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2016-10-14毛振明叶玲杨多多

体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贡献度教法曲线

毛振明 叶玲 杨多多

摘要: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古往今来,我国和国外体育学者都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各种假说,进行了各种尝试、实验,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本文总结与归纳了国内外体育学者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各种努力与研究,并对他们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作出的贡献而作出星级评价。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质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10-04

一、问题

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并非今天才有的探究。自从有了体育课以后,体育课教学的质量怎么样,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问题就必然成为中外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者牵肠挂肚的事情。那么,中国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和探索都有哪些呢?国外同行们的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又是怎样的?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的这个面纱,要想攻破“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前人”和“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本文试图归纳一下我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各种努力与研究,归纳一下国外体育教学研究者们为提高体育教学而进行的努力与研究及成果,总结前人都做了什么,采用了哪些攻略,积淀了怎样的成果,给今天以怎样的启示。当然,本文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努力的成果毫无遗漏地、“全景式”地加以总结(但我真希望能有年轻学者依托一个大课题进行这个有意义的研究),在此,我只能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不拘泥年代与顺序,甚至也不追求逻辑分类的对仗,挂一漏万地进行一下罗列和简析。这样的归纳至今很少,因此即便分析不够严谨全面,这种新视角的归纳也很有意义,也一定能看出许多问题,从而为研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略提供参考。

二、我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研究及成果

在体育教学的术语中,有些词是中国独有的,如“课堂常规”“课课练”“情景教学”“故事化教学”“练习密度”“心律曲线”“心理负荷”“学生自主性与教师主导性”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的学校体育同仁们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做的假说、尝试、实验及相应的成果,在此对其中的一些研究进行简单叙述。

1.课堂常规

这是期望依靠规范体育教学的某些“规定动作”和“规定程序”来提高体育与教学质量的做法。的确,规定一些体育教学的步骤程序,具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如每堂课的点名可以提高学生纪律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教育:每次的服装检查可以提高安全性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次宣布课堂任务可以让学生知晓本堂课的目标并激发学习动力;每堂课的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减少受伤几率,等等。因此,现在很多地方都用课堂常规中的一些内容来考核新教师,进行新教师技能的比赛,如做操、设计准备活动、喊口令、整理队伍等等。但是,应该说,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并不复杂,也不难,教学技术含量不高,做好它不太需要体育教师们有大智慧和大努力,需要的是体育教师们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体育课堂常规对教学质量提升有帮助,但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2.课课练

课课练也是中国特有的教学术语。课课练是希望加强课内的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做法。课课练的正式诞生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学生的体质下降的端倪出现,有责任心的学校体育人希望能在体育课中抽出5~10分钟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形势,其实课课练主要提高的不是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而是提高体育课锻炼的效益。在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面临严峻问题的今天,学生走、跑、跳、投、悬垂、攀爬、搬运、负重、踢打、躲闪、角力等各种能力的提高,也必定会促进学生各种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课课练为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3.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

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除“文革”时期的各个年代,极度盛行于本世纪的前六年。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原本是针对低中年级小学生的体育教法,其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故事中接受教育、在仿生和童话等各种情景中领会动作,在美好的想象中体验快乐和幸福,应该说,这些效果都有利于提高小学低中年级的体育教学质量的。但是,在后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逐渐蔓延到了小学高年级、中学甚至是高中,还蜕变成“主题教学”,于是,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开始“异化”了,各种荒诞的、无聊的、低俗的、活报剧式的体育课大肆横行,运动技能不教了、针对性的身体锻炼不做了,刻苦精神不要了、学生真正的体育乐趣也找不到了,这反而严重降低了体育的质量。为此,本文对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小学低中年级“★★★”,小学低中年级以上则为“☆☆☆”(负面三颗星)。

4.练习密度

这是一系列的概念,还有课的密度等,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盛行的衡量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指标。从“练习密度=学生练习总时间÷课的总时间”的公式,就可以看出提倡练习密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多练习、多运动,它是针对那些“多讲少练”“光讲不练”的低效课或“不讲也不练”的“放羊课”的牵制和约束。虽然这里并看不出“练习”的正确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它毕竟锁住了体育课是“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课的性质,也是正对着当前体育课过于松散的现实,因此点住了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命门”之一,为此,本文对练习密度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5.心律曲线

