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①

2016-10-15杨雅敬朱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效贴痉挛上肢

杨雅敬,朱毅

·临床研究·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①

杨雅敬1,朱毅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11月,39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13)、白贴组(白贴+康复,n=13)和空白组(康复,n=13)。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间FMA及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内效贴组MAS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MAS、FAM及MBI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痉挛;上肢;肌内效贴

[本文著录格式]杨雅敬,朱毅.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9):1045-1048.

CITED AS:Yang YJ,Zhu Y.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safter stroke[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9):1045-1048.

中国每年不同地区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260~719)/10万,其中70%~80%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康复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上肢痉挛状态。上肢痉挛可导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姿势障碍等多方面问题,是影响脑卒中后康复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康复难点[3-5]。抗痉挛的方法主要有针灸、物理因子治疗、抗痉挛药物、肉毒毒素注射及手术治疗等[6]。肌内效贴是软组织贴扎方法的一种,它产生的持续皮肤方向特异性牵拉,可以提供持续抗痉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11月,在围场县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39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7],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纳入标准:①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级,患侧上肢至少有一个肌群≥Ⅰ级;②上肢Fugl-Meyer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FMA)<66分;③若服用抗痉挛药物,用药情况在入组研究前稳定至少1个月;半年内未接受过肉毒毒素或其他解痉注射治疗。

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影响试验执行或测评;②贴扎部位存在破溃或其他皮肤病变;③其他显著的上肢病损,如骨折、严重关节炎、截肢等;④临床不稳定的严重心血管、肾脏、肝脏疾病;⑤研究者认为有其他因素不宜参加本研究。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肌内效贴组、白贴组、空白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各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空白组

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每周6次,共8周。

1.2.2肌内效贴组

在空白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每3天更换一次贴布[8-9]。

1.2.2.1肱三头肌

患者充分屈肘,患手被动搭在健侧肩上,使肱三头肌充分放松;“I”型贴布,自然拉力;锚固定于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尾延肱三头肌肌腹两侧贴于尺骨鹰嘴上。

1.2.2.2肱二头肌

充分伸肘,前臂旋前位;“Y”型贴布,自然拉力;锚固定于桡骨粗隆,尾延肱二头肌肌腹两侧贴于肩关节上。

1.2.2.3前臂屈肌群

充分伸肘旋前位,患手自然搭于桌边,使腕关节充分背屈;“Y”型贴布,自然拉力;锚固定于掌心,尾延尺侧屈肌群两侧延伸贴于肘窝上。

1.2.2.4肩部

坐位,肩关节外展45°,患肢屈肘90°约平肩胛下角水平;“I”型贴布,自然拉力;锚在肩胛上角内侧,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角肌粗隆;另一帖锚部分重叠于上一贴布,尾从肩胛上角内侧沿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肢体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

1.2.3白贴组

在空白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白贴,每3天更换一次贴布,贴扎方法同肌内效贴组。

1.3疗效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对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1.3.1痉挛程度

采用MAS[10]进行痉挛评定。分为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6个等级,转换为相应评分,评分越高,提示肌张力越高,痉挛越严重。

1.3.2上肢运动功能

采用FMA[11]评定上肢运动功能。<50分表示上肢运动障碍严重;50~84分表示上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上肢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表示上肢轻度运动障碍。

1.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12]进行评定。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上肢痉挛程度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三组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MAS评分明显优于白贴组(P<0.01)。见表2。

2.2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三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FMA评分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 A评分比较

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三组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MBI评分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3 讨论

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巨大[13]。脑卒中急性期后,屈肌优势导致上肢长期呈固定屈曲位,同时伴有肩关节内收或内旋畸形、肘屈曲等[14]。这些异常运动模式持续存在,最终致肌腱挛缩甚至关节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痉挛是影响随意运动的主要因素,减轻痉挛可缩短运动功能恢复过程,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15-17]。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抑制痉挛,促进肌张力正常化,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抑制异常、过度的肌肉活动[18]。

正确的感觉输入能诱导正确的运动模式。外周神经和感受器所产生的输入信号调节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包括促进和抑制两方面;虚弱的肌肉活动需要促进,而痉挛肌肉的活动则需要加以抑制;即肌肉虚弱时,须增加支配这些肌肉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水平,而肌肉痉挛时则必须降低其兴奋性。

本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优于白贴。白贴是一种高质量纯棉材质的运动贴布,弹性差,固定效果好,可以固定关节位置、限制软组织活动,使软组织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修复。肌内效贴由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和离型材料组成。在弹力棉布上涂有胶水,且胶面呈水波纹状。与白贴相比,肌内效贴能产生持续性皮肤方向特异性牵拉,具体表现弹力、张力、应力、切力及黏着力。本组白贴和肌内效贴贴扎方法相同,均不起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对皮肤的作用仅限于普通医用白胶布对皮肤的黏着力。说明肌内效贴的持续皮肤方向特异性牵引对脑卒中痉挛有效。

肌内效贴为上世纪70年代由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 Kase)应用于运动领域[19],最初仅围绕提高运动功能展开,近年来已进入康复领域。通过不同形状、位置、作用方向等的贴扎,达到放松肌张力较高肌肉,提高弱势肌群肌力,加强瘫痪部位本体感觉的作用[20]。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我们用促进贴法促进虚弱肌肉的活动,抑制贴法弱化痉挛肌肉的活动。“I”型贴布作用于患侧肩关节,在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感觉输入,提高患侧上肢本体感觉。本体感觉的进一步恢复是肢体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条件;对于上肢屈曲肌张力较高的肌群,则采用放松肌肉的“Y”型贴布放松肱二头肌;对于患肢力量相对薄弱的肱三头肌,采用“I”型贴布增强贴,增强肱三头肌收缩[21-22]。肌内效贴布作为一种感觉输入的手段,可以把治疗师对患者的口令和手法“贴”在患者身上,增加作用时间,持续管理患者上肢痉挛[23-24]。肌内效贴能形成对患者持续性方向牵引,通过放松肌肉和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改善肌肉痉挛,减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并提高其生活能力。

