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网络技术在湘绣工艺中的传承研究及应用
2016-10-15廖芳
廖芳
摘要:湘绣是湖南的省粹,足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是中华名族具代表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本文通过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传承研究,并分析这些传承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分析。
关键词:湘绣工艺;数字化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传承
网络传承将改变传统模式,将传统刺绣服装拍成照片,并可以通过后期修片等形式,进一步美化传统刺绣服装,将调整好的照片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浏览者,为传统刺绣的保存提供更好的环境,相关保护部门不用再绞尽脑汁的考虑如何解决在展示的同时还要为传统刺绣服饰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通过网络传承,一方面最大化的展现传统刺绣的精彩,使传统服饰的材料美、工艺美以及刺绣美完整融合,符合传统刺绣服装展示整体性的展示原则。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有关问题探讨》中提到“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从个体上分析,更应该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式的深刻挖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传统刺绣进行形制解构、色彩解构以及纹样解构,为刺绣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更多、更详尽的数字资源。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一门技术,它以大众文化传播理论为依据,并且结合现代艺术,将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商业艺术、文化传承以及教育管理等领域,它将科学和艺术高度融合并和谐交叉。
网络课堂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知识传播方式,借助数字网络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十分便捷又非常可靠。据统计,现在很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在实行网络课堂,例如中原工学院就有 19 个院系实行网络课堂计划,并通过网络课堂推出共计 331 门课程,可见网络课堂的便捷性和可行性。在网络课堂中,分章节对中原传统刺绣工艺技法进行传授,制定工艺传承计划,传承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一种权威的方式为传统刺绣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刺绣工艺资源。由此可见,湘绣工艺的继承与传播逐渐数字网络化。
二、作为“非遗项目”的促进作用
2006 年 5 月 18 日湘绣顺利通过国家审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项目”。目前很多政府部门都成立了湘绣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整理和调研了湖南地区湘绣文遗产,对湘绣的基本状况、主要特色、濒危状况和传承人谱系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报道,展示出了传统湘绣的魅力。每当过年过节和文化遗产日的展演活动,湘绣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湘绣的认识。例如,湘绣的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裹肚、湘绣床单、被套等传统的手工艺品,曾经都是生活中的实用物品,都被人们不经意地使用着。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改变了人们对待传统湘绣的态度。
三、数字化的发展
2008年1月20日,“欧洲虚拟博物馆”建成开放,这个横跨欧盟27国的数字化博物馆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堪称数字化“百科全书”,融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于一体,展现出欧洲12000多年的深厚人文历史。
在九十年代日本还启动了由IBM东京研究所与日本民族学博物馆合作的“全球数字博物馆计划”,该计划以馆藏品资料检索、互动式的网络浏览、编辑、博物馆教育为重点,是目前日本最知名的数字博物馆计划。
目前,国内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数字化遗产项目有:国家数字博物馆、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圆明园”、“数字顾和园”中央电视台的数字化演播厅等。先进的教学模式MOOC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逐步取代现有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湘绣也将向着大数据方向发展,强化湘绣文化的传承,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为传统文物增加了生命力和浓烈的趣味性以及多维的互动性,为传统文物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使传统与现代时尚结合,使传统的东西能够更加容易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也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湘绣,作为湖湘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高超的绣艺,成为中国刺绣界的名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湘绣艺术实践领域的繁荣也带来了湘绣艺术研究理论的勃兴,对于这种传统艺术的传承,各行各业的研究者将新式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体系用于湘绣,将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湘树.湘绣史话[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2]张伟.并未失传的《雪宧绣谱》[J].上海工艺美术,2003(03)
[3]长沙县志·风俗(卷十四) [M].嘉庆十五年
[4]湘潭县志·风俗(卷十四) [M].嘉庆二十一年
[5]李湘树.湘绣史话[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6]李展枫.民间美术活态教学传承方式研究一-以广西南丹白裤播民间美术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2.
[7]张建华.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现实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8]曹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2009(02).
[9]曾丹.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有关问题探讨[J].现代情报,2004(05)
[10]朱巍峰.数字化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