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2016-10-14田长明
田长明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思想幼稚期和心理叛逆期,以线性思维为主,从众心理比较严重,有很强的模仿性,容易偏激,常想自己独立、自己做主。但由于知识、阅历、体质等方面因素的缺陷,再加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学生初中阶段的教育、引导不到位,家庭关爱不够,个人意志不坚强,自信心不足,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一、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学习目的不明确。这部分初中生常常抱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读书越多,收入越少,待遇越低。
(2)学习态度消极。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并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地学习。
(3)远离学习活动。少数学生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课,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者辍学外出打工。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经常故意抵触、对立。
二、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背景。①家长的教育观念偏颇,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习惯不好、成绩差都是老师的责任。②家教方法简单粗暴。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家教方法简单粗暴,积极评价少,消极评价多,或强迫孩子学习,或因学习上的问题打骂孩子,或只管物质供给,不管感情投入。③家庭环境不好。有些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有些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寄居在爷爷奶奶处或外公外婆家。有些家长生活习惯差,经常酗酒、抽煙、在家玩赌,说话处事不检点,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说笑话制造噪音等。
(2)社会文化背景。当下社会上一些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初中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年龄相对小,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对社会上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当他们追求这些东西时,注意力当然就不会放在学习上了。
(3)学校教育背景。受管理体制和师资队伍素质的影响,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升学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不研究教法、学法,他们把教育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没有当作永恒的事业去追求,教学效率低,情感交流不到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产生厌学情绪。
(4)自我心理背景。从学生自身来看,个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还有一些学生自我认识偏差,遭到失败或者老师的冷嘲热讽、轻视,家长打骂,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事无成,没希望,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三、防治初中生厌学的对策和建议
(1)激发学习动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爱与被关注、被需要,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知学、好学、乐学,才能唤起内心的觉醒,使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自信,获取成功的体验,在循序渐进中找回迷失的自我。
(2)家庭的有效配合。家长的期望值不宜过高,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多谈心,多沟通,忌简单、粗暴,动辄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尤其是中学生,用暴力、唠叨、批评的方式,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甚至导致其自暴自弃。家长要自觉做好表率,与孩子经常交心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孩子走出思想的低谷。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父母教育方式下逐渐形成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3)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都想学好,但多数都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当成绩差或学习上出现退步、下滑时,找不到出路。有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仍不明显,有些干脆放弃。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学法指导至关重要。老师要积极引导,家长要主动帮助,学生要正确面对,积极寻找他人帮助和指点,找准症结,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效率,迎头赶上。
(4)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更应学会放松,多参加一些积极的课外活动,走出封闭的圈子。有了好心情,才有好头脑,有了好精力,才有好效果。这样,学起来轻松、愉快,自信心上去了,越学越有劲,越学越爱学,不愁成绩上不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坳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