重视心律曲线与重视练习密度,它们不但在盛行的年代极其吻合,在促进方略的思维上也异常相像,只不过心率曲线更难测,更难解释罢了。“找个中等体质的学生测心率去代表全班学生承受的运动负荷”这种事到底有多少科学性真的是不用多想就能知道,“心率的曲线”就真有点像伪科学了,总结有“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前高后低”“前低后高”的研究更是小题大做,还有学究们非让体育教师在45分钟时心率曲线上高峰,而不论此时教学的情景如何,更有甚者,有人非要让教师们在上课前自己画出个科学的曲线并在课后去评价预测曲线与真实曲线的吻合度,这就纯属没事找事了。在特殊的天气,上特殊的教材时,摸摸体质差的学生脉搏、测测心跳次数,确认一下运动量大小是应该的事,但天天把它变成中等学生的曲线,再变成全体学生的曲线,再变成科学的负荷曲线,再变成可以评价所有体育课质量的曲线,再让老师们预测出科学的曲线,然后再衡量“吻合度”,那就太过了,就掩耳盗铃了。笔者赞赏这样的认真和探索精神,但却不赞赏这样小题大做。基于上述認识,本文对通过进行体育教学的“心率曲线”的评价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6.心理负荷和社会负荷

这是测量运动(生理)负荷的延伸,心理负荷应该是个客观存在,因为有心理压力一说嘛,但体育课能不能测量出来,能不能用它评价体育课质量那就得问弗洛伊德了。但后来有体育人开始研究社会负荷、心理曲线、社会曲线了,并在1991年的鞍山体育效益研讨会上开始真画了,也真用来评体育课了,结果自然也真很荒诞了。笔者当然希望脑科学发展到能对每节体育课的心理负荷(而且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每个学生的、实时的)进行评价,也希望社会学心理学发展到我们能对每节体育课的社会负荷(而且是每个人的、每个集体的、实时的、毫不虚假的)测出来,那时我们对体育课的质量就可以把握得严丝合缝了,如果再画出每个人的心理和社会曲线,那就超越测谎仪了,有可能吗?不可能就还是多做点可能的实事。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通过进行体育教学的“心理负荷”“社会负荷”的关注和评价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负面五颗星)。

7.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这是一类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和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法多样化是多年来一直提倡的,但成效不明显。我国的教法名称很多、意义不明,分类很乱、大小不一,有的教法就不是教法,有的教法甚至有些荒唐,如语言法(语言和语言法的区别不详)、放松练习法(放松还能否练习?)等等,这还不是教法改革不利的原因,因为教法基于内容,基于学理、基于学生基础,也基于教师的能力,空泛地谈教学方法改进几乎没有意义,脱离了特定的教学内容去谈教法就更没意义,脱离了具体的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境谈教法就只是抽象的概念和理念。依靠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升教学质量思路不清,依靠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更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讨论。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的说法和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当然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它却是一个更难以理解和难以落实的改革工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是高品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但却是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育引导和教学指导、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当然也需要更多学习基础的学习,因此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很有难度。对以身体练习为主,场地普遍不足、专职教师缺乏、集体练习为常态的体育教学来说,依靠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更清晰的方向和路线。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学习方式对教学质量提升固然有意义、有帮助,但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三、国外研究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研究及成果

在体育教学的术语中,有些词是外国学者创造出来,然后我们慢慢认识和使用的,如“动作教育”“教学有效性”“大单元教学”“运动季”“领会教学”“体验性学习”“假说验证学习”“SPARK”等等,这些努力和成果对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或多或少的帮助,而且会越来越有帮助,有的理论对我们甚至就是革命性的启发和启动。这些成果都是较为丰硕的,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能简单做一介绍和分析。

1.动作教育(Movement Education)

“动作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在英美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主要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育性体操”和“教育性舞蹈”一改以往的体育教材研究方略,将技能培养改为动作(movement)的培养,多样的动作丰富了学生的身体“语言”和活动能力,也提高了小学低年级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通过动作教育的教材教法的改善对体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2.有效体育教学

“有效体育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介绍到中国,笔者还有幸参加过这次讲学和培训,这个用量化的指标评价体育课的各种“有效性”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评价工具等讓国人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是对课堂评价指标的选取,让我们很感兴趣。这类研究至今在中国依然备受关注,也多被介绍,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很有限。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国学生体质下降、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严重下降的形势下,有效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参考意义和质量提升帮助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3.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不是某个特定教学理论,而是诸多国外体育教学理论的一个共同的要点,或者说是一个基本要点。但无论哪个理论中的大单元的理念,对于体育教材内容繁杂、教学单元微小、教学蜻蜒点水的中国体育教学来说,其震动都是巨大的,反应也是强烈的。因此把大单元当作一个单独的理论看待也是可以的。大单元对于中国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体育教学过程改造与研究、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研究以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4.运动季

“运动季”是美国体育教学专家西登拓普(siedentoD)先生提倡的“运动教育论”的一个名词,本文暂且用它来代表“运动教育论”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运动教育理论基于对体育的无效教学、低级重复教学、失去运动(sports)特性的教学、短小的教学、没有趣味的教学以及掌握不了技能的教学等弊病,提出了回归运动本质的教学改革方案,这就是“运动季”所包含的大单元、重比赛、讲实效、有乐趣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而运动教育论所针对的问题恰恰是我国体育教学中最为严峻的问题,因此,运动教育论对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为此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5.领会教学

