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与师本微课程
2016-10-17孙逸娟
孙逸娟
在我国权威教育理论著作中很难找到“微课程”的概念。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师本微课程”则给出了比较开放的概念:“教师以自己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自己对课程、对学生的认识了解,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二次研发,从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方面进行补充、改造、拓展、优化而形成的个性化学科微课程。”高效课堂,就是以人为本,建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智慧课堂。如何构建专属的师本微课程,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是每一位“小语人”应有的追求。
【师本微课程一】如何让学生爱上写日记
“日记”对于不少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勉为其难的任务,如何让学生爱上写日记,把日记当作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朋友,是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在中高年级任教多年,一直没能在这个难题中获得突破,没曾想在低年级任教的两年间,自己收获了很多,慢慢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 降低日记门槛,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提出了“日记”的概念,学生们既好奇又有些畏难情绪。我告诉他们,日记是人的随笔记录,就是把你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接着,我又郑重其事地拿出了一本《小学生日记大全》这本书,读了几篇一句话日记,例如:“今天下雨了,雨后的天空真美呀!”“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游乐园,我很开心。”等等。学生脸上的疑云顿时消减了很多,日记对他们而言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了。于是,我顺势采访了几位学生,让他们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今天发生的事情,学生们流畅而又随意的发言,得到了我的大力赞赏:“瞧,一篇精彩的日记就完成了!真棒!”“还有谁学会了‘写日记?”台下的小手举成一片,我的心中也漾起了彩虹。在教会学生写日记的格式后,我们班级的日记“大赛“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2. 采用奖励机制,让学生妙笔生花。学生每天都会在记录本上写一句话日记,第二天,我会把字句通顺的日记,在全班范围内诵读、评点,评出当天的“日记之星”。为了能够获得这一殊荣,学生们暗自较劲,早已不满足于一句话日记了。于是,我们班级的日记很快由一句话升级为几句话、一段话了。获得“日记之星”的称号,已经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有些同学还从中找到了自信。我们班有个叫赵××的学生,胆子很小,平日里很少能听见她大声、勇敢地发言,课下也很少看见她活跃的身影。为此,我也找过她的家人,询问她在家的表现。在家人眼中,她从小就是比较内向的性格,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她的一句话日记里,用了一个很精彩的词语,就在班级里表扬了一番,并评选她为当天的“日记之星”。出乎意料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每一篇日记写得都很精彩。她的妈妈告诉我,为了能够写出一篇好日记,孩子经常会让妈妈带她参加各项活动,比如,登山、骑单车、轮滑、放风筝……在活动中,她会把自己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妈妈再帮他加工、润色,一篇篇真实、生动的日记就孕育而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比,她成了同学们一致公认的“日记新星”了。一阵阵掌声、一阵阵赞美声,让她找到了自信,在大家面前再也不是那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了,在班级其他的活动中也活跃着她的身影。原来,日记也可以用它的正能量改变一个孩子。
3. 设置“轮流日记”,在创新中提升写作高度。进入二年级,学生们对于写日记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热度,于是我相机提出了“轮流日记”这一概念,在班级中又掀起了一阵波澜。我把全班学生分成7队,分别是开心队、小豆豆队、小果果队、花儿队、飞翔队、快乐队、幸运队,每天会把各队的选手日记当场诵读,并打分,依次为1到5颗星,星数最多即为当天的优胜队。从以往的学生对抗赛,变为如今的小队对抗赛,竞争似乎更加激烈了些。每每评出当天的优胜队后,各种声音、各种表情、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班级一时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热情高涨,有的
垂头丧气,有的相互埋怨指责……日记令我的班级充满了生机与活动。最重要的莫属一个月的总结评比了,每个小队的队员得星总数,就是当月的小队得星数,得星最多的小队就是当月的冠军,获得老师的奖品,得星最少的小队就要接受小小的惩罚。“轮流日记”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质量,在创新中我们班的日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师本微课程二】识字有方,快乐得法
如何给汉字赋予生命力,让学生们热爱汉字,快乐地学习它、运用它,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 识字有方。任何知识的掌握都有方法可以追寻,识字也不例外,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将积累化作前进的动力,引领同学们快速识字,离不开对识字方法的归类和小结。
1. 归类识字。归类识字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能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它包括:(1) 形声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义,做到准确运用汉字。例如,左形右声的“清、松”;左声右形的“功、领”;上形下声的“露、花”;上声下形的“烈、忘”;内形外声的“闻、闷”;外形内声的“圆、阁”等。(2) 会意识字。由两个以上象形字组成,来表示一个意思的造字方法,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词的意义。(3) 象形识字。可以结合图片帮助识记生字。(4) 偏旁部首识字。可以换偏旁部首识字,如“吹”字——“口”换“石”是“砍”;也可以增加或舍去部件识字,如门+人=闪,哪-口=那。
(5) 形近字识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笔画相同,位置不同的“人和入”;字形相近,笔形不同的“己、已、巳”;字形相近,偏旁不同的“读和续”;字形相近,笔画不同的“木和本”;字形相近,读音相同的“眯和咪”;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胶和狡”;部首相同,位置不同的“旯和旮”等。帮助学生从字音、字形、字义上区别。
2. 情境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情境识字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识字方法,它包括:随文识字、谜语识字、儿歌识字、编顺口溜、谚语识字、用反义词识字和在对子歌中识字、游戏识字等。
3. 生活中识字。家校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在生活中识字,将学习贯穿于生活,简单、便捷、有效。
(二) 快乐得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很多新课都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例如在《称象》一课中,我就使用了一则有趣的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座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学生一下子就猜出了“大象”。在一片笑声中,本课的主角就出场了。如何将这个“象”字展现得更加生动呢?于是,我将“象”字从甲骨文到如今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出来。不得不感叹汉字的魅力是无穷的,象形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让学生猜出不同的“象”字。一节语文课,我将“随文识字”贯穿整堂课,十几个生字分散解决,学生的压力小了,兴趣高了,识字效果也不错。“称”和“秤”两个字既不好记,也容易写错,尤其加上词语“称一称”“秤杆”“一杆秤”……更容易混淆。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图,直观地给学生解释了这种古老的度量工具,列出了不同位置的名称,告诉学生“只有把‘秤放平,才可以公平地称出重量”。在读一读、说一说中,生字宝宝们显得就不那么陌生了。
课堂上,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课余的时间可不能白白流失了。因此,我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了“采蜜卡”,让他们化作辛勤的小蜜蜂,去采集更多的生字。公交车、站牌、商场、菜市场、公园……都成为学生们“采蜜”的园地,一个个生字被收入囊中,一个个错、别字、不规范的字也被同学们找了出来。定期的“采蜜之星”的评比,在班级里很隆重地举行,表扬信、小红花、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掌声都化作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快乐地识字,在识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同学们将家中的废报纸带到了教室,一场场自发的识字比赛开始了,三五一群比赛认字,谁认得快、认得准就可以把这个字剪下来,贴在自己的“采蜜本”上,多有趣的比赛!看着一张张遍布“洞洞”的报纸,真让人忍俊不禁!
实践让我们知道,微课程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和学生一起享受成长。我们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从课堂细节入手,从点滴生活入手,重视师本微课程的尝试和研究,最终才能实现“以师为根,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单位作者: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