进行定制解毒。

巴西

水果纤维复合材料有望打造环保汽车

巴西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由水果纤维强化的塑料,并且已经通过汽车制造商的测试,未来两年内将可正式用于汽车制造业中。据了解,利用从菠萝叶和茎、香蕉等水果植物中提取的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比一般塑料坚固4倍,质量却小30%,未来可用来制造各种汽车零件,包括仪表板和保险杠等,环保且能提高燃油利用率。这些植物纤维制成的材料未来也许可取代钢和铝,获得更多应用,同时也有潜在的医疗应用潜力。

Analysis of cotton textiles and nasij in Yuan Dynasty

LiuYunying1,SchalkSetar2,ZhangYan3,ChengLongdi1

1. Key Laboratory of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 College of Textile and Fashion, Xinjiang University, Ürümgi/China 3.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Dalian Foreign University, Dalian/China

Cotton textiles and nasij in Yuan Dynasty belo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textiles. Because of differences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ain consumption group between them, there were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histories after Yuan Dynasty. But they had the similar origin and the common path of the Silk 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ong economic and the strength of Yuan Dynasty not only provided wealthy production factors but also brought the highly skilled craftsmen together, so that they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nasij;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 process; Yuan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