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016-10-14闫正新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外事故处理预防

闫正新

摘 要:我们的教育在发展,但是教育界一直有一个很困扰人的问题,这就是学校里经常出现安全隐患,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伤亡事故。要解决这类事故,必须认识校园伤亡事故的类型;了解导致校园伤亡事故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导致校园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借助于法律手段来妥善解决。

關键词:学校;意外事故;预防;处理

一、校园伤亡事故的类型

(1)运动伤害。它是指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体育活动很容易引起碰伤、擦伤甚至残废、死亡,最容易引起伤害的是跳高、体操、铁饼、标枪、球类、游戏等项目。

(2)课余伤害。它是指下课或午晚休息期间发生的事故。这种事故很容易产生法律纠纷,一旦打官司,学校一般都要承担责任。学校容易发生此事故的地方有三个:一是操场,二是楼梯,三是走廊。所以学校要求下课有老师值日护导。

(3)上课期间发生的事故。这类事故一般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是不可抗力。上课期间发生的事故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往往和老师擅离岗位有关。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课前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上课期间一律不准离开教室。

(4)校外活动引发的事故。

(5)上学、放学时发生的事故。“上学、放学”不仅指上学放学路上,也指上学放学进出校门那一刹那。要求:一是上学、放学要在校门口安排教师值日护导;二是每学期开校告知学生、家长开关校门时间;三是放学后要清校。

二、校园伤亡事故的性质和特点

(1)量大面广。从幼儿园到大学,此类事故几乎都有发生,而且各个年龄段都有。

(2)校园伤亡事故受害者90%以上是中小学生。一个原因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天性顽皮好动。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以及对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预见能力比较差。两者结合就导致这一年龄段学生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3)校园伤亡事故常常涉及多方面利益,这给事故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4)独生子女学生的增加给学校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5)巨额赔偿费用常常使学校不堪忍受。

三、校园伤亡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制度不严,管理不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后勤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要建立起涵盖所有学校安全的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执行。

(2)设备陈旧老化或设置不当。比如电线老化或胡乱连接无警示;走廊、楼道、厕所无防滑设施和提示;体育设施设置不牢固、不科学;操场不平整等。

(3)教师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是渎职行为,是一种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要是工作态度问题,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责任心不强导致的重大后果,可以认定是玩忽职守,教师为此要承担刑事责任。

(4)体罚或变相体罚。此原因学校和教师本人要负完全责任,因为教育法有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学校安全措施不到位。部分学校校外活动没有完备的保护措施。

(6)学校搞创收,忽视安全。主要是勤工俭学和学校租房租地。

(7)学生体质特殊或患有疾病。这类原因引起的伤亡,关键是看学校知情不知情。如果家长事先没有把子女的身体状况(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告知学校,学生自己也没有对老师讲,学校一点也不知情,那么只要学校组织的活动符合教学要求和规定,各项措施也没问题,即使出了意外,也很难追究学校的责任。但假如家长事先讲了,或学生本人也告诉老师了,但老师由于时间长忘记了,或学校疏忽了,那么出了事情学校要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因此学校一定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经常检查、经常提醒,把这类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8)不可抗力因素。不可抗力指的是三个“不”: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条件。不可抗力造成的伤害按照法律规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比如打雷、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

(9)学生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低。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在家里备受宠爱,在学校受点批评,想不通就走上自残甚至自杀的道路,我们老师千万要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一是不要采取过激的措施;二是软处理,先做好教育工作,再采取纪律措施;三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多做尊重生命教育。

(10)学生中途离校。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因任何事情,让学生中途离校。因为这是变相体罚学生并停学生课,教育和管理方法有失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建新路教育督学工作站)

猜你喜欢

意外事故处理预防
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
浅析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我国幼儿园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