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
2016-10-14倪世兵肖婷向鹏杨学林丰平代忠旭
倪世兵 肖婷 向鹏 杨学林 丰平 代忠旭
摘要:本文结合三峡大学的实际情况,从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探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完善思路,为相关高校该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62-0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招生。三峡大学于2012年首次招收本专业学生。目前,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3次修订。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实验课程为主线,构筑相应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该思路对于国内高校制订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特征
目前,在已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高校中,有的高校偏重于物理与器件,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开设在物理学院;有的高校偏重于化学与性能,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开设在化工学院;也有的高校偏重于材料,注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开设在材料学院。三峡大学是一所水、电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所在的材料与化工学院具有较强的服务地方材料、化工行业等特色。因此,在前期制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较多考虑了本专业学生服务地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需求。在制定相关理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了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厚基础、强能力和志向远大,适应社会需求且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主线
在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国内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认真听取了企业的基本需求,以及企业关于学生企业实践、毕业实习结果的反馈。结果发现,我们所指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主,围绕理论课程体系开设了相关的实验环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现,实验环节过于偏重基础理论的应用,实践性不够;第二,理论课程体系设计本身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各理论课程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联系,在课程设置及各课程开设先后顺序、侧重点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通过深入思考及广泛交流,我们发现,所培养的人才滞后于企业需求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基础理论,但实践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且基础理论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从实践中产生的经验、知识成为固化的基础理论往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实践过程,这使得现有成熟的基础理论必然会滞后于现有的实践需求。有效衔接高校理论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需求是减小这一差距的必然途径,这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不断修订和完善。
目前,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缺乏可靠的指导思想及主线。本文中采取以综合实验为主线进行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设计,所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可以有效的将各理论课程体系衔接起来,增强各理论课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得各门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顺序以及侧重点可以完整的统一起来。其次,综合实验可以有效衔接基础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从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企业的具体工作,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再次,以综合实验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有效结合多门理论课程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
经过多次修订,逐渐形成了以材料制备综合实验、材料性能综合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1)通识核心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2)素质拓展课程包括:科技普及与知識拓展、文艺欣赏与人格熏陶、公民教育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等综合素质。(3)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Ⅰ、线性代数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大学物理Ⅰ、物理实验Ⅰ、机械制图Ⅲ、新能源材料专业概论,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物理、机械、材料方面的基本素质及能力。(4)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科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热工基础、电工电子学、无机材料合成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注重培养学生在新能源材料制备、表征,器件制备、组装、性能测试,等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5)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化学电源工艺学、热工设备、光伏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材料制备综合实验、材料性能综合实验、新能源材料认知实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设计、储能材料与器件必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相关方法及工艺的掌握。同时,涵盖大量选修课程,注重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目前,已经形成体系特征鲜明、素质拓展贯穿各培养环节的课程体系。
四、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厚基础、强能力人才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大一新生开始,设置了新能源材料认知实习,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发展概况的了解及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开设了系列实验环节,通过课程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验动手操作之后,进一步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实验操作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完成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具体转换,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最终,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安排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具体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经过不断优化,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实验课程、认知实习、企业实践、毕业实习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主线,实践教学贯穿始终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各学期分配如下。
五、结论
通过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广泛了解以及对学生参与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提出了以综合实验课程为主线的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主体的理论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综合实验、实践环节。以综合实验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仅可以有效的将理论课程体系衔接起来,增强理论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可以有效缩短基础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与间的差距,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式对于高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