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重庆市的国际旅游城市产品体系建构的意义

2016-10-15杨文华

财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重庆资源融合

杨文华

产业融合 国际旅游城市 旅游产品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认定工作的开展,上海、广州、重庆等3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或“世界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有些省市还制定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专项发展规划。城市之间的旅游競争必然会日趋激烈。然而,由于缺乏成功经验,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片面重视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扩大和升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过少,忽视旅游服务软环境建设等。从国外经验来看,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应充分体现“城景交融”理念,把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推进相结合。例如,瑞士苏黎世、英国的倫敦、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西班牙的马德里、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城市,旅游者踏入城市也即进人了“景区”,城市中街道、办公区、社区、商业区、城市交通等皆是景,城市和“旅游目的地”融为一体,满足旅游者多样性的需求。重庆是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为巩固和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重庆市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这需要从产业融合视角,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把城市推进与旅游业发展二者结合起来,减少“景城一体”的国际化知名旅游城市。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国际旅游城市”

(1)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

国际旅游城市是经济社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高级,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城市综合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善配套,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主要支柱产业,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具有国际知名度高、经济发达、城市化功能强、旅游产业发达、城市管理水平高等基本特征。一方面,国际旅游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重要类型,具备城市知名度高、经济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国际化等国际城市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国际旅游城市还是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旅游地域综合体,一般认为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功能:吸引性(Attractions)、舒适性(Amenities)、可达性(Access)和附属服务(Ancillaryservices)。

具体来说,国际旅游城市应打造具有独特而广泛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或旅游吸引物;提供国际标准的住宿、餐饮、娱乐和商业零售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区际、区内交通;提供国际标准的当地社区服务,如信息查询、银行、邮政、医疗、治安、法律援助。

(2)产业融合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关键

产业融合是现代国际产业发展的业态创新趋势之一,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产业关联度高,所以天生就具有较强的融合性,通过与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产业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不足,强化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且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重组和延长,并产生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出要转变旅游发展战略,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我国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以旅游业为主导和依托,统筹规划整个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举措。我国旅游业在这个潮流的带动下,也已经产生了许多跨产业发展的行动,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景观房产、会展旅游等新型产业形态逐步显现,再如一些兼具食、住、行等多项要素功能的大型旅游集团……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产业融合这一新业态创新方式已然于实践中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各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时期,正为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做出贡献。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国际旅游城市“产品观”

产业融合视角是将国际旅游城市视为一个地域旅游综合体,是以国际旅游业为主导和依托,统筹规划和建设整个旅游城市。因此,与一般风景型旅游目的地不同,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应把整个城市视为一个整体,为旅游者提供都市旅游产品体系,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应大于都市各部门旅游产品之和。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不仅仅是城市内的旅游景点,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都将构成旅游吸引物以产生旅游竞争力。

虽然关于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已有了相关阐释,强调旅游城市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但是,关于城市旅游产品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准确界定旅游者和非旅游者对城市有关旅游设施的使用情况,再加上城市地域的规模和城市功能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城市旅游产品也在随时间不断发生变换,产品的结构不断完善和充实。

关于城市旅游产品的构成,学界也有不同观点。Jansen-Verbeke(1986)认为城市旅游产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因素为活动空间和休闲设施,包括历史性建筑物、都市风光、博物馆、画廊、剧院、体育和其他各项活动;次要因素为支持设施,包括酒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和其他服务;条件因素为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停车、信息和指示牌等配套设施。van den Berg等(1995a)将城市旅游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核心产品指城市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禀赋、人工景点和节事等,辅助产品指酒店、餐馆、会议中心和展览馆等。郑耀星(2005)从点线面角度提出城市旅游型目的地包含旅游吸引物、旅游线路和旅游功能区三大要素,其中旅游线路要素是让旅游吸引物实现价值必不可少的要素。

产业融合视角下重庆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的意义

(1)新时期重庆城市旅游产品面临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重庆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20%。2015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9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0亿元。重庆城市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并先后荣获“中国温泉之都”和“世界温泉之都”称号。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名,重庆位列第一。《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5年)》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景气指数排名,重庆位列第16名。“十三五”期间,重庆确立了新的城市发展目标,把旅游业确立为城市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建成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新时期重庆旅游产品面临转型升级,现有的重庆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蚕食和侵占旅游资源,忽略城市的旅游功能

自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传统街区、传统民居、历史遗存等在推土机下夷为平地,城市文脉基本断裂。“城市文脉”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它不仅指当下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失去文化支撑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就无法形成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重庆的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所构成的主城大山大水城市格局及其山水城市景观,是重庆继“二战名城”之后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城市的经济功能被置于首位,城市的旅游功能被弱化甚至忽略,沿嘉陵江和长江的滨江地段均属于优质资源,很快被房地產蚕食和侵占,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滨江地段多是档次不高的住宅,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须充分利用重庆主城两江环抱、大山大水的自然禀赋,重塑优美、宜人的两江滨水景观、建筑风貌和灯饰夜景。

2.城市旅游产品开发过于依赖传统旅游资源,缺乏与其他资源的融合

城市旅游产品建设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城市旅游业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产业、工业、会展业等高度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带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开发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产品。目前,重庆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依赖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对城市其他领域的旅游资源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现代制造业中心,有大小工业园区30多个,汽车、摩托车产业是重庆的优势特色产业,但工业旅游几乎还是空白。

(2)产业融合成为重庆城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1.产业融合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独特性、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是国际旅游城市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前提。重庆城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性、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主要有: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嘉陵江、长江两江汇流景色,温泉旅游资源,南山植物园、歌乐山森林公园;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历史性建筑、火锅文化、陪都遗址、民俗风情、重庆夜景等。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城市旅游资源不仅仅包括重庆城市传统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还应关注重庆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其他资源,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能够开展旅游活动的农业、文化产业、工业、会展业等领域的资源均可作为旅游资源。重庆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不仅重视城市独特的、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还应关注重庆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其他资源的开发,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能够开展旅游活动的农业、文化产业、工業、会展业等领域的资源均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可开发。

2.产业融合有助于重庆城市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采取资源导向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过分依赖旅游资源。城市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不能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等问题日益突出。重庆城市旅游业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城市旅游产品还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十三五”时期是重庆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是重庆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对于实现重庆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养生养老产业等的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旅游产品,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特色化的重庆城市旅游产品体系。

猜你喜欢

重庆资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我给资源分分类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破次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融椅
资源回收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