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瓯乡土文化在版画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14蔡建惠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版画教学乡土文化创作

蔡建惠

摘 要:结合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既是爱国、爱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能唤起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与情感。教育者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加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教有所本。笔者重视结合版画创作特点,引导学生利用独特的民间艺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展采风活动,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为创作版画固本培元。

关键词:乡土文化;版画教学;采风;创作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使祖国的传统文化逐步得以传承。笔者为基层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结合乡土文化进行版画教学中做了初步有益的尝试。

一、教育者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加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1.建瓯历史悠久

建瓯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瓯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

建瓯山川秀美。境内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海拔1822米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

建瓯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

建瓯饮食文化别具一格。光饼远近驰名,弓鱼闻名遐迩,板鸭久负盛名;豆浆粉百吃不厌,扁肉味道鲜美,锅底甘醇香脆,纳底香甜鲜爽……

2.建瓯版画发展脉络

版画是在绘画艺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始于隋,行于唐,扩于宋,精于明,衰于清。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版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安派版画是其代表之一。建安版画曾有两个雕印中心。宋、元时书坊多聚集于建安县(今建瓯市),入明后渐衰。建安版画自清代衰微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又重新焕发青春。当年,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曾到林木资源丰富的闽北创办过“抗日版画社”,他们以木刻艺术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使众多的当地青年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央电视台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福建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2002年,建瓯荣获“中国版画之乡”称号。

改革开放后建瓯被授予“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版画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根雕之都”等称号。“建瓯挑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弓鱼”作为中华绝艺名声远扬,等等。所有这些,笔者都给予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了解。教育者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教有所本。同时,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根据自身的美术专长,有意识地创作了一批表现地方山川物产、民俗风情的版画作品,并散见于各报刊及各级展厅,如《弓鱼》发表于《福建日报》,《晒板鸭》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中展览并获金奖,等等。应该说,它们对结合乡土文化进行版画教学,起到了积极的示范的作用。

二、结合版画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走出去“采风”

1.利用独特的民间艺术开展采风活动

民间艺术代表着各地独有的历史沉淀,让小学生们从小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可以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对文化的理解。像建瓯特有的挑幡这一习俗,笔者带学生亲自到建瓯民间艺人的家里去了解“幡”的制作工艺,让他们近距离地观看幡的形制,再观看艺人现场表演“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等跌宕起伏、穿梭組合而成的多彩多姿的招法。孩子们一个个看得仔细极了,纷纷拍手称快,对艺人们的高超技艺佩服不已。还有带孩子们观看建瓯特殊的“板鸭”工艺,看一只只半番鸭是如何制作成风味独特的板鸭的,让孩子们了解到本地更多的生产习俗。在这些活动中,让孩子们参与民俗调查、亲身体验,为创作画稿积累素材。

2.利用自然资源开展采风活动

建瓯地处山区,拥有广阔的自然资源,看似平常的农作物、动植物及当地特有的丰富的笋竹、锥栗资源,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探索的对象。建瓯竹类资源丰富。那些翠绿茂密的大小竹林,成为孩子们采风的小天地。他们可以到竹林里记录竹子、竹笋的生长过程,描摹竹子的形态,用自己的五官、四肢、肌肤去接触、感受充满神奇的自然,为创作积累蓝本。利用假期或周末,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大自然中写生,也是为创作画稿制作版画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如到归宗岩、万木林、辰山等风景优美之处。

3.利用人文资源开展采风活动

建瓯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异常丰富,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分析这些建筑上的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带学生到 “鼓楼”“水南塔”“光孝寺”“孔庙”“东岳庙”写生。一座座古建筑在孩子们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一系列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表现力,大胆表现美、展示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提倡教师与学生一起创作的理念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也就是世界的了。笔者把这个理念传导给了学生,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林林总总,寻常巷陌自然就别有乡情。然后与学生一起,把具有地方悠久历史的建筑如鼓楼(政治中心)、文庙(儒教)、东岳庙(道教)、光孝寺(佛教)等表现在版画之中,把秀美的自然风景如辰山日出、归宗望月、凤山茶海、百丈笋林等刻画在版画之中,把具有古韵的风俗如弓鱼、挑幡、送灯、背新娘等展示在版画之中,把独特的地方特产如板鸭、香肠、光饼、锥栗等描摹进版画之中。这些耳熟能详、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文化资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能更好地触动学生创作的激情,自然也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结语

总之,要真正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还须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主持下,通过当地文化界、美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结合美术教学大纲,制订出严格规范的教材,这样才能做到循序渐进,完全展示它的魅力并体现它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杨立新,陈 普,孙合营.少儿绘画基础教程[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

[3]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建安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版画教学乡土文化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析“半开放”式工作室对版画教学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