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2016-10-14肖兢承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高血压

肖兢承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使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地控制。方法 参考近5年来的文献,总结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影响,强调加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心理、及生活习惯等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知识的知晓率及用药依从性,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结论 实施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持续的血压增高可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现代医学观念认为高血压也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其发生、发展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及肥胖、 吸烟、 酗酒、 摄盐量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心理社会紧张因素如: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影响[2]。所以,高血压病是社区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病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1 导致和影响高血压疾病的因素

1.1年龄因素 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但是治疗现状不客观。老年人各个脏器功能衰退,代谢缓慢,药物的吸收、转换、排泄等有所下降[3],疾病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大。

1.2体重因素 持久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减少肥胖,能增强心脏功能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4],而现在一般家庭社会压力大,加之应酬多、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等造成肥胖,从而引起高血压。

1.3生活饮食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加之长期的用药治疗使得患者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因此,应加强他们的饮食护理,提高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5]。而北方人吃盐又比较多,因此通过膳食调节对控制血压也是十分重要的。

1.4用药因素 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以及用药的方法、剂量、时间都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效果。

1.5情绪、心理因素。高血压患者早期常无症状、体征,易被忽视,而重要脏器受累时,患者又易产生恐惧和焦虑,部分患者情绪易激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很大。家庭成员是患者精神生活上的最主要支持者, 能有效地督促患者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社区护理也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治疗意向明确,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6]。

2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2.1制定周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 根据门诊资料和家庭访视资料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社区、家庭、环境等情况。 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护理诊断,建立高血压病健康檔案,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7]。

2.2制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计划 定期入户随访高血压患者或者电话随访。

2.2.1在院指导 患者在卫生院就诊期间均接受了高血压健康教育,在心理卫生、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口头指导。

2.2.2电话访问指导 主治大夫在患者就诊后后1w内,对其进行电话访问,询问患者情况,如用药、饮食、睡眠等,如有不适,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根据病情状况定期电话随访。

2.2.3家庭访视 访视内容主要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血压监测、饮食控制、用药指导及健康查体,并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康档案,和患者建立互动联系,以后每月电话访问一次,每次家访前确立访视目的和预期目标,访视结束后制定家庭护理计划,每次随访结束,评估上次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制定目标是否达到,根据情况定出新的目标[8]。

2.3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2.3.1健康饮食指导

2.3.1.1限制钠盐的摄入:限制食盐,适当补钾。应提倡盐摄入量少于6 g/d,而且需长期坚持。限钠应注意补钾,增加钾摄入量有利于钠和水的排出,从而达到防治高血压病的目的[6]。补充钾盐:多食含钾食品,如柑子、苹果、香蕉、新鲜蔬菜,如血钾降低可口服补钾,因钾盐可对抗钠盐升压和损伤血管的有害作用[8]。

2.3.1.2限制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宜食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素、优质蛋白及中等热量的饮食,严格摄入机体需要量,避免高脂血症及肥胖,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或BMI>28 kg/m2、胆固醇>5.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高盐饮食每日>6g[9]以上内容,均属高危人群,所以饮食要让患者自觉控制饮食,以免造成肥胖,引起高血压病。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步骤,因此限钠盐摄人量要减少调料如味精盐等,并禁止食用腌制品,且减少脂肪的摄入,改善脂肪的摄人量应在总热量的26%以下,对于K+和Ca2+的摄人要适量[10]。

2.3.2合理用药指导

2.3.2.1服药指导遵循以下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忌服药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 忌突然停药引起反跳;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11]。

2.3.2.2服药干预: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自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患者;高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手段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不能擅自停药、减量或更换药物。养成每日晨备好一天的药放在小药杯中于餐前服用的习惯。提醒患者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晕倒或跌倒等意外伤害的发生[12]。

2.4药物不良反应

2.4.1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的或有害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使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蓄积,同时老年期患病率上升,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有资料显示,61~70岁为15.2%,71~80岁为18.1%,80岁以上为24.1%;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往往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易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表明,2种药合用可使药物相互作用增加6%,5种药增加50%,8种药合用增加100%,用药种类越多,发生ADR的危险性越高。ADR的发生率与用药品种呈正相关;多数老年人因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度不高,用药次数和剂量不当、擅自服用或滥用非处方药,易产生ADR。老年人ADR的一旦发生,程度和后果较严重,如晕厥、跌倒、甚至死亡[13]。

2.4.2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不太灵敏,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而头昏,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尤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意外发生;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要尽可能简单,在安排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服药依从性较差的老年人,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对于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药浓度[13]。

