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编号与产品化工程实践
2016-10-17童轶男冯彤穆瑞芬陈浩孙庆军
童轶男 冯彤 穆瑞芬 陈浩 孙庆军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100076)
产品编号与产品化工程实践
童轶男冯彤穆瑞芬陈浩孙庆军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100076)
文摘:从标准化的角度,提出一种产品编号方法,以解决产品化与客户需求的差异化,通过某型控制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交付,实践了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实施及其“VRM”产品的编号规则在型号产品研发上的应用,验证研究成果可以在航天型号的产品化推进中加以推广的结论。
产品编号;VRM编号规则;产品化。
我们在推行航天产品化的初期,曾提出过“三化”产品的开发模式,即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通常,企业都将 “三化”的重点落在 “通用化”产品的开发上,即研发一种包罗万象的通用产品。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人员调研已有型号产品的规格、种类、性能、功能以及环境试验条件等,进行分类、总结和提炼,制定出通用化产品需求的包络,然后开发一款可以包络各类客户群差异化要求的通用型产品,即所谓的 “三化”产品。但事实证明,按此方法开发出的 “三化”产品被选用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是你无法预先确定客户群的需求,也就是说这种包罗万象的产品实际可能是不存在的。
航天产品更多的是定制产品,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周期长。而企业产品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保证市场和财务成功的基础上,强调准确、快捷、低成本和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群差异化需求。如何解决航天产品通用化生产与客户差异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如今市场环境下航天企业管理层和设计师系统面临的新问题,需要从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环节加以改革和创新,引入产品化的模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技术途径,而与产品化相适应的标准化编号规则是保证产品化顺利推进的技术保障。
1 产品的编号规则
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产品的表现形态,通常我们用产品代号来表征。现有航天产品的编号规则过于简单,往往限定了产品的设计共享与制造的规模化。要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快速、准确、低成本、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我们首先应在产品的编号规则上加以创新,即按照 “设计的平台化,制造的通用化,使用的系列化,管理的标准化”的思路创新产品编号。
产品代号是表征产品形式和特征的唯一符号。一个独立存在的产品,就应该有一个唯一的产品代号与之相适应。对标准化而言,产品代号是用一串字母、数字和符号表示的,如AAXX-01,其中,AAXX表征产品的所属特性,“01”表示该类产品的品种序列号。我所现行的产品代号的编号规则涵盖了产品的硬件、软件及其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果一个产品软硬件相同而环境条件不同,产品代号的序列号将发生改变;或者产品的硬件相同而软件不同,同样其产品代号也不相同。
以我所某型控制器产品为例,产品代号是AB70-X,从第一台控制器产品AB70-1的研制开发到产品定型并形成货架产品,控制器在所内的货架产品代号已编排到了AB70-111,共享性极差,未能对企业内部形成货架产品共享发挥作用。例如,某型号因有效载荷种类的不同,控制器的种类多达 9种,代号依次为 AB70-3A、AB70-3B、AB70-3C、AB70-13、AB70-13A、AB70-15、AB70-28、AB70-33、AB70-110。这些产品很多在硬件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因为软件协议的不同,代号也发生了改变;或者软硬件均相同,而适应的环境试验条件不同,产品的代号也不同。
由于产品的代号发生了变化,从设计到生产以及到使用,所有的文件、资料也将发生改变,用于生产的工艺文件也必将发生改变,这样非常不利于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目前的编号规则存在软硬件相同而环境条件不同或硬件相同软件不同的多种产品。由此可见,在产品化的推进过程中,以往的产品编号规则已不能适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和特殊的定制需求,必须加以适应性改进。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产品的编号规则,是产品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产品合理的编号,可以有效减少货架产品的种类,降低管理的成本,扩大组批生产的数量,加快交付的进度,最终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编号规则,可以在管理层面解决通用化制造与差异化交付的矛盾。对某个产品的代号不能仅仅是一款通用的代号,还能体现产品针对企业内部、针对不同客户群定制不同的表现形态,即“VRM”。其中:“V”表征平台版本的产品,是企业内部开发的平台货架产品,是面向制造的通用型产品,代表企业某一型产品或系列产品,并与生产制造唯一的产品配套表以及设计、工艺文件相对应;“R”代表版本产品,是针对某一细化的客户群的产品,是指最终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是市场和客户理解的产品,也是我们所讲的系列化产品的开发;“M”则是在R版本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的版本。
仍然以控制器产品为例,按照 “VRM”编号规则,其V版本的产品编号仍然为AB70-X,这是企业内部的平台版本产品,是不会随着客户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于控制器软件的差异,产品的R版本也是不同的,用TF××加以区分,形成R版本的产品,产品代号为 AB70-××/ TF××,其中 TF××是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代号,是销售的产品编号,也是客户使用的产品编号。如果客户对产品还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使用环境和试验要求发生了改变等,就形成了M版本的定制产品,产品的编号就变成AB70-××/ TF××/×,最后的×是特殊定制的含义。
