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响应机制分析

2016-10-15陈强

财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张家界系数资源

陈强

旅游产业 生成 响应 机制 张家界

引言

中国现代旅游业近三十多年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旅游地从开发初期的低迷状态,到发展、繁荣,有的还出现增长停滞、旅游收入下滑甚至衰落现象或出现新的复苏,可见,旅游产业的生成发展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旅游产业生成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出现在吉尔伯特(1939)在英国海滨胜地成长研究中,后来在Christaller(1964)对欧洲旅游地、Stansfield(1978)对美国大西洋城的旅游发展的分析中也得到体现。目前,被业界普遍接受的是Butler(1980)提出来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化模型,模型中Butler将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分为介入期、探索期、发展期、稳定期、滞长期和衰退期6个不同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在利用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化模型对特定旅游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该理论阶段性进行界定和发展。如一些学者实证分析基础上将6阶段发展成5阶段,即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在国内,由于现代旅游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关于旅游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产业自身的研究,表现在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方向上。冯卫红认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应该呈现多学科、多角度特征,并指出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研究的方向将在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集群形成的内部以及外部联系、集群的空间结构以及布局得到体现。庄小丽、康传德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与优化进行了研究。我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周志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周薇薇等以咸阳市为例分析了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王宁分析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曾国军等分析了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生延超认为,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旅游产业存在较强的前向与后向关联,不同旅游区域,二者关联度大小存在差异,关联效应的存在使得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在前向推动、后向拉动与中间间接作用下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比较长。国内学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一方面,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该理论对旅游地进行实证分析;另一方面,利用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特定区域的旅游产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研究旅游地成长。但是,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呈现“小口径”现象,丁建军、朱群惠引入时空视角借助我国31个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数据研究了区域旅游产業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王如东分析了旅游投资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余美仙论述了政府在旅游投资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的研究来看,赵黎明,邢雅楠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旅游投资环境评价进行了研究。李锋运用综合模拟法研究了区域旅游投资的预警柳应华等分析了不确定条件下旅游投资决策方法,麻学锋、孙根年等以张家界为例分析了旅游投资决定机制及其时空响应。徐菊凤,任心慧对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含义、关系以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席建超等以全国汉地佛教寺院旅游资源为例研究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特征、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黄震方等以江苏海滨为例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李泽等对中国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进行了研究,陶卓民等研究了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颜醒华等论述了旅游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管理对策,沈鹏熠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姚延波等基于扎根理论对旅游企业诚信概念及其结构维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杨勇,冯学钢对中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省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田喜洲等述评了国内外关于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马耀峰等分析了中国典型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差异。张补宏等从旅游产业新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白凯等对旅游信息来源类型对消费者行为意图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胡兴报等对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尋动机与搜寻内容进行了研究,庞闻,马耀峰等研究了五种旅游信息传播模式的比较与整合,郑鹏等分析了大学生对网络旅游信息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郑赤建等以“大湘西”为例阐述了基于区域旅游协作背景下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张河清等进一步分析了湘西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刘承良等以湖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预测,郭为等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旅游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以旅游地生成与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无法直接表征旅游产业的生成周期特征,因此,麻学锋和孙根年等旅游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产业从出现到生成到发展所经历的成长过程在内生与外生因素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周期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从对文献的检索来看,研究产业要素对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无法直观说明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影响路径和机制。因而,在旅游产业生成过程中,有必要借助黑箱原理,对影响旅游产业生成的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企业、旅游产业配套等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来辨识出区域内旅游产业生成阶段的主要生成动力,并结合案例概括出区域内旅游产业的生成机制更好的引导旅游业参与主体进行科学决策。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研究设计

1.生成因子分析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并通过对近十年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文献检索及咨询20位专家意见,归纳出旅游产业生成主要取决于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经济水平、旅游投资、区域交通、旅游信息等宏、微观要素投入与组合情况。

1)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是指针对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产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旅游企业与特定旅游景区(点)存在共生机制,体现在空间上的依附性,特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生长存在时滞性。从供给与需求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供给决定需求,旅游资源在空间的不可移动决定了旅游者只有在特定旅游区域通过旅游企业才能满足出游的吃、行、住、游、购、娱的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反作用于供给,旅游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受制于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偏好等特性决定了旅游者需求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旅游产业生成过程中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的生成主体,由于在特定旅游区域内旅游企业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同质性较强、企业行为差异化不明显,因而可以暂时只考虑旅游企业数量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影响。

