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青铜镜修复与辨识探析

2016-10-15李军

大观 2016年8期
关键词:汉代青铜器修复

李军

摘要:青铜镜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汉代青铜镜在制作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突破,有着很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本文基于汉代青铜镜,具体分析了汉代青铜镜的修复方法,并从汉代青铜镜特征、时期辨别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汉代青铜器的辨识。

关键词:汉代;青铜器;修复;辨识

青铜镜最早在商代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至秦朝时期只有王与贵族才能够享有,直到西汉末年才慢慢走入民间,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文化与经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制铜工艺逐渐转向了铜镜制造等方面。汉代青铜镜工艺精巧、式样丰富,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透过一面面汉代青铜镜,我们能够体会到铜镜铭文、纹饰等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上升阶段对新追求与新思想的热情,也能够感悟到现实生活对于传统的呼唤。下文则具体针对汉代青铜镜的修复与辨识展开探讨。

一、汉代青铜镜修复

汉代是我国出土铜镜中数量最多的朝代,其与前朝相比,青铜镜在制作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突破,流行的青铜镜包括星云镜、蟠螭纹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龙虎纹镜等。其造型美观适用,有圆形、方形等,充分显示了汉朝的高度工艺水平,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研究价值。铜的性质较为稳定,其保存能力较好,而汉代年代久远,所发掘的汉代青铜镜都需要经过修复处理以更好地显现其艺术魅力与价值。青铜镜物理状态表现为平、薄、扁,其非常容易受到内应力与外力的影响并出现受损以及破裂的情况,因此其修补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从青铜镜修补的流程来看,其主要可分为两类,即一次修补类与二次修补类。一次修补即为利用胶水、人工焊锡等方式将断裂的铜镜粘连起来,其为一种较为粗糙的修补方式;二次修补即为在一次修补的基础之上,通过粘贴假锈或者利用树脂调矿物颜料涂于整个镜面之上。具体来讲,其修复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去除青铜镜表面上的锈迹,青铜镜被埋在地下上千年之久,虽然其本身的性质较为稳定,但长时间也会生出一层铜锈,因而第一步就需要将青铜镜实施除锈处理。同时应将断裂的部分进行清洗,这是青铜镜修复非常关键的一部。

第二步:除锈之后,需要结合青铜镜的具体受损情况来实施针对性修复。要修复的铜镜通常没有铜胎,主体较薄。例如一些韧性较强且较为厚实的青铜器,其形态有一些弯曲或者凹陷,则可以利用捶打法进行修复。捶打法的使用,首先要按照青铜镜的原有弧度制作铅毡模具,将受损部位放于模具之上,再用锤进行敲打。敲打的节奏应严格控制,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损坏铜镜。如果一些青铜镜较为纤薄,则可采用模压的方法进行修复,将青铜镜放于液压机之上,在将要恢复的时候去掉压力,如果拿出来后仍然有一些弯曲变形,可用小锤轻轻敲打。此外还有加热法进行修复。由于铜的熔点较低,因而可以稍微加热,让铜的质地变软之后在实施修复整形。通常不使用直接加热法,而是利用点热情加温,温度控制在两百摄氏度左右,太高容易导致青铜镜融化。

二、汉代青铜镜辨识

(一)汉代青铜镜特征

汉代青铜镜形体较前朝明显加大加厚,且主体纹饰突出,地纹减少,浮雕技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来讲,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代青铜器的纹饰主要以奇禽异兽为主,按照孔祥星的研究:“汉镜主题纹饰内容广泛,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情感强烈。天上人间,神人世界,奇禽异兽,五彩纷呈。”其中由青龙、白虎、朱雀以及玄武所构成的“四神”题材在汉朝青铜镜中非常流行;神兽纹镜以及画像纹镜中,神兽个体较大,体态丰满;人物纹饰在汉镜中也出现较多。其次,汉代青铜镜铸刻文字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铭文字数较多,轻字与字之间通常以“而”等字符像个,减字减句以及通假字等现象非常普遍。

(二)时期辨别

从西汉到东汉的时间跨度较大,纹饰风格有着一定的变化,铸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要概括地判断出青铜镜的时期,具体可从镜钮的风格出发,结合题材、纹饰以及乳丁等诸多要素,并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辨识。具体来讲,西汉早期铸镜的技术为模上固定钮整体地纹技术,镜钮为斜弦钮,纹饰上以平滑阴面为主;西汉晚期与东汉早期为半球钮,文上上逐渐出现一些线性图形,利用线条来刻画人物、动物以及神兽等想象。到了东汉中期,青铜镜变为大半球钮,纹饰上有剪纸图形。东汉末年仍然为大半球钮,纹饰上则开始出现高浮雕图案,形象更为立体,展现出了铜镜铸造工艺的进步。总体来讲,青铜镜的断代要比高古钱币更为困难,上述也只能作为一定的参考。

(三)真假辨识

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藏品的辨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汉代青铜镜的辨识,需要从铜镜性质、纹饰以及表现内容等诸多方面入手。首先,汉代青铜镜流传至今,多为出土的文物,而出土文物大多为墓中的殉葬之物,而古代墓葬必会使用水银,因而出土铜镜必然会有水银染变。同时可通过看形、听声、闻味、辨锈等几个方面来辨识。看形是指研究分析青铜镜的形状,由形状的特征进行辨识。通常铜镜的镜子大小与弧度有着非常严格的比例关系,例如较小的铜镜有着较为平缓的弧度,而超过20cm的铜镜基本上看不出较为明显的弧度,为平面的形状。听声为敲击青铜镜,通过青铜镜所发出的声音进行辨识。老青铜镜的声音普遍较为圆润与低沉,而新仿铜镜声音相对较为清脆,甚至较为刺耳。闻味、辨锈主要是指通过铜与锈的味道来辨识,通常老铜镜有一股铜香味,而新仿铜镜通常有一股铜腥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汉代为青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期的青铜镜有着鲜明的特征与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如今我们在欣赏与研究这些古老精湛的艺术品时,也应当为中华民族的灿烂铜镜文化而赞美,不断深入加强研究,使其魅力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汉代铜镜流行镜式浅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12):283-284.

[2]刘爽.青铜镜收藏情结-记忆国族文明史[J].收藏界,2015(12):165.

[3]龙驭.一枚珍贵的汉代青铜镜[N].中国文物报,2011(04):192.

[4]庄峰.浅谈青铜器的修复方法——以馆藏青铜器为例[J].科技视界,2016(06):39.

猜你喜欢

汉代青铜器修复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