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大学生毕业去向新常态

2016-10-15李志豪

财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万众大学生教育

李志豪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新浪潮 创业指数 预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分析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左手拥抱梦想,右手触摸现实。大学生是家庭的期望,社会的未来,是祖国的明天。一直以来大学生毕业去向问题就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问题。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正式加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期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据统计,2015年中国高校畢业生达749万人,经历了2014年727万人的“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而最新数据估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高达770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今年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大学生不再稀缺的背景下,就业自然就显得尤为严峻,寻找属于自己的饭碗也被提上了每个年轻人的议事日程。

正确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去我国大学生创业如何选择有一定了解,对现在各行业的现状有敏锐的洞察,对未来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有比较好的预测,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便变得比较迫切了。

大学生创业历史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内涵,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从广义上讲,可以将大学生创业视为个体在职业导向与自主创业倾向方面,大学教育和创业互动的结果。尽管各个学者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是主要围绕创业或打算创业方面,呈现创业的一些特征。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决策,以及将创业作为职业的可行性和吸引力的认知都至关重要。

我国大学生创业兴起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和意义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中焦点问题。

郭必裕认为,大学生创业指在校大学生、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创自己事业的活动,即大学生创办企业的活动。大学生创业的本质是学子创办企业,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大学生创业使其成为就业的创造者,大学生创业靠的是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使其成为知识创新的新的生长点。大学生创业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Thompson在归纳总结了以往研究观点,认为应将具有创业意愿的个体与那些仅仅拥有创业特质的个体区分开来。具有创业意愿的个体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存在创办新企业的可能性并且不排斥这种可能性。因此,创业意愿是个体计划创办新企业的信念,并且在将来某个时候会自觉执行这些计划。

创新创业背景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国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新态势。

自此开始我国形成了以大学生为影响起点的创新创业新浪潮。大学生以学校周边的环境为创业基石,以团中央组织的各种创业比赛为契机,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结合生活中的需要以及社会存在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形成创业自己的创业团队。一方面,学生为自己的以后的毕业去向进行了更为接近社会的准备;另一方面促成了我国创业浪潮的形成。此外,文者用R语言对创业指数进行了预测如下图:

由图可得,在之后的两年里创业指数较为平稳,呈小幅上升态势。结合实际分析可知,由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打造了较好的稳定的创业环境,这才在我们的预测结果上的体现为数值的较为平稳;由于创业数量和质量负相关,创业活动活跃的国家,其产品和市场创新能力相对较差。

总结

我国高校全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制度上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生事物。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青年创业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2)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3)建设专门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薄弱的现状,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一支能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是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以点带面,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师资力量;二是整合和培养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党总支(委)书记、辅导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建立校外导师制。创业成功者、企業家及投资人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指导能力,聘请他们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创业辅导。(4)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和引导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通过校园网、公告栏、宣传栏、校报、团报、广播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平台,向广大的学生广泛宣传国家、省以及学校的政策,树立榜样,发布指引信息,引导广大师生转变创新创业的理念,提高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的积极性。(5)设立创新创业指导咨询机构、窗口和平台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设立能真正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实践等各类保障服务的机构。(6)加大财力支持力度。创新创业需要政策、信息、专业技术知识、咨询服务等各种软件支持,也需要资金、场地、创业平台、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多种硬件支持。

猜你喜欢

万众大学生教育
万众期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清明有感
大学生就业趋势
牡丹颂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