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2016-10-14汪颖
汪颖
【摘 要】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现代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科学规范的财政预算管理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向,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阐述了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预算管理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关预算管理的对策,旨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编制;执行
一、前言
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预算法是对沿用多年的传统预算管理方法的一次改革,突出了预算的完整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打算从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管3个环节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现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接受政府领导,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每年,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并结合单位自身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为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状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管3个方面。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事业单位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进入执行阶段。预算法规定,预算收入应上交国库的,单位不得截留、占用,预算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列开支。最后单位内部及各级纪委、财务、审计部门应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果显著
第一,预算管理增强了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便于政府部门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第二,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导向,严格控制包括“三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和运转型项目支出,降低了行政所需成本。第三,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必须及时公开本单位预决算,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3)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
目前,事业单位按照“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四个阶段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一上”: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主管部门,报送单位各项基础信息,为基本支出预算提供依据。同时,按项目库管理要求并结合单位工作计划报送项目支出需求。“一下”: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事业单位根据控制数及部门预算项目建议修改调整形成预算草案,并报送预算编报说明。“二下”:财政部门完成对各部门预算草案数据的审核,编制总预算草案,履行报批程序。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约束。预算收入管理方面存在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等不足额上缴全部收入的情况。预算支出管理方面存在人员支出挤占日常公用支出,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的现象;最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各级纪检、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不到位,处罚不严。
四、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因素分析
1.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是最重要的环节,为单位下一年度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因此,预算编制工作应当是整个单位的首件大事。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管理者认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稳定,没有必要精打细算,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预算资金,导致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均缺乏预算管理的意识。整个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不重视,各业务部门之间不沟通,预算编制不及时,造成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
2.预算编制人员素质
预算编制时,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编制预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金的优化配置。然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配备不专一,并没有安排专门专业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导致预算漏报、错报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编制比较粗糙,收入预算测算不充分,不合理,支出预算不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变成了走形式走过场,质量难以保证。
3.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完成,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应该对相关业务部门收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但由于部门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业务不了解、沟通不畅等问题,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只能继续采用“基期加增长”的方式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的数据不科学、不准确。
4.有效的监督机制
部分事业单位內部缺少预算管理的责任感,对于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缺少全面的、动态的监管。各级纪委、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没有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监督管理体系。职能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监督检查较为随意,无法真正体现预算监督的严肃性。
五、改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预算管理的认识,切实改变预算管理观念。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将预算管理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领导者应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单位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单位的领导者应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制定编制预算的原则和指导方向,并亲自监督其执行。领导者重视,其他工作人员才会积极主动的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注重法律教育和政治教育,帮助财务人员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熟知财务法律法规,知法守法,坚持原则。在预算人员的配备上,事业单位应聘任专业预算能力和财务实务操作能力强的人员上岗,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预算法、预算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实现会计人员持续更新知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3.改变传统的编制方法,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财务人員编制预算前,应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积极听取各业务部门下年度资金需求,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必须全面了解单位人员情况,不得漏报或错报人员信息。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必须结合单位发展规划及自身情况,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首先必须对单位资产状况进行一次彻查,然后严格按照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编制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采购计划。
4.加强内控制度管理,推进绩效考评制度。事业单位应完善内控制度,财务、审计、业务主管部门参与预算执行的监督,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考评,做好激励和奖惩工作。单位内部应加强收入管理,依法取得的各项财政收入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截留和占用,同时还必须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预算经上级批准后,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明确划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杜绝项目资金列支基本支出等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各级纪检、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职能部门应建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所有预算管理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严肃处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违法行为。
六、结论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整个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特点,分析了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缺乏认识,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单位内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等因素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加强培训,推进绩效考评制度等方式来解决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金叶.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169-170.
[2]吴雪漫.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总会计师,2013,(8):104-105.
[3]陈银行.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研究,2014,(4):129-130.
[4]李智. 浅析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企业导报,2011,(19):127-127.
[5]郑桂欣.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国市场,2011,(3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