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蜕变
2016-10-15吴思
吴思
2016年4月号的《每月评论》上,刊载了嘉文·刘易斯的文章《破碎的BBC:从公共服务到企业权力》。在文中,刘易斯对1990年代末以来BBC的变迁做出了评论。
BBC以及其他国有公共服务广电系统的持续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以“公共领域”这个理念为基础,根据这种说法,民主制度需要维护某种受到保护的、普遍可得的中立空间,在那里,社会多样性和公开的辩论可以得到表达。但是,如果我们拿这个逻辑来看1997年创立的BBC“新闻24小时”频道,那么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从形式上说,BBC“新闻24小时”频道是默多克“天空新闻台”的双胞胎,其编辑价值观与之如此类似,以至于观众看到的,就是主要从同样的意识形态视角出发的同样的新闻故事等级制;这两个频道甚至同时播放天气预报和“新闻报纸概览”。而且,“新闻24小时”的“新闻报纸概览”邀请的评论员几乎全部来自寡头制的印刷媒体,而不是市民社会的代表,这也由此进一步确保了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就其意识形态预设和结构性表征来说,“新闻24小时”是坚决拥护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根据学者的研究,在BBC的六点新闻中,2007年,商界代表与工会发言人之间的比例约为5:1;2012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9:1。2012年,有806名信源出现在与移民和欧盟问题有关的新闻中,但其中没有一名有组织的劳工代表。
此外,在报道平民死亡事件方面,“新闻24小时”也绝对称不上公正:在刘易斯看来,该节目根本不能为死于英美军队之手的平民——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方的——代言;它的确庄重地报道了阵亡英军士兵棺椁归国的场面,但丧身的伊拉克人却没有得到任何视觉呈现,不管是尸体,还是数据。
刘易斯指出,这样一种报道方式,提请我们注意“新闻24小时”在代表美国全球霸权方面所起的作用。它对于美国政府行为和政策的报道,倾向于受到某种粗鲁且歪曲的“好人vs坏人”叙事配方的驱动:凡是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任何左翼拉美国家,或者俄国、伊朗——都会不成比例地遭遇到持续的历史性批评,甚至是推测的阴谋论。最近这些年,美国入侵了伊拉克和阿富汗、虐囚、尝试颠覆查韦斯政权、资助埃及军队推翻自己的民选政府,但在BBC的报道中,受到系统质疑和编排的,却是俄罗斯。
刘易斯认为,如今的BBC与它声称要服务的那个社会之间,并没有真切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和知识关联,就此而言,它就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公共服务机构,它已经成了企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