肌内效贴效果优于白贴和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加强虚弱肌肉促进关节和肌肉重新调整,支撑肌肉正常活动,改善肌肉收缩功能;抑制肌肉活动,减轻肌肉紧张和疲劳;②矫正姿势,通过减轻异常肌张力重新调整关节,帮助筋膜和肌肉功能重建,达到筋膜和力学纠正效果;③增强感觉输入,通过对皮肤机械感受器的刺激,增加贴扎区域周围感觉反馈,加强本体感觉输入,调控神经和骨骼肌活动[20,25-26]。

本组患者起始痉挛程度都在2级及以下,肌内效贴对痉挛程度更严重的患者疗效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初步显示,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肌内效贴可通过感觉输入、促进正确运动模式、抑制异常肌张力状态,改善痉挛,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起始时未对患者进行肩部活动度和疼痛程度测试,且缺乏长期随访观察,有待今后研究进一步完善。

[1]张薇,范宇威,高静,等.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22(6):699-70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3]廖麟荣,廖曼霞.脑卒中后肌肉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306-309.

[4]何雯,王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4):334-339.

[5]杨慎峭,金荣疆,朱天民,等.康复训练结合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198-203.

[6]陈瑛玲,陈立典.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康复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8(1):110-112.

[7]高志国,武利平,武利峰,等.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157.

[8]郑悦承.软组织贴扎技术[M].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7: 94-97.

[9]陈文华.软组织贴扎技术临床应用精要[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2.

[10]魏鹏绪.关于改良Ashworth量表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7-68.

[11]Fugl-Meyer AR,JääsköL,Leyman I,et al.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A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J].Scand JRehabilMed,1975,7(1):13-31.

[12]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1-12.

[13]吉沛,李耀扬,国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4):35-36.

[14]迟相林,王道珍,郭兆荣,等.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 1807-1809.

[15]吉学群,张智龙.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52-254.

[16]Akkaya T,Unlu E,A lptekin A,etal.Neurolytic phenol blockadeof theobturatornerve for severeadductor spasticit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10,54(1):79-85.

[17]严连凤,励建安,朱毅,等.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2):1566-1568.

[18]何颖,邵西仓,李晓裔,等.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H反射与痉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 1159-1162.

[19]加濑建造.肌内效贴布法(运动篇)[M].台湾:中华健康生活与运动协会,1995:3-9.

[20]Jaraczewska E,Long C.Kinesio taping in stroke:improving functional use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hemiplegia[J].Top Stroke Rehabil,2006,13(3):31-42.

[21]Birgit Kumbrink.K Taping:An Illustrated Guide[M].Berlin: Springer,2011:2-11.

[22]陈文华.软组织贴扎技术临床应用精要——肌内效贴即学即用图谱[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2:2.

[23]Huang CY,Hsieh TH,Lu SC,etal.Effectof the Kinesio tape tomuscle activity and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in healthy inactive people[J].Biomed Eng Online,2011,10(16):70.

[24]Hwang-Bo G,Lee JH.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in a physical therapist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due to patient handling:a case report[J].Int JOccup Med Environ Health,2011,24(3): 320-323.

[25]Djordjevic OC,Vukicevic D,Katunac L,et al.Mobilization withmovement and kinesiotaping compared with a supervised exercise program for painful shoulder:results of a clinical trial[J].J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2012,35(6):454-463.

[26]Şimşek TT,Türkücüoğlu B,Çokal N,etal.The effects of Kinesio®taping on sitting posture,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gross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DisabilRehabil,2011,33(21-22):2058-2063.

Effectsof Kinesio Taping on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safter Stroke

YANG Ya-jing1,ZHU Yi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Weichang County Hospital,Chengde,Hebei 067000,China;2.Centre of PhysicalMedicineand Rehabilitation,Hainan Nongken GeneralHospital,Haikou,Hainan 570311,China

ZHU Yi.E-mail:zhuyi1010@163.com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upp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Methods From March to November,2015,39 stroke 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Kinesio taping group(Kinesio taping and rehabilitation,n=13),white taping group(white taping and rehabilitation,n=13)and blank group(rehabilitation,n=13)random ly.They were evaluated wi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 Assessment(FMA)of upper limbs and the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before treatment,four and eight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scores of FMA and MBI(P>0.05)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but the score of MAS improvedmore in the Kinesio taping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The scores of MAS,FMA and MBIall improvedmore in the Kinesio taping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eightweeks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o taping can relieve upper limb spasticity,and improve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stroke;spasticity;upper limbs;Kinesio taping

10.3969/j.issn.1006-9771.2016.09.013

R743.3

A

1006-9771(2016)09-1045-04

2016-04-12

2016-06-27)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No.20151092)。

1.围场县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承德市067000;2.海南医学院附属农垦总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海南海口市570311。作者简介:杨雅敬(1982-),女,汉族,河北涿州市人,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通讯作者:朱毅(1981-),男,汉族,江苏南京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创伤康复。E-mail:zhuyi1010@163.com。

猜你喜欢

效贴痉挛上肢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