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浩田上将的红土情

2016-10-17张川闽

红土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闽东伤病员纪念碑

张川闽

迟浩田上将的红土情

张川闽

3月11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到闽东屏南县双溪镇岩后老区基点村等地了解苏区百姓生产生活状况,考察指导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

岩后村地处屏南与政和交界,曾是屏南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现在借着白水洋旅游景区的开发,发生了巨变。

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80多年前中华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历史时刻: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即调集56师、58师和独立33旅“清剿”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中共闽东特委领导革命群众和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由于战斗频繁,伤病员不断增加,如何使伤病员得到安全及时的救治、康复及重返战斗岗位,显得尤为重要。而岩后村是闽北地区与闽东地区的结合部,山高林密,群众基础好,政权巩固,于是红军伤病员常常被转移到这里治疗和休养。伤病员的不断增加,缺医少药的情况严重。从小学医的政屏革命委员会主席张发祯,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履行着医生的天职,为伤病员的及时救治作出重大贡献。1935年闽东特委派叶玉城医生到政屏地区协助党的工作,张发祯与叶玉城商议要利用岩后村这个天然的岩洞创办一所红军医院。于是,在岩洞右上方约100米处的一小块平地上建起了一座简易平房,平时伤病员就住在这座平房里,敌人搜山、风声紧时就把伤病员转移到岩洞中。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中共政屏县委在岩后村成立。闽东苏区主要创建人叶飞曾在此组织指挥游击战争。1936年至1937年伤病员在这里治愈的红军游击队员就有60多人。在艰难的岁月里,通过张发祯、叶玉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所医院总共治愈了100多名伤病员,为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迟浩田将军为“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题写碑名

解放后,岩后村被列为革命老区基点村,岩后洞被称为“红军洞”,现已成为白水洋景区最主要的革命历史景点之一。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1380余名战士奉命汇聚屏南,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而后开赴抗日前线,屡建战功,曾被陈毅誉为“可做本军的模范”,粟裕则称老六团华野一纵在莱芜战役中立了第一功,张震评价六团为“百军之杰”,毛泽东在一封慰勉电中,高度赞扬六团老部队所在的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了大无畏气概,显示出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惊人精神和战斗力”。八年浴血抗战,英雄的闽东儿女,驰骋大江南北,先后参加数百次战斗,威震华中,功勋卓著,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为夺取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寸山河一寸血,新四军六团将士大都为国捐躯,到全国解放时已为数不多,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为告慰先辈、激励后代,宁德市于2011年7月1日隆重举行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重建奠基仪式,迟浩田将军亲自为抗日纪念碑题写碑名。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彪炳史册的英雄谱;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凝心铸魂的基因库。读着一页页抗战史,看着那一排排英名,每一字每一句都浸着先辈们对党的无限忠诚。2013年9月纪念碑落成以来,先后有4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缅怀、宣誓、寻找革命足迹等活动,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传承闽东红土地文化的生动教材和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亮丽名片,成为一座永远耸立在大家心中的丰碑!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作者单位:屏南县委报道组)

猜你喜欢

闽东伤病员纪念碑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新形势下军人病区住院伤病员管理模式探讨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台湾“闽东新娘”:最想念妈妈的“味道”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部队医院对住院军人实行全程优质服务及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