2)旅游产业配套

广义的旅游产业配套不仅包括整个旅游产业生产链条中以一个主要环节为核心,其他产业链环节跟进配合而形成的生产技术联系,同时涵盖为旅游产业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要素供给,它包括旅游技术开发、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业政策环境、旅游中介服务等在动态环境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传递的正常运行,在特定旅游区域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上游与产业下游的有机结合,良好的产业配套是防止产业链中断的关键。旅游产业配套表现以旅游酒店(饭店)、交通、景区内服务设施等作为载体。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满足游客食、行、住、游、购、娱六方面的需求,旅游酒店床位数、交通通达度、旅游饭店数、康体休息场所数量等指标优良程度能更好提升旅游体验。

3)旅游信息

人类通过眼睛获取绝大部分外界信息,其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遵循一定的路径。识别是信息的第一过程,知觉的选择性与整体性,信息受众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收。转码后,通过神经传导进入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思维、逻辑等对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深加工,并通过一定的输出路径指导人的认知与行为。新时代,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数量快速增加、信息平台的多元化等因素,推动了信息的进一步繁荣。旅游信息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概念,旅游信息的生产、传播等涉及到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地社区居民、政府机构等主体。信息的富集、稀缺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旅游市场进入主体交易成本、单位决策成本等因素出现差异。普遍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对于交易双方来说信息是完全的,极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对于旅游产业市场参与者而言,各大市场主体既是市场信息的提供者,也是市场信息的攫取者。

4)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本身是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并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一部分资源。郭喜来、吴必虎(2000)认为应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三大类旅游资源的性质、规模、集聚情况等因素决定了特定旅游区域的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假设所有游客选择旅游地时是理性的,综合考虑收入,时间规划等因素来划定旅游空间选择半径,旅游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必然选择资源吸引力最强的旅游地。同时,旅游资源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迫使特定旅游区域市场主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引导旅游者进行决策。全域旅游理念中的资源观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状态、习俗等要素,进一步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涵。

(2)旅游产业生成响应机制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产业生成没有清晰的界定,但是,不妨可以借助产业生成的视角和旅游地成长理论对旅游产业生成周期进行描述,和其他产业一般,旅游产业有其成长路径,也将经历其他产业成长的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几个阶段。因此本文对旅游产业生成周期进行如下解释:旅游产业生成可以通过旅游发展在量与质角度进行刻画,从量角度,旅游产业发展呈现旅游资源开发使得卫星景点增多,区域旅游业发展空间规模不断扩大的特征。从质角度,旅游产业发展体现在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产品多元化、景区内扩容等特点。旅游产业发展在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过程是动态发展与静态特征相结合的结果,动态发展是旅游产业的成长路径,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静态特征体现在旅游产业生成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根据对旅游产业生成的界定并借鉴麻学锋、孙根年等人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可以将旅游产业生成划分为出现期、生成期、发展期。旅游产业是具有政府导向的综合性产业,包摄性强,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旅游资源、旅游营销活动、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旅游投资数量及规模。总体来看,在给定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情况下,旅游资源、旅游投资,旅游企业、旅游信息是影响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生成的主导因素,同时为了对旅游产业生成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借助投入一产出分析法构建旅游产业生成函数如下:

旅游产业生成(QC)=F(S,I,E,M……)

S表示旅游资源,I表示旅游投资,E表示旅游企业,M表示旅游信息。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旅游产业生成。由于每个变量涵盖范围较广,同时为更加直观体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除旅游信息存在技术中性以外,我们可以借鉴弧弹性的概念引入旅游資源响应系数、旅游投资响应系数、旅游企业响应系数来进行分析,响应可理解为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用来反映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反应程度。我们不妨认为这三个响应系数分别表示旅游资源、旅游投资、旅游企业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响应程度,这里可以用ROS、ROI、ROM来分别表征。

(3)数据来源于整理

截取1989-2014年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研究区域内旅游产业生成的周期性特征以及生成机制。数据来源于1989-2014年《张家界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信息网、2001-2014张家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张家界统计信息网(http://222.240.193.196/)、部分资料来源于景区(点)内部、无法直接获取的少部分数据,采取插值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进行填补。

实证分析

(1)张家界旅游业生成的发展历程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是一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兴省辖地级市,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从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庸市以来,武陵源被收录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核心景区,这三大景区构成了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武陵源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景区内千峰竞奇、钟灵毓秀,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逐年增加,2013年张家界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42.41万人次,创造旅游总收入212.29亿元。另一方面在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上,1989—2013张家界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9.27%和3404.96%。年张家界旅游人次与旅游伴随着张家界市实现“旅游立市”的目标,旅游产业也成为张家界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由于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从产业生成的视角来看,1989-2013年张家界旅游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是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产业配套、旅游信息等要素,在要素内部和要素之间演化和博弈的结果。黄石寨、金鞭溪、十里画廊、天子山、袁家界、袁家院子、杨家界等旅游景点的开发使得张家界旅游企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生长基质。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发展,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经历了匀速出现期、加速生成期、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据1989年至2012年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张家界旅游企业数从1989年的69个增加到2012年的1120个,其中旅行社、旅游饭店、其他旅游企业数量由1989年的5、39、25个分别增长到2012年的65、545、510家,为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服务支撑。

