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2016-10-14刘艳玲
刘艳玲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则是“自主、合作、探究”,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迎合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地引导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一、转变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教学要确立任务型和合作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则要有效避免那种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课堂讨论和学习展示的机会。
例如,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中“My school”的教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并鼓励他们利用合作、体验、感知、实践等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学习,进行大胆交流,最终实现任务教学的目标。[1]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悉图画内容,对画面中的“school”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接着,为学生提供“听、说、读、演”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语言和行为方面的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收获英语语言的知识。
二、深化英语教学的功能
新课标赋予英语教学以工具化的性质,从这个层面来看,小学英语教学应跳出讲授句型和单词的圈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让英语成为一种媒介、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學生在英语课堂中也能感受到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知识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英语“Where are you from?”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认识新单词并掌握询问姓名的英语句式;学会使用英语来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回答自己的姓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有涉及中国人名与英美国家人名方面的差异,基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深入渗透中西文化方面的知识,间接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修养。[2]这样,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收获英语知识,又能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并且这样的英语教学实践很好地印证了英语教学的工具化性质。
三、有效开发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涉及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而针对具体的要求,就是要促进英语教学的本土化、特色化,并且以本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根据自身的能力合理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一个主要载体,承载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鉴于以上的分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网络、书刊、音像等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以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本校学生提供丰富且健康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的渠道,开阔学生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且有力地彰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四、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评价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因此,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充分彰显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不论是具体的英语教学,还是对课程学习的评价,都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评价有多种体现方式,如等级评定、描述性评价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评价方式,都需要体现出评价的正面性和鼓励性。[3]三是体现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为准,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四是及时关注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如评价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等。
从小学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往的英语教学比较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并倡导利用体验、参与、实践、合作等方式来构建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从芳.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5):158.
[2]景利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新课程(上),2013,(10):140.
[3]姜 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27):123—125.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