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转型,路在脚下
2016-10-17褚福生钟山虎任红禧
褚福生 钟山虎 任红禧
金秋时节,我们也随游人体验了一把“林海中穿行”——从北极漠河驱车南下,沿途群岭叠翠、碧水潺潺,一路美景令人应接不暇。而林区人寄望的“金山银山”便掩藏在这莽莽林海之中。
巍巍兴安,在经历了停伐的林区经济沉寂后,林林总总的创业项目正遍地开花、方兴未艾。
2016年7月1日,杨跃斌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奖牌和证书。作为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党总支书记,这是他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而对前哨林场而言,这已是第四次受到中央表彰——
经历“5·6”大火考验的1987年、木材生产黄金时期的1989年、“两危”考验加剧的2001年,这个党组织因关键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三次受到中央组织部表彰。如今,在转型探索期,前哨林场又一次成为林区闯路的排头兵。
2014年4月1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而早在2012年9月,前哨林场党总支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但由于思维惯性,职工的“等、靠、要”思想一时还转不过弯。怎么办?
“组织定思路,党员先蹚路,职工奔富路。”这是前哨林场党总支的成功经验。前哨之所以能在各紧要关头夺标扛旗,靠的就是一支勇往直前、敢挑重担的党员队伍。
仅仅一个月,70多名党员义务出工,自己动手搭建了30多个食用菌养殖大棚。虽然当年每人只挣了不足万元,但“转行”的甜头还是带动了其他职工纷纷投入其中。
2014年8月,省委书记王宪魁来到这个食用菌基地调研,对他们的示范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当即指示拨付2000万元扶持专款。2015年,前哨林场新建了6万平方米转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食用菌养殖大棚200余栋,并辐射周边4个林场,总计解决了600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平均每人年收入3万元。
和前哨一样提前步入转型的还有古莲林场。与素来拥有坚强堡垒的前哨不同,古莲在进入转型“跑道”前,要先解决一个问题——拢人气、聚人心。
在林场党总支书记张春国和场长张希锋搭班子之前,该林场党组织凝聚力差、战斗力弱,在全地区的“城乡清洁工程”大评比中,古莲在88个林场中排名倒数第一。
2012年6月底,张春国和张希峰到任,7月1日便动员党员干部义务献工,不到一个月,光垃圾就装卸了1000多车次。一年之后,在全地区“城乡清洁工程”大评比中,古莲一跃成为正数第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2013年2月,古莲林场党总支走上探索食用菌养殖之路,并由20名党员打头阵。没有基地,他们就从邻近煤矿借用10个车间;人手不足,大伙儿就早上3点起床干活,晚上9点多才收工。
对于古莲的尝试,漠河县委组织部给予大力支持。由于抢收时间紧、人手不足,漠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宋九龄立即组织人力前去帮忙,50多名机关党员志愿者坐了满满一大客车。
党员先行,蹚出了一条谋生存的新路,而当职工纷纷加入养殖业后,因规模所限,11名党员主动将增收的机会让给职工。如今,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林场陆续建起100多栋大棚,成立3个合作社,吸纳70户职工。
今天的古莲,正蓄势待发。
如果说全面停伐之前多数职工难以转变思想,那么两年之后,职工主动谋求出路的心情已经变得极为迫切。
以呼中区碧水林场为例。2016年4月,林场党总支连续举办3期灵芝养殖技术培训班,近300人的会场,场场爆满,职工求富的急迫心情可见一斑。
与室内人工养殖不同,碧水林场的灵芝主要是利用满山的废弃资源——树根。从2015年开始,碧水林场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包片,一年内共打下26万孔灵芝培养基。如今,碧水正在着手打造“野生灵芝之乡”。
不过,按场长门卫国的想法,在“盯大鱼”的同时也要“多条腿走路”——搞旅游、种养殖等多种经营。在碧水林场的公路入口两侧,用植被规划成一组图案——既有航空母舰,又有普通战舰、战斗机。这既是吸引游客的“噱头”,也喻指碧水的发展思路:围绕灵芝产业这个大“航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有着“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美誉的阿木尔林业局近几年一直在围绕蓝莓做文章。
“蓝莓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局党委组织部部长杜晓峰的这句话,道出了该局发展的重心所在。
如今,欧式古堡风格的蓝莓酒庄引人入胜,大型蓝莓苗木基地为职工创业提供了大量种苗。阿木尔蓝莓的生产规模已是有目共睹。接下来,他们将朝着精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加格达奇林业局翠峰林场也在转型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资源——百泉谷。这是一个长45公里、宽7公里的山谷。除了丰茂的原始森林,谷内的200余处天然山泉多数含氡,最高达国家医疗标准的四倍,是罕见的氡泉富集区。此外,谷内还有一处1万多年前的史前祈福岩画。
此前,食用菌是翠峰林场转型的用力方向。如今,为了充分利用优势,林场将发展重心转向旅游业。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协调资金3700多万元,职工出工万余次,一个科学规划、专业打造的大型景区已具雏形。尽管尚未对外开放,但日均客流量已逾千人次。
对优势明显的党组织而言,可以准确定位并加以借力。而对有些党组织来说,不仅没优势,反而困难重重,他们又如何突出重围、破茧重生呢?
