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域民间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思考

2016-10-14钟华芳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中学生

钟华芳

摘 要:当下数字艺术迅猛发展,东西方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交流与碰撞。而现代流行的价值取向却正在让中学生远离自己民族的母体文化。文章就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大力开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弘扬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地域文化美术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地域;民间艺术;中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

在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浪潮下,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在追求公平与效益的钟摆运动中不断调整,经过不懈努力,呈现出“山花烂漫”的情状,初见成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这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符合当下中学美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将地域性民间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1)普及民族素质,提高文化修养。民间艺术是人类瑰宝,属于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透过民间美术可以反映出民族审美、民俗文化以及广大群众的爱憎与价值取向,它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中不乏“绝活”,像剪纸、编织、绣花、年画、蜡染、皮影以及女书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引进地域性民间艺术,可以避免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中过于侧重技巧、技法、操作程式,而忽略精神层面陶冶与启迪的弊端。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大量民间美术作品中总是透出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机勃发的“真、善、美”情怀,有助于凈化心灵、熏陶气质,给人以精神的满足,无形中也可以给学生的生活和创作带来有益影响,有助于学生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2)回归地域灵魂,担负传承历史重托。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也是文化艺术传承的关键力量。美术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与艺术传承的重任。审美性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性质,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在最富生命力的青少年心里扎下深根,这比将它们放进博物馆供起来有意义得多。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在退化、消失,以至于出现失传和断层的现象。新时期的年轻人在“哈韩”“哈日”思潮下也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产生了冷漠感,并有盲目自卑感。教育传承是人类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把民间美术引进中学课堂,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引导中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做好传承与发扬的工作。只有让中学生认清自己的根在哪里,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纠正他们“一切现代皆西方”的错误观念,才能做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全新解读民间艺术,形成地方特色课堂。学校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主要载体,教师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主力军,学生是传承民间艺术的最佳主体,而教学是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通过民间美术教学向下一代注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挖掘本土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引进中学的美术课堂,形成地域性特色的美术课程教学。站在中学美术教育视角来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体验,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吻合的切入点,尽可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起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中学的美术课程不只会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通过民间艺术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中学生学习这些地域文化艺术,不仅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哲理,而且受到了中华民间传统美德的教育,接受了民族精神的洗礼。

二、创建地域性特色中学美术课堂的探索

(1)结合当地实际定位课程,突破传统教材。将民间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就是要结合民间艺术,探索适合各地域特点的中学美术课改之路。一村一镇一城池要因地制宜,要突破单一纸上作画的方式,延伸课堂、拓宽思路,因陋就简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比如山村地区的可以组织学生在石板、鹅卵石、雨花石、树叶、树皮等上作画或者刻画,展现个性而又生动有趣的书画作品。部分地区还可以结合旅游资源进行手工艺术品的开发等。也可以开展“谷物粘贴画”“泥塑工艺美术课”“废物利用”等,进一步拓宽本土性地域文化美术教育的渠道,让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本土性和自主性。

(2)创新课堂,增强活力,改变授课学时。针对本地区特殊性进行的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关注民间传统的艺术恰恰为课堂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民间美术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编织、拼摆、小雕刻、插接、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材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创意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意思考的习惯,避免终极性教育倾向。同时,也要改变一周一节的传统授课形式,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如一周两节或者两周两节集中式。

(3)以赛促学,强化民间氛围与传统意识。美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尽管美术与设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中学美术教育在很多地区的学校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学、乡镇中学尤为突出,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地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对传统艺术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制作表现等,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以彰显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每年都要办“节”抓“日”,举办“家乡美书画展”“民间工艺制作大赛” 等活动。尤其是在学生艺术节上逢先必争,使作品创作质量不断提高,使这些文化活动成为推动学校中学美术教育工作、检验美术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这将有利于全面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的审美情趣和弘扬民间艺术的精神。

(4)提升美术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美术教师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传递者,更是民间艺术的弘扬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以此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培养中学生的艺术兴趣是极其重要的,要加强美术教师的民间艺术制作与鉴赏能力,不定期地聘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共同完成传承教育的重任。要突破中学美术课堂的尴尬地位,不要把专业美术教师变成学校打杂的、打补丁的,哪里需要去哪里;更不可将美术课堂时间变成放电影的时间或者“放松和娱乐”的自习时间。在开发课例、编写民间艺术课教案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公共平台建立地方性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民间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应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在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在我们感到浮躁的今天,回归民间艺术尤其迫切与重要。唯有传承本土的经典,我们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血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民间经典艺术是我们灵魂的依托。

参考文献:

[1]凌 浩.浅谈中学民间美术教学的必要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3,(6).

[2]赖华清.加强农村中小学美育的几点建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8).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珊瑚学校)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间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