领会教学是英国体育教学专家针对学校球类教学的“只会单个技术但不会比赛,最终还是不会打球”的教学问题,依据球类项目的特点和学理而设计的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又从球类项目拓展到武术等运动项目。在我国也有较多的实践,但是由于中国实践者的问题意识和国外提倡者之间有偏差,因此感觉这些实践多是简单的模仿,拓展也不甚严谨,但领会教学法的问题意识切中我国体育教学“轻比赛、学不会”等教学弊病,因此,本文认为在今后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球类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6.体验性学习

体育的体验性学习的最大代表作是“心理拓展训练”,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美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野外教育、冒险教育、体育教育、社会性教育、集体教育等综合教育意义的“心理拓展训练”传入我国,但有趣的是这个引进和传播并不是从学校体育界开始的,甚至也不是教育界开始的,而是从社会培训机构开始的,因此,它的学校体育教材化一开始就很薄弱,学校体育界对其教育和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非常缓慢,直到本世纪前十年,学校体育界对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引进才开始大量研究,但由于体验性对体验和启发的指导很重要,体育教师匆匆用心理拓展来教育学生,形成了不少的“夹生饭”。但无论如何,重视社会性、心理培养的心理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在此方面的质量提升会有比较特殊的意义,为此,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7.集体学习和学习集体

这是一类依靠集体思考和学习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和实践,主要代表是从日本介绍过来的“小集团学习”和“学习集团论”,后来这个方法又被我国学者改造发展成为“小群体学习”“课堂社会”等。利用小组学习提高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和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思考力其实由来已久,我国的分组教学实践也有不少经验。在当前体育大班额、场地器材不足以及学生交流能力不足的体育教学条件下,学习集体对我国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很有帮助,因此,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8.SPARK

“SPARK”本是美国应对肥胖和运动能力有缺陷孩子的一种矫正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后来发展成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增强、身体发展、技能提高的综合性的体育教学改进策略,“SPARK”在青少年身体问题分析、矫正内容开发、教材读本卡片研发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SPARK”毕竟不是直接针对体育教学进行的改进改善策略,因此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也有着不少的局限性,本文对其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度和贡献度评价是“★★”。

四、小结:中外体育教学提升策略的简单比较分析

虽然我们以上只是对国内外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做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限于篇幅和写作时间,这个归纳也不够全面。但是我们仅从上述中外体育教学策略提升的各自策略特点,也可以看出我们和国外同行的思路和策略不尽相同。本文在此归纳如下不同点:

1.我们希望课堂有较为严格的规范程序,看重体育教师的课堂基本行为规范,比较强调体育教师的教学技术,如整队调队、口令指挥等,而国外的策略中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强调。

2.我们比较重视依靠体育以外的因素对学生情绪和思维进行调动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国外同行则是对体育教材内部的因素进行重组来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同是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改善策略,中国提出的是“情景教学”和“故事化教学”,而国外的动作教育则推出的“教育性体操”和“教育性舞蹈”,两者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深度也有较大差异。

3.双方虽然都重视对课堂教学因素的评价,但中国的评价更加大胆,有点冒进的意昧,如心律曲线、心理曲线、社会曲线等等,而国外从未有过如此的评价策略和尝试,相反国外比较重视体育课堂的观察和分析,如对一些教师行为和师生、生生对话进行比较深入的考量等,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这既反映了国内外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的认识差异,也反映了中外体育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异。

4.国外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改造,重视对技能、战术、意识形成的规律进行研究,比较注重基于对体育运动现象和运动习得规律研究之上的教学策略改变,强调联系具体教学内容的教法存在,如领会教学法就是针对球类教学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的,而国内同行比较强调教法本身、注重教法本身的形式改變,也比较信奉超越内容的教法存在,因此我们的教法改革经常与教学内容脱节,教法的改革也更多存在于理论层面。

5.相对而言,国外的研究比较大型化,而我们却显得有些断片和狭小。如“运动教育论”“领会教学法”“SPARK”“小集团理论”“学习集团论”等都是很大型的系统性研究,而中国却缺少这样的研究规模,我们或是一些实践的案例,或是理论的假说和创想,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化也显得相对缺乏。

如将中外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之策再深入地比较分析下去,相信我们还能分析出不少很有意思的异同之处,相信能给我们今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改善与研究有更多的启迪,但限于篇幅和能力,本文仅作上述简单比较。本文原本还想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之策进行一下分析,并比较体育和其他学科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区别,以找出更多的借鉴和启示,但篇幅已不允许,只能割爱,再寻机会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100875)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101101)

猜你喜欢

贡献度教法曲线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班级贡献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榆林体育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贡献度研究
乡村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招魔法练出“腿曲线”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