下面着重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基层党组织。
呼中区因保持着我国气象记录的最低值——零下53.2摄氏度,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中国最冷小镇”。凭着“最冷”的名号,呼中也成为游人的心驰之地。呼中下设4个镇(场)——呼源、呼中、碧水、宏伟。因为呼源有白山景区,呼中是中心镇,而碧水刚发现一处黑龙江最早人类遗址,所以,看景在呼源,吃住在呼中,寻祖在碧水,唯独宏伟乏善可陈。
更糟糕的是,宏伟镇人口流失极为严重——2000年,宏伟镇常住人口为4000人左右,如今只剩下583人。这还是夏季人口,冬天则更少。
“长此以往,留给我们的将是一座空镇。”宏伟镇党委书记石磊是三十出头的年轻干部,有想法,有干劲,“现实困境逼着我们变。”
人口少是劣势,如何才能化劣势为优势?
2015年年底的一则新闻给了他有益的启示。当时,省委相关领导正在南方推介“候鸟式养老”。据媒体报道,2015年以来我省旅游养老的外地老人达65万,各地乡村式候鸟养老大院基本满员。
基于这个启示,石磊琢磨:人口少了,可从另一个角度看,空房子却多了。能不能在生态养老上做文章?
他也深知居民不会轻易尝试,那就由党委牵头,党员先做,等效益可观,群众回来多了,党员就退出。
当然,要打造一处特色的“林区生态养老基地”,光靠建几间“家庭旅馆”还不够,得让养老者有事可做。为此,宏伟镇党委制定了配套项目——垂钓园、食用菌养殖体验区、根雕厂、山果采摘体验园……
2016年春天,创业工作全面推开。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只有一边摸索一边干。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石磊的原则很明确:花小钱,办大事。
2016年6月,垂钓园的垂钓台用了3000块木板,每块板5枚钉,每枚钉子抡4次锤,全靠6名机关干部在业余时间义务完成。
7月,垂钓园打算铺建停车场,可没钱买地砖。正巧,呼中城区正在更换人行道地砖。石磊跟主管单位商量后,对方同意将换下的地砖免费相送,但得自己装运。石磊便带着党员利用早晨去扒地砖,一个星期装了14车半,正好铺成了停车场。
首批8间“家庭旅馆”也是党员自己装修的。“大白”自己刮,地板自己铺,暖气自己装,就连家具都是自己的根雕厂制作的。
如今,很多机关干部都有了外号——小木匠、小瓦匠……
2016年8月,尽管旅馆还在装修中,很多过路游客却纷纷请求体验,更有人将照片传到朋友圈,引来不少预订者……我们不敢肯定宏伟能一炮打响,但至少他们敢想、敢试、敢干的名声已经叫响。
事实上,宏伟只是众多林场的一个缩影,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都在探索的路上不懈努力着。
正如许多林区党员所说,转型刚起步,每一次改革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唯有在摸索中前行。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