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视角下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承①
2016-10-14陈玲
陈玲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52
摘 要:该文以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继承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相结合。该文先综合分析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有关于在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中高校教学方面的常见问题。随后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能够帮助高校传统武术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希望该文能够为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武术教学 武术发展 武术传承 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52-02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自成一脉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和体育项目。但是现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中华传统武术逐渐被人们忽视,中国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压缩,同时中国传统武术受到西方竞技思想的入侵,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武术渐渐被人们忽视,中国传统武术如何生存并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集成发展中华武术的先锋军,中华传统武术如何在高校立足则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视角,审视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该文先系统性地分析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有关于在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中高校教学方面的常见问题。随后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能够帮助高校传统武术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希望该文能够为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1 高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作为国粹的武术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适合开展高校武术教学,但开展高校武术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在传统武术成为更多大学的必修科目后,更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为了方便教学,传统武术简化成了体操,却降低了学习兴趣,使传统武术教学在大学内开展十分艰难。
而之所以存在上述的问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传统武术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被忽略。我国的武术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西方经济思想下政府引导形成的以比赛为目的的竞技武术;另一种则是民间人们世代相传的,更为传统的传统武术。这种武术和传统武术很相近,是我国武术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是保证传统武术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大多数高校并不称职,他们在教学中忽视了传统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以至于使得传统武术教学在高校受到了制约。例如:目初级长拳、初级棍以及初级剑或者是24式太极拳还是很多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像陈式太极拳那样代表着中国传统武术精华和思想内涵的优秀的传统武术在高校中却十分罕见。虽然武术包括竞技武术,但是毕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其文化并不同于传统武术,如果个个高校均将竞技体育作為主要教学科目,长此以往,必定会使人们对传统武术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看法。
(2) 高校在人们心中的文化感召力在武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割裂中不断降低。我国很多人在参考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后,对我国传统武术进行了许多竞技方向的改动使得武术套路为不断地向着“ 高、新、难、美” 的方向发展,偏离了武术的本质,形成了武术体操化的尴尬局面。追根究底,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武术中的文化内涵逐渐丢失。在高校传播传统武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一问题,文化内涵的丢失使得高校武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分离,一味地强调套路教学,却无法展现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偏离了传统武术教学进入高校校园的初衷,使得高校武术教学在弘扬传统武术中的先锋军的作用难以完全地体现。
2 高校传统武术今后的发展道路
面对上述问题,为了保证中华传统武术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并且在今后能够被继承并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以下是站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视角来促进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的策略。
(1)重新理解传统武术在高校所处的位置。不断地引导年轻人认识并热爱传统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复苏的前提,高校武术教育则是其中的重点。发展并传承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是高校武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忘记向学生解释支撑中华传统武术流传至今的背后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是一味地强调对传统武术基本动作的掌握,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如同“填鸭”。因此,在后续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将武术文化教学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并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促使中华传统武术与现代教育完美结合,以现代的方式展现中华传统武术,使得学生在学校内不仅能够掌握中华传统武术的“外在”,更能让学生对传统武术的“内在”文化感兴趣,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传统武术便能得到充分发展。
(2)优化高校武术教育体系。在高校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是促进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传统武术的一些特性,比如说地域性、长期性等,并根据传统武术的这些特性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高校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探索中华传统武术今后的发展道路。并且以这一代学生作为先锋,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中国传统武术。为了有效构建与高校教育相吻合的传统武术教学体系,在高校中传统武术教学一定不能间断,并有很长的教学周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武术教学活动在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中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要坚决杜绝为了节约教学资源而禁止学生在一年或者两年内选修同一课程的这种不利于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的现象。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复兴,一定量的付出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来传播中华传统体育,付出一定是会得到更多的回报的。因此,今后传授中华传统武术的过程中勇于面对困难,不怕走弯路,但不要不敢走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发现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3)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为了有效地在高校中弘扬传统武术精神,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邀请一些中华传统武术名家到学校讲课,并且安排学生和老师到现场听课,近距离与传统武术名家接触,吸取名家在习武时的一些经验。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任课老师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传统武术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得中华传统武术在现代的发展更加平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必然会发展下去,而高校就是中华传统武术发展的基石。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武术的重要性,并且以高校为起点,逐步弘扬传统武术。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面临许多困难,但与传统武术带给我们的好处相比全都微不足道。我们应该将传统武术教学在高校的开展提上正式日程。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弘扬传统武术,克服在弘扬传统武术的道路上的每一个困难。传统武术的弘扬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会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瑰宝被人们正视,并被高校发扬光大。
3.2 建议
(1) 在学习传统武术动作时能够一起普及传统武术内涵。 (2) 将有利于传统武术学习的课程也普及开来,并且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3) 将传统武术教学推广到各个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应从娃娃抓起。(4) 成立一个方便所有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借鉴心得的平台,全国上下一条心,共同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张油福,黄晓晓,王国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体育民俗文化保护——基于贵州体育民俗史及当代转型的考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