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踝足绷带对偏瘫康复的意义

2016-10-14杨秀琪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脑卒中偏瘫

杨秀琪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应用踝足绷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对患者进行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观察组26例,在对患者进行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步行训练时使用弹力绷带20 min。采用经改良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最大步行速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足印法、摄像分析法的应用,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踝足绷带能够使偏瘫患者的踝足关节下垂、内翻程度均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可使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踝足绷带;脑卒中偏瘫;步行能力;临床应用价值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常会因小腿的胫前肌和外侧肌群麻痹无力或小腿三头肌痉挛而出现足下垂、内翻踝足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足不能背屈,行走过程中,足尖总是先落地[1]。足下垂步态出现后,对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纠正足内翻、下垂对于患者异常步态的纠正和步行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助益[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52例以患者均为脑卒中偏瘫确诊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均出现了足下垂、内翻踝足关节功能障碍,可步行但需要矫正步态。排除认知障碍及理解障碍患者。52例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在43~68岁,平均年龄为(56.2±7.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先运动再学习、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坐、站平衡训练,偏瘫侧下肢负重控制训练,步行训练。40 min/次,1次/d,进行为期8 w的训练。

1.2.2观察组 在对患者进行先运动再学习、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步行训练的过程中加用AQ护踝弹性绷带20 min,训练8 w。具体方法:由患者足底外侧第5掌趾关节处鞋外开始,应用弹力绷带自内向外缠绕,缠绕至外侧时用力向上提,使足处于外翻位,經过踝关节上方“8”字缠绕,使踝关节保持背屈位,反复缠绕2圈。

1.3评定指标 采用改良后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最大步行速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以及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定,同时应用足印法、设想分析法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值(或t)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跨步长和步速均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踝足关节背屈、外翻角度和MBI、10 m最大步行速度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改善,见表1、表2。

2.2经治疗,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3级的患者共有25例,所占比例为96.15%,对照组Holden步行功能≥3级的患者共有21例,所占比例为80.77%,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χ2=11.586,P<0.05。

3 讨论

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态进行纠正时,维持踝足关节的背屈、外翻位至关重要。背屈位可有效消除患者迈步相的足下垂、拖地,使患者的代偿性“划圈”步态得到有效纠正[3]。足外翻位则可有效避免内翻扭伤踝关节,使患者站立相患肢的负重和平衡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而早期踝足绷带的使用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踝足关节的背屈、外翻位,同时不会对踝关节运动造成阻碍,因此,可有效消除患者迈步相中的足下垂,使患者“划圈”步态得到有效改善,增加跨步长;同时可使内翻是足尖外侧着地的不稳定步态得到有效改善,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脚扭伤,提升步行的安全性[4]。

由表1和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跨步长和步速分别为(0.61±0.11)m、(0.79±0.09)m/s,表明踝足绷带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步态,提升患者的步速。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踝足关节背屈、外翻角度、MBI、10m最大步行速度分别为(5.19±4.13)°、(2.53±2.31)°、(88.58±15.02)分、(50.98±16.96)m/min,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也表明踝足绷带的应用,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步态。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经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3级患者远多于对照组,踝足绷带的早期应用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光青,兰月,毛玉瑢,等.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及其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3):247-250.

[2]冯慧,许光旭,朱奕,等.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骨盆控制影响的运动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0):773-776.

[3]徐光青,兰月,黄东锋,等.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稳定性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3):890-893.

[4]赵冬梅,杜春萍,严定萍,等.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67-1969.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