2.5生活习惯指导

2.5.1保持生物钟规律,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

2.5.2戒烟、戒酒干预:通过干预要求患者在短时间内戒烟,建议男士每日饮酒应<30g,女性应<15g[14]。

2.5.3避免喝浓茶、咖啡、可乐等易引起血压升高的饮品。

2.5.4少泡温泉、桑拿等项目,避免血压升高。

2.6健康运动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合理安排运动量: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 宜的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3类运动,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15]。

2.7心理护理指导

2.7.1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要做到主动、热情地去关心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和他们交流,尽可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 性格特点、家庭经济能力等,这样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帮助和护理服务。其次,要擅于通过谈的方式缓解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易怒的心理特点。所以,社区心理护理应针对以上情形,选择合适的言语、 态度向患者介绍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病情的发展起着诱发和促进的作用,并且用温暖的话语去安慰、劝解患者,使其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6]。

2.7.2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紧张、急躁生气、心理不平衡等, 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在家访和心理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 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通过其自身努力, 保持心理平衡。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以接受、支持、保证的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 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拥有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17]。

2.8定期测量相关辅助检查

2.8.1每天定时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在评估血压水平、评价降压效果、提高服药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口头讲解、现场示范、实际操作练习 等方法培训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和注意事项,直至患者或家属能正确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制定自我血压监测记录登记本,详细根据日期、时间、血压,回访或家访时检查并根据血压情况指导其调整测量间期和频率[18]。

2.8.2定期测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尿液等检验: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中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时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高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时也要监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若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者,每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必要时调整非药物治疗的内容和强度,出现严重的临床情况立即转诊[19]。

2.8.3定期检查同型半胱氨酸(Hcy):Hcy含量的增高可能诱发老年人血管壁弹性的变化和功能性受损,而这一种损伤又进一步诱发血管调节机制的受限,造成高血压病。Hcy测定对于有效诊断和预防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Hey具有相关性[20],所以要定期检查,降低血液中的Hcy对改善高血压不良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2.9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宣传小册子,普及高血压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对相关非药物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知识知晓率;社区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课,以便于小组成员多与专家咨询和交流;利用小区黑板报、 布告栏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非药物治疗知识的教育和普及[21],也可举行高血压知识讲座,提高病情的知晓率,使患者自觉控制血压。

2.10鼓励家属支持与参与医务人员应鼓励家属多关心和支持老年患者,帮助其解除思想顾虑,减轻负担,并让患者感受家庭温暖,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抑郁、焦虑情绪,对疾病的控制有明显帮助。同时指导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监督提醒老年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为了方便老年患者服药,可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并把早午晚药物用不同颜色药盒分开放置,用便条纸、闹钟等提醒患者按时用药,避免错服、漏服[22]。

3 小结

高血压患者大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作为社区要从健康宣教开始,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高血压患者应按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现代综合疗法已远远超出了以往治疗的观念,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干預被公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仅能教会患者关于高血压的一般知识,患者对疾病的并没有充分认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也不明显[23]。尊重社区老年患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 , 在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之后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质就是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护理就是满足和维持患者各种需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士尤其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从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社会活动等方面,与患者换位思考,为社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24]。

参考文献:

[1]刘耿科.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4,30(10):1596-1597.

[2]黄淑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西部医学杂志,2005,17(3):283-283.

[3]邓天明.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降压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326-327.

[4]畅海芳.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3-264.

[5]马光,王婷婷,李玉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9):837-838.

[6]李随珍,武凤莲.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杂志,2008,6(10):2625-2626.

[7]李玉花.对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一点体会[J].学术交流杂志,2014:109-110.

[8]吴永霞,王青丽.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2):45-46.

[9]褚强强,唐海沁,夏光云,等.社区老年患者相关心血管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状况调查及干预[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34-136.

[10]张蕾.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5):264-277.

[11]汪旭,刘馨喆.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1,9(10):65-66.

[12]胡新.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导刊,2008,(2):31-31.

[13]杨玉琴,杨慧玲,黄小丽,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现状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0):2806-2807.

[14]陈秀萍,郭珺玲.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3,11(33):244-245.

[15]李小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09,47(2):108-109.

[16]衣扬.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3,11(29):537-538.

[17]陈小芳.北濠社区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8,20(15):1807-1808.

[18]田玻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干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473-474.

[19]胡刚慧.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与管理[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8):216-216.

[20]马晓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杂志,2014,36(12):1796-1797.

[21]高珊珊.社区老年高血压细节管理对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3(161):88-89.

[22]高倩谊.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40-41.

[23]黄咏梅.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当代护士杂志,2014,(1):154-155.

[24]林梅.浅谈社区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中的素质具备[J].社区医学杂志,2008,6(23):62-63.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