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肝汤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观察

2016-10-14贾瑞红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贾瑞红

摘要:目的 对经间期出血患者给予中药调肝汤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2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乙烯雌酚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调肝汤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的5 d开始口服,至BBT上升2 d停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17例,有效2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经间期出血患者给予中药调肝汤治疗可收到显著的效果,且用药安全。

关键词:调肝汤;乙烯雌酚;经间期出血;疗效观察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有出血的现象,其可持续2~3 d,出血量相较于正常的月经量少,且具有出血的周期性。西医认为该病属于一种功能性子宫出血,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且对于年轻尚未婚育的女性也可发病。而中医将经间期称为“氤氲期”、“的候”、“真机”。发生经间期出血后患者往往没有异常的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而对于出血量多、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12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已婚已育者100例,未婚未育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平均病程为9.5个月。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查均符合经间期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头昏腰酸,夜寐不熟,舌红,脉细弦。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诊断标准 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阴道产生持续3~7 d的少量出血;②测量基础体温,出血发生在高、低相交替时。

1.3方法

1.3.1对照组 60例患者给予烯雌酚0.5 mg/d,服用时间在每次经净5 d开始,药物在血止后1~3 d停用,1个疗程为3个月,连续服用。观察停药后的疗效。

1.3.2治疗组 采用调肝汤加减对60例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成分有:山药15 g,炒阿胶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山茱萸15 g,盐巴戟5 g,甘草5 g。水煎服,1剂/d。辩证加减:加生苡仁30 g治带下量多清稀,加炒黄柏10 g治带黄腥臭,加三七粉3 g治见小血块。经净3 d后开始服用至基础体温上升2 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停药后的疗效。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所用数据录入到SPSS 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1.5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连续3个月经周期在停药后,未发生基础体温高、低相交替时的阴道出血现象;有效:连续3个月经周期在停药后,出血量在基础体温高、低相交替时较之前减少>50%,时间少于3 d;③无效:连续3个月经周期在停药后,基础体温高、低相交替时的阴道出血量及时间无变化。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6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60例患者痊愈17例,有效2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中共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组患者中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精卵发育时期为经后期到经间期,阴长阳消,阴精逐步充盛,涵养血海,促进血海充盈及子宫内膜增长为主要生理特点,经间排卵期则是重阴转阳,将精卵排出。如这时身体肾阴亏虚,缺少精液,无法涵木,肝旺气逆,血因灼伤阴络而溢,则阴道会有少量出血。

以往临床上对于该病常给予乙烯雌酚口服治疗,但收效甚微。我院近2年采用调肝汤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2]。调肝汤是明末清初医家傅青主的方药,其曰:“本方平调肝气,既可在须臾间转逆气,又可在顷刻间止郁疼。此方对经后之症的调理最佳,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有人认为,此方可治疗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等症,如闭经及崩漏等[3]。也有研究显示,调肝汤能使大鼠泌乳素明显降低,促进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的提高[4]。本方中的山药、山萸肉和巴戟天可补肾中之精而益冲任,阿胶可滋阴而生肾水,当归及白芍可柔肝养血,甘草对补养有协助作用,诸药配伍可发挥滋水涵木,疏肝调逆的功效,水足能安肝气,肝气安可顺逆气,充盛冲任,调和气血,血可自止,故而取得显著疗效。朱蕊认为,该病应对有效的用药时间加以掌握才能取得显著疗 效[5]。经后3 d至基础体温上升2 d,为阴长阳消、重阴转阳的时期,这时用药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排卵期出血是因为排卵前期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冲任不足,或排卵期产生了高峰波动的雌激素,造成了短暂性的雌激素下降,使其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生长,部分子宫内膜由此脱落而出血。根据雌激素不足的原因,给予患者在排卵前对雌激素进行少量补充治疗,使血中雌激素水平得到维持。但只能产生一定的近期效果,而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中医中药治疗,可滋水涵木,冲任调和,调节阴阳,对阴阳气血进行根本调理,以促进排卵,发挥助孕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调肝汤治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能取得确切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秀.经间期出血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8).

[2]涂玉增,陈伯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间期出血[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2).

[3]王艳.调肝汤治疗付款疾病典型病例分析[J].陕西中医学报,2009,32(1):28-30.

[4]李松滨,李宝龙.调肝汤对肝郁动物模型大鼠泌乳素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8,36(1):32-33.

[5]朱蕊.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J].光明中医,2010,25(1):60-61.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颈骨康胶囊治疗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