(2)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响应机制

截取1989-2013年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并以1989年为基期,根据响应系数计算公式,得出旅游资源、旅游投资、旅游企业、旅游产业生成的响应系数(图2)。从几个响应系数的振幅来看,旅游投资响应系数的振幅值为22.58,其次为旅游资源响应系数、再次为旅游产业生成响应系数、旅游企业响应系数最小,并且最大值与最小值都出现在旅游投资响应系数中。在研究时间序列内,从总体趋势来看,除旅游产业生成响应系数以外,其他三个响应系数的走势大致相同。1998-2007年、2008-2012年三条响应趋势线明显趋于一致,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的爆发,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等重大事件,一致趋势更为直观。在研究年份内,旅游产业生成响应系数呈现一定的特征:1989-1991年呈现上升过程,1991-1998年、1998-2004年、2004-2012年,三个时间段呈规则或不规则的“w”形状,2012-2013呈先下降的趋势。从整体来看,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响应系数呈现一定的波动,除2003年和2008年出现负值以外,其他年份均为正值,并呈现一定的波动上升态势。可见,在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张家界旅游产业的生成发展情况良好,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从旅游投资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响应系数来看,旅游投资响应系数变化幅度最大,研究周期内波动幅度比较大,可见旅游投资对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有很强的敏感性。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区域内,在投资回报率高于市场利率时,资本拥有者会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同时,在投资乘数影响下,旅游投资在实现项目营利的同时也会促进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区间内旅游投资响应系数平均为0.834,说明旅游投资对旅游产业的响应程度良好,也表明旅游投资对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很好的活性。从图(2)不难看出2003年、2008年、2013年张家界旅游投资响应系数与整体趋势呈现较大的偏离,2003年“非典”的爆发,极大冲击了旅游业等服务性行业。响应系数从2002年的1.401下降到2003年的-9.981,这归因于“非典”导致游客数量的减少导致旅游收入的降低、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引发投资者投资重心的转移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张家界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较2007年分别下降8.5%和14.9%。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旅游投资具有一定的时滞,资本拥有者面对金融危机或进行风险规避而落袋为安,或在其他行业进行投资。2013年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张家界旅游产业进入发展期以后,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设施、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迅猛,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进入张家界,游客的涌入创造了大量的旅游消费需求。以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政府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资本形态不断涌入,2012到2013年,张家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6%,旅游投资响应系数为12.603。可见,张家界旅游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依赖于旅游投资,同时,旅游产业的成长也促进了旅游投资的进入。

从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响应系数来看,响应系数波动幅度为11.264,可見,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生成比较敏感,除2013年外,旅游资源响应系数与旅游投资响应系数走势大致相同,旅游投资的变动直接影响张家界农村闲置劳动力转变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资源响应系数在研究年份内均值为-0.347,呈现负值的情况在其他响应系数中的情况较多,说明张家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对旅游产业生成影响相对缺乏活性,这与张家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劳动力素质等要素禀赋存在关联。郭喜来、吴必虎认为应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三大类旅游资源的性质、规模、集聚情况等因素决定了特定旅游区域的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更好阐述旅游资源对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的影响我们可选取旅游资源丰度作为特定区域旅游资源和计量指标,定义旅游资源丰度s=5X1+4X2+3X3+2X4+1X5,其中系數分别指代A级景区等级,X1、X2、X3、X4、X5分别表征对应等级景区个数。通过对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人次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得出相关系数为0.916,呈现较高的相关性,说明旅游资源越丰富、集聚情况越好能很好促进旅游产业生成,根据反馈机制,旅游产业的生成也促进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的提高。

从旅游企业对旅游产业生成的响应系数来看,响应系数波动幅度最小,为8.798。均值为0.4,可见旅游企业在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1991-2002年、2004-2007年、2009-2012年旅游企业响应系数比较平稳,这与旅游企业在满足游客“吃、行、住、游、购、娱”方面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在研究年份内,张家界旅游人均游客支出与旅游企业相关系数为0.961,体现出,在旅游产业生成过程中张家界旅游企业很好的满足了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很好的促进旅游收入的增加。张家界旅游企业数年均增长率为57.56%,说明旅游产业的生成也加速了旅游企业的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张家界系数资源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我给资源分分类
湖南省张家界:无人驾驶巴士挑战玻璃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张家界推500亿旅游项目深圳招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