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6-10-14曾凤莲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曾凤莲

摘 要: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都是以阅读为依托,学生通过对教材上的文章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但一篇文章,并不是仅仅在教学中简单地分析便可以学得透彻。对语文的学习,从阅读理解开始,从阅读理解结束,开始是对文章的简单了解,结束是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学习一篇文章往往浮于表面。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介绍了两个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层次阅读;情景模拟阅读

在小学甚至中学阶段,语文教学都是以阅读为依托,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学习来积累语文知识。但是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多记、多想,使其涵养得以提升。虽然很多语文老师都注重对语文的教学,但很多时候教学依旧是流于形式,并不深入,学生也就学得一知半解。鉴于这个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方式:其一是分层次阅读,即将一篇文章分为若干个层次,对每一个层次进行阅读之后再整合起来,是化整为零的方法;其二是情景模拟阅读,即将文章内容演变成小故事,写出相应的短小的剧本,并由学生来完成表演,将许多小段的故事合成一个剧本,可以看成是化零为整的方法。

一、分层次阅读

所谓“分层次”,便似吃蛋糕,首先要将包装盒拆掉,其次是拿出塑料刀,将蛋糕切成块,这时候才能考虑吃。阅读一篇文章亦是如此,由浅入深,由表面阅读到深入分析,就像是一个吃蛋糕的过程。本文将以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为例对这个方法进行介绍。

1.读题、读作者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很多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却将之完全忽略,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例如鲁迅的《少年闰土》,先不去看文章的内容,读到“少年闰土”四字,然后猜测文章欲表达的内容,想出两三个猜测点了,再去读作者。有学生按照笔者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看到“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时,有三个猜测:第一,这篇文章写的是与怀念相关的内容;第二,这篇文章所怀念的对象是闰土,那么应该是对少年时的一个朋友的怀念;第三,因为是中年或者老年对少年的怀念,全文的感情基调就可能会往感伤、忧思发展。姑且不说他的猜测正确与否,猜测本身本就没有正误之分。且记下他的三个猜测,随后他就开始读作者。所谓“读作者”,只不过是根据自身的积累,大概了解这篇文章的风格。这需要学生掌握各作家的文风,当然,小学生知识量有限,如果不熟悉这个作者,那么就可以将这个步骤跳过。

2.读文章首段

这里讲的“首段”并不局限于文章的第一段,开头的第一、第二段亦可。一篇精美的文章,开篇必定极其精彩,必须重点去读。读首段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印证读题时的猜测。《少年闰土》的首段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少年便是闰土……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这几句是首段的重点,于是便知道读题的猜测多半是正确的了,怀念、友情正是本文的主题。通过读首段,便可知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少年闰土的捕鸟、讲述乡村趣事等的描写,使得二人名为主仆、实为朋友的感情得以发展。

3.读正文

第三个步骤就是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前提下去阅读正文,最好是读两遍,一遍略读,一遍精读。所谓略读,就是大概了解作者要讲的内容,心中有一个印象;精读便是仔细去品味。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有深意,读起来自然要费劲些,所以在精读部分更需要学生努力。通读正文,开篇时鲁迅先生就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此时圆月当空,少年闰土在西瓜地里捕猹,将闰土的形象表现了出来。而后面的情节讲述了闰土的乡村趣事,使得文中的“我”显得如此的无知。但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我”并非鲁迅先生自己,文章是小说《故乡》的节选,既然是小说,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可能文中的“我”有鲁迅先生的影子,但实际上不能够将二者完全融合。

4.分析文章

分析文章所要注意的便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文风、重要的修辞手法这三类。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多半也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少年闰土》的中心思想并不复杂,表达的是“我”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之情,但如果学生只是读懂了这一方面,对文章显然没有全然领会。文中的深意并不在此,对少年闰土的怀念是一回事,对于中年闰土的愚昧、封建的感慨又是另一回事。一般而言,学生能够理解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小学生领悟能力有限,能考虑到这个方面,足以见得他们是用了心的。但除了这两个方面,作者真正的意图恐怕是对半封建半殖民时期我国农村人民被压迫、剥削之后逐渐变得麻木、愚昧的揭露。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只有读到了这样的感情,才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真正意图。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精髓所在。

二、情景模拟阅读

相比分层次阅读,情景模拟阅读方式的适用范围小了许多,但情景模拟阅读的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比分层次阅读要好得多。情景模拟阅读也就是将文章内容转化为小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学生在演绎过程中能够亲自扮演文章人物,自然就会对这一角色有深入的思考,对于学习也就有很大的帮助。这里仍以《少年闰土》为例,简要分析情景模拟阅读方式的注意事项。

1.难度适中

针对小学生制订的情景模拟不宜太难,但如果太简单又失去了课程的效果,达不到期望值。就难度而言,适中便好。但这一个“适中”如何取值,就得针对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来定了,要保证教师对班上学生的水平有所了解。以《少年闰土》为例,其中有很多场景可以进行演绎,包括闰土与“我”第一次见面的画面和中年闰土与“我”再次见面的情景。相比之下,这两个情景都不难,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足以完成了。就以第一次见面为例,台词自不必说,可以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增加,以充实剧本。关键的地方主要是在人物的形象上,闰土是乡下来的孩子,其性格应该是比较内向但对周围事物又都怀有兴趣。他的外形特征也极为鲜明,尤其是在服饰上,有毡帽、银项圈,衣服应该也是比较破旧。这些道具无法找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而“我”的形象就简单些了,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少爷,应该有几分架子,对闰土又十分好奇。

2.老师的自身定位

在情景模拟阅读中,老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所以必须注意到的是,老师可以作为“导演”参与课程,但也仅仅是作为旁观者,负责维持纪律,其余事情均由学生完成。如果情景模拟由学生自行完成,那么老师要考虑情节的合理性和与文章内容的契合性。

3.任务分配合理

老师必须考虑学生任务的分配,务必根据其能力、性格来进行合理的分配。情景模拟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来安排。比如要找出扮演闰土的角色,这位学生应该是平常比较害羞的,而“我”是少爷形象,扮演者应该微胖,虽然和蔼,但有时还要有些架子,会使小性子。因为《少年闰土》里面涉及的角色几乎都是男性,所以对女生不太公平,可以将闰土与“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进行重复模拟,两两分组,不管男女,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我”,两个人进行演绎,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培养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小学时期培养出了阅读习惯,或者是有对阅读的爱好,对于以后的学习自然是有很大的好处。本文就是基于阅读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对阅读教学对策进行分析。但僅仅依靠这两个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一定能够完美无缺,需要老师在利用这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即时做出改进。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2]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