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过程有序研究?助推课题有效开展

2016-10-14叶杨荣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版画研讨福建省

闽北古风民俗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结缘,是八闽大地上少有的“文化沉积带”。在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映衬下,我们开展了福建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闽北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版画)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健全机构、统一认识、抓好常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机构,明确内涵

(1)健全機构,明确分工与职责,为课题顺利深入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组长:叶杨荣,全面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收集相关实验资料。课题小组长:林敬敏、田永芳、魏永平为学科课题小组负责人,负责各课题小组的实验,带领各小组成员完成课题相关工作。

(2)组织学习,统一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与重要性。在课题研讨中,课题负责人叶杨荣对“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讲解: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教授指出:“举凡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都是文化。”闽北地方文化资源指具有闽北地方特色的,别的地方没有或少有的建筑、自然景观、民俗、传说、戏曲等文化与自然遗产背后的文化资源。

2.加强管理,提高素质

(1)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利用课题研究平台,邀请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明洪、副所长林斯坦及冯云、郑芳等专家来校培训指导,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技能。

(2)强化管理,确保研究效果。 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研究的效果,我们强化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尤其是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有计划总结,有阶段成果分析,有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研究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使课题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实效。

3.抓好常规,注重细节

(1)突出重点,开展各项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自课题开展以来,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课题内涵参与开展丰富多样的研讨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中,叶杨荣、林敬敏、田永芳等老师参加全国美术优质课观摩、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研讨活动等,带回不少先进教育理念和宝贵经验,为课题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教学”。课题研究课体现着研究的思想和活动的进展,在研究课上下功夫,每阶段骨干教师上观摩课,如:林敬敏老师执教的《家乡的老房子》,从信息技术与文化结合的视角促进课题常态有效开展。

(2)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以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内容,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做好研讨活动,推行“一课三评”的研讨方式,形成“自学+反思”的学习方式,推动课题的实施。

4.开展课题中期论证与结题论证活动

邀请福建省美术名师魏思东到校为课题中期论证作讲座与上示范课,指导课题开发与利用框架的构建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建立,引领课题的开展。同时,于2015年11月邀请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专家特级教师祝桂兴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美术教研员黄明主任到校进行课题结题论证及参与成果公报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价值,推进课题的开展。

5.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文化体验中快乐成长

在“可爱的家乡”中队主题会中,50名学生集体绘画了“我眼中的建瓯”。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吸引力,让学校教育充满生机活力。学校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携手创建中心版画室,开展粉印版画、水印版画、黑白木刻版画、套色木刻版画等的学习与制作。学生本土文化的作品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美术大赛获一、二、三等奖近百人,部分学生的作品赴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展出,有效地将民族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化体验中健康、多元、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调查、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拓展教师的专业领域,让教师初步地掌握一定的课程开发技术,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开发地方资源的信心得到树立,价值得到体现,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版画研讨福建省
版画作品选登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