2 “VRM”编号规则的工程实践
航天产品的特点是客户需求差异化、种类多样化、生产制造个性化、开发成本高、占用的资源大,因此,航天企业往往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集成产品开发的目的是实现航天产品制造的产业化规模,从而降低设计和生产的劳动成本,同时将核心技术严格管控。在型号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引入集成开发的理念和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产品通用化制造与客户差异化需求的矛盾,不仅可以得到客户和生产部门的一致认可,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效率,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
仍然以我所某型控制器产品为例,经过前期的指标分解、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原理样机的研制和试验验证等工作,固化了产品的外形、结构、电路、接口等硬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V版产品AB70-42的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和工艺文件,这些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成果转化成企业货架产品的基本平台产品,是固化的,不会随客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但由于该控制器型号的有效载荷种类多,客户对控制器产品提出了多种需求,包括通信协议的不同、装订方式的差异。通过产品研发的策划,设计师系统认为这些差异性需求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加以实现。我们在V版产品AB70-42生产完成后,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对AB70-42产品进行软件烧写时,依据有效载荷种类的不同,烧写不同功能的软件,将软件烧写后的控制器产品定为 R版产品,编号升级为 AB70-42/ TF××,其中××表征不同软件种类的代号,在产品证明文件、产品铭牌、使用文件配套表、客户使用手册、操作细则等一系列使用文件中出现的产品代号均为AB70-42/TF××。控制器集成产品开发的具体成果见表1。
表1 控制器集成产品开发成果
V版控制器产品AB70-42是平台产品,是企业内部的货架产品,是R版本产品的开发平台,在面向客户的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不能因为R版本产品增加的个性化需求而修改V版本产品;R版本产品与M版本产品个性化的组合和模块将根据成熟度和共性分步纳入V版本产品中,V版本产品也将随之升级。比如,客户后续提出需求要实时上传,我们在V版本产品的基础上拟开发V+版本,也就是 AB70-42A,增加上传信息至控制系统总线的功能。
3 产品化实践的效果与结论
在我所某型控制器产品的集成开发中,通过引入 “VRM”产品编号规则,形成了通用化的V版本产品和系列化的R版本、定制的M版本产品,解决了产品制造的通用化和客户需求差异化之间的矛盾,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形成平台化的产品,实现产品的通用化生产
用于生产的V版本控制器产品代号为AB70-42,所有用于指导生产的图样、文件和技术条件都是通用的,这样,对于客户不同需求的R版本产品,可以在V版本产品生产时统一组批。如某客户定制了R1产品30个,R2产品15个,R3产品15个,由于其V版本的产品是通用的,故可以统一组批生产,抽取3台产品进行鉴定试验。
如果按照以往的产品开发模式和产品编号规则,需要制定3套设计图样、3套工艺文件,对每个R版本的产品则需要单独抽取例行试验(例试)产品,按照产品鉴定试验抽取原则,抽取比例为产品数量的5%,每批次最少数量不低于2台,3组批产品需要分别抽取鉴定试验产品2+2+2,共计6台进行环境试验,不仅试验的产品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且试验时间也将成倍增加。粗略计算了一下,节省的3台例试产品,其成本价是60万,按照1∶20的利润比,就相当于创造了1200万元的产值,这还不包括人财物资源的占用以及质量成本、进度成本等。
3.2核心技术有效管控,客户需求得以最大化满足
对于控制器而言,产品功能的实现不仅仅是硬件产品,更重要的是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实现。对于客户的需求,更多的是体现在软件实现上的差异,这些往往又涉及到产品的核心技术,将其定为R版本产品,并将该功能在产品上的实现即软件的烧写控制在企业内部,既管控了核心技术,又保护了技术秘密,同时还使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3.3产品开发模式的转变,提升了企业的有效竞争力
引入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后,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是异步进行的,各层次的模块是分层开发的,其流程、项目管理和团队构成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提高开发效率。集成产品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差异性需求,是立足企业内部的成熟货架产品,在共享的基础上满足了客户差异化的需求。通俗而言,就是用通用化的平台产品,卖出定制的产品价格,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而且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的有效竞争力。
[1]周辉.产品研发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1.
童轶男 (1963年—),女,研究员,现从事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
冯彤 (1967年—),女,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标准化综合管理工作。
穆瑞芬 (1982年—),女,工程师,现从事产品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