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及维持初探

2016-10-14谭梦兰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兴趣培养

谭梦兰

摘 要:文章从融洽师生关系、构建“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学法指导、合理的评价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培养及维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的良策,引导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为了解学生是否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特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出原因所在,以期找到良策,以利于培养和维持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思想品德

为了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状况,分析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探讨良策培养及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对福建省长乐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据统计,有13%的学生对思想品德感兴趣,61%不感兴趣,回答一般的占26%;学习方式上,以课堂听讲为主,听不懂的居多;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作业的完成靠抄写,没有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放弃或依赖老师。

一、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耐挫力差,因此学习行为不能持久。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缺失,学习效率低。学习态度上不重视,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手机游戏。

老师方面的原因:思想品德学科日益边缘化,教师的教学热情被浇灭。在中考指挥棒下,部分思想品德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全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平时只关注优等生,忽略学困生,学困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致放弃学习。

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师生关系的不对等,导致思想品德学科的教与学都缺乏激情,思想品德课堂没有生命、失去活力,学生当然无兴趣可言。

二、对策初探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日常的课堂教学既有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也有灵魂的碰撞。师生关系融洽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实现快乐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无私的真爱温暖学生,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每节课始终微笑授课,此时学生的心因你而动,学生的情随你而生。当然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得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比如,在教学之余多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及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给学生以尊重、理解、宽容、肯定、欣赏、期待,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充满爱的动作都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构建“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传统而单一,渴望一种能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于是我尝试运用了福建省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林华民提出的“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三大基本结构、五个主要环节”。 “三大基本结构”,指“精讲、精练、精导”;“五个主要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精确目标、精练讲授、精准练习、精心指导、精简反馈”。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师生指导、生生指导,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问题都及时得到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帮助,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很多老师认为思想品德复习课不好上。我不以为然,思想品德复习课转变教学模式,也有别样的收获。

在九年级中考前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我积极采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来授课:课前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亮出本单元的考点,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后,将精选的练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限时分组完成。同时老师走下讲台巡视、个别辅导,时间一到,请某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某一小组代表评价,老师或学生代表综合点评、总结、反思。课堂结构清晰、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尤其是这种授课模式大大地调动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家积极参与课堂,复习任务顺利完成,复习效率极大地得以提高。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课本知识与音、像、画等有机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为动,丰富课堂,多感官刺激学生,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激发学习激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播放《中国达人秀》首届总冠军刘伟的成长视频。通过观看该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刘伟是不幸的,从小意外触电失去了双臂;但刘伟又是幸运的,他用自己不服输的劲挑战命运,让残缺的生命焕发无限的光彩;最终达成共识:人生当自强。在授课过程中我还不时地观察学生,他们时而为刘伟的坎坷人生扼腕叹息;时而为他的不懈坚持欢呼。本课不仅选材得当,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多角度多感官刺激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引起共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命和道德教育。“一箭多雕”,多媒体教学功不可没!

4.学法指导

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凭的是“等、靠、要”。老师过于注重“教”,只强调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这一关键主体,“教与学”被动而效率低下,何谈兴趣?所以老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改变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走进生活,充分与时政结合,帮助他们主动学习,真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等途径了解雾霾成因、危害,探索战胜雾霾的有效措施。因为深受其害,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的驱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理性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试想,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抛出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难度不大,但如此这般只能将课本死的东西学得更加僵化,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教与学索然无味,更不能让学生将这种能力内化为责任,外化为行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与时政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课本与生活结合,让课堂鲜活丰满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融入生活,感悟生活,提升认识,确保每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悟。

5.合理的评价机制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需要。”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赖于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赏。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要不断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善于运用表扬、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激发其学习的情感。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做到全面、客观、适当且有发展性。过分夸张或千篇一律的表扬会让学生觉得被欺骗,内心疏远这个老师及其所任教的学科。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喜欢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优生,我会从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肯定;对于学困生,我会从学习态度及为人处世的点滴中寻找闪光点,并提出期待与建议。教学评价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恰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发展自我,巩固及维持学习兴趣。合理有效的评价是一节好课的点睛之笔,也是培養及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助力器。

实践证明,上述策略对于培养及维持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此乃一项长期工程,我将继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华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7).

[2]郭 琪.中学生自我教育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兴趣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