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途径研究
2016-10-14苏剑萍
苏剑萍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17
摘 要:在云南省这块广袤而神秘的大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受地理因素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身体素质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适合在当地实行的推广全面健身活动的途径。改途径不仅要适应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还要独具云南特色,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健身需求,并且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该文通过分析当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从而探索在该区域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途径,为全民健身活动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南省 少数民族地区 全民健身活动 健身舞蹈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17-02
1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的概况
1.1 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推行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民族传统风俗活动与体育健身相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表演等,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但是,由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和城镇差异较大,使得全民健身活动地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
1.2 全民健身活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体育事业对增强国民体质,塑造民族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全面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还可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气候类型多样。这样的地理区位因素丰富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另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健身风俗活动,甚至一个民族有上千种的体育娱乐形式、规则、道具等。
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秉持以人为本的体育事业发展宗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锐意创新,开创具有云南省特色的全面健身活动发展途径。
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途径探索
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满足云南省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首先在工作上要有创新性,结合云南省全面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的社区及乡镇,以基层体育工作促进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展开。在特色方面,可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与全面健身活动能够相结合,以此来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还容易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接受。
2.1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健身舞的特征
第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雅俗共赏的特征。“雅”主要是形容它的精致与华丽,拥有一套严谨的规范模式和较为成熟的舞蹈体系。“俗”是形容它的天真与淳朴,少数民族的舞蹈植根于民间,处处体现出与大自然相和谐的韵律,它的精致不是刻意地矫揉造作,而是与实践长期磨合产生的结果,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雅与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第二,少数民族健身舞表现出强烈的自由气息。有与少数民族的无照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根据自身的劳作经验创作的,表现劳动人民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人们在创作时能够随意赋形,表现出强烈的自由气息。像一幅细致的白描,随没有工笔的华丽,也不失简约可爱,这正是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在。各个少数民族的健身舞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其自身的文化氛围相适应,体现其独特的民族心理。
第三,少数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其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各个少数民族健身舞都是是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逐步发展成型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巨大。各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是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创编发展的,所以少数民族舞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性反映了各个民族自身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少数民族自身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各民族自身生存的环境特点,因此也形成了迥然相异的民族特色,由此衍生出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丰富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健身舞蹈的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健身舞分布的广泛性是由其基本属性决定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而存在。只要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就必定有其自身的民族健身舞。
2.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舞蹈的健身价值
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植根于民间,创作灵感产生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产活动。其舞姿优美舒展,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情,利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美的享受,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强健了人们的体魄,增进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因此,对少数民族舞蹈进行改编使其适应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在云南省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推广,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那么。少数民族舞蹈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它的强身健体功能。少数民族舞蹈来源于日常劳作,因此,其中的很多动作都是实际劳动场景的反映,长期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发展人体机能,强健体魄。
第一,少数民族的舞蹈往往动作幅度较大,进行健身锻炼时全身大部分的肌肉与关节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来,因此长期利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人可以发达肌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此外少数民族舞蹈为了展现人体的美与韵味,往往很注重合理运用肌肉的力量,因此在跳舞时需要身体肌肉和关节有节奏地大幅度开合变化,持续锻炼可以增强肌肉活力,保持優美的体型,培养独特的气质。
第二,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舞蹈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心血管机能。少数民族的健身舞蹈属于一项有氧运动,在进行锻炼时,不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快全身的学业循环,有效防止血管壁内的脂肪沉着,对保持血管弹性有显著作用。长期进行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肌功能,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可以帮助其控制血压,同时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第三,少数民族舞蹈对调节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效果。进行少数民族健身舞锻炼时,会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区,原来由劳动产生的兴奋会被平息,具体变现为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疲劳尽消;同时,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人体会分泌促使人体分泌激素酶和乙酞胆碱等起着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作用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使长期从事体育健身舞蹈锻炼,可以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人体感觉器官感受器的灵敏性,增强神经系统对躯体的控制与调节能力。
第四,少数民族舞蹈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呼吸系统。舞蹈,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幅度大,特别强调呼吸与动作的相互配合。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造成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这时,就会出现呼吸节奏加快的现象,呼吸节奏快不仅可以使呼吸肌得到锻炼,还能促使胸廓收缩,有利于肺组织的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
除了健身功能,少数民族舞蹈还具有健心功能。进行少数民族健身舞锻炼时,人们会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良好心态的建立。而且群体活动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使人更加畅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在锻炼过程中,可以通过人际交流自己会产生喜悦、满意、肯定和赞赏趋向等內心体验,有利于找到自身价值所在,重塑自信,愉悦身心。少数民族舞蹈通过肢体语言来抒发内心情感,经常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方式,无论对人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健康积极地影响。它不仅能使人积极向上,精神抖擞,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更高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少数民族舞蹈还具有社交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明显上升,人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世界交流,渴望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能够对人倾诉,同时得到外界理解和帮助。与此同时,当人们的在生活中遇到喜悦的事情也有同他人分享的需求,参与体育舞蹈健身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随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将少数民族舞蹈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规划,不断发展完善地工作,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套途径,今后还需要各方努力,共同推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 宋允清,张爱平,汪广茂,等.粤湘桂黔滇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6):31-34.
[2] 林晓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8):69-70.
[3] 陈欣.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山地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4(11):223-226.
[4] 查大林.云南省全面健身发展战略思想[J].体育科研,2005(4):19-21.
[5] 裴立新,王毓瑞,韩佐生,等.西北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基本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