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自然资源的盘活与再创

2016-10-14钟萍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盘活乡土

钟萍

摘 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勃勃生机的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如何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构建适合农村幼儿活动的区域,走向自然去感知、去思考、去发现,盘活乡土资源“养料”,潜心探究再创资源的有效策略,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促进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幼儿教师值得认真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乡土;自然资源;盘活;再创

大自然是读不完的书、看不够的画,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体力的锻炼、知识的积累,而且只有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知,才能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善良的感情和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外乡土和社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经验,在轻松自由中感受体验。

一、关注视角,生成主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者,而且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探索的本能、表演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适应儿童本能和天性的课程和教学便是强调‘经验价值的课程和教学。”因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去果园参观的路上,孩子们对田野里一堆堆小山似的地瓜产生了兴趣。于是,与当地农民联系,挖了几个回来。在主题活动“地瓜”中,幼儿发现地瓜的形状很特别,有的像老鼠,有的像田鸡,于是我们又生成了利用农作物进行艺术活动“地瓜造型”。

(2)分析教材,合理替换。《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教师不能拿着教材向孩子讲解海洋水族馆,而放弃孩子正在用心观察着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把孩子从他们感兴趣的世界里硬拉出来,这是违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的,这样的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中心幼儿园教师开展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就是要改变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倾向,如教材中的“美丽的大海”“美味食品”等之类的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实施缺少现实的条件,无法让孩子得到体验和感受,这样的主题内容是很难实施的。于是教师依托多媒体课件选择了替换内容,如将“蓝色的大海”改为“美丽的小溪”,用这些符合本地开展条件又有利于幼儿学习的乡土内容代替了不适合的一些活动,实现了调整、充实、更新的园本化过程。

(3)满足需要,引领学习。鄉村中的一条小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材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幼儿区域活动的乐园。例如,在进行“采集春天”这一活动时,老师带领孩子到秋芦溪、湘溪去,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桃树上有了新叶子,发现水里的小蝌蚪……孩子们不仅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自己也浑身暖洋洋的。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大自然观察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盘活民间资源

(1)有趣的民间游戏。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民间游戏。如“赶球”“贴膏药”“石头剪子布”“跳房子”,两人拉手做“洗碗”游戏,三人一起做“骑马”游戏,还有“炒黄豆”“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这类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往,培养了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2)创设特色的劳动区域。在农忙的季节,教师联系家长,组织幼儿进行适合的劳动,如花生、豆子下种季节让幼儿数数点种子,把种子放在土坑里,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组织幼儿拔草、捉虫,麦子收割完,组织幼儿拾麦穗,等等。劳动能够增长幼儿知识,使幼儿知道农作物收种的季节特征;劳动还能让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爱劳动的情操,激发他们探索精神。

(3)游览“农家乐”。幼儿园附近有一个“生态园”,是一个以农作物为主题的观光性与旅游的“生态园”,到里面可以认识很多瓜果等农作物,还有很多花卉、树木。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自由游戏活动,身心得到了发展,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在游戏的过程中,拓展了幼儿游戏活动空间,丰富了户外活动内容,使幼儿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得以提高。

三、有效采集,再创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中心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村资源,为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资源。

(1)水果资源。家乡盛产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其中龙眼核像珠子,可以打一个洞连成一串项链;荔枝核,可以挖成一个“小水桶”,很有趣。此外,各种瓜果、根茎类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可以通过拼接、剪切、雕刻等方法制作成各种小动物、小玩具。比如用西红柿做头部,小白菜做身体,可以拼接成一个蔬菜“娃娃”。

(2)树竹资源。采摘树枝、竹篾,制成小箩筐等物品来做装饰,投放树叶、树枝,让幼儿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成各种图案,或根据树叶上的叶脉进行拓印练习;用树枝扎成长方形做镜框,或并排扎起来做木排或在树枝上粘上红皱纸团做腊梅;陈列在展示区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童趣。

(3)家庭资源。农村家庭可利用的材料富有“特色”,如泥土、种子、蔬菜、草藤、毛线等。利用这些材料自制的玩具不仅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方便易行、自然环保,且能一物多用。自制出来的物品,令幼儿倍感珍惜,能增添许多情趣,更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教师立足实际,利用家庭资源,在地瓜收获的季节,让种地瓜的家庭的幼儿带地瓜到幼儿园,让种麦子的家长准备麦秆,放在班级的区角中,在“枇杷”主题实施中,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孩子一起采摘枇杷,把枇杷带到幼儿园,并让幼儿到果园实地参观,请家长讲解枇杷的有关信息,为主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环境。在开展“泥土”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到附近树林下,孩子们顺手拈来树叶、花草、石块、木棍等做辅助材料,能制出“好吃的蛋糕”“好看的汽车”等,把农村可用的乡土资源充分地发掘了出来。

乡土主题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效依托。虽然各个主题的形成还不够成熟,但它为我们研究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启示,它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创造,并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宋金生.关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盘活乡土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乡土中国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