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与情商教育

2016-10-14张秀华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商儿童文学文学

张秀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保证400万字以上。这说明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阅读指导既是小学语文的一种教育手段,又是小学生在课外汲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的一种途径。

一、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把握

中年级的小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时期非常活跃,能对作品进行自我选择,参与文学活动的愿望增强。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渐渐淡化自己的指导者身份,最好能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

1.恰当选择图书

在指导儿童文学阅读的有限时间中,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年龄适宜性的、内涵丰富、与儿童生活经验有一定关联、能引发其思考,且又挑战其智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价值中立”,即不以自身主观的评判、主观的教育意愿以及个人的文学趣味及偏向而影响学生对作品的选择和使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兒童自己选择作品,可以开展选书讨论会,让儿童发表对各种图书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儿童的阅读品位和个性的阅读特质,从而巧妙地利用时机进行有效指导。

2.立足课堂

《苦菜花》是现代作家冯德英的长篇小说,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老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与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没有深刻的体会,读不懂,看不明,自然就没多大的兴趣。我便结合课文《春潮》一文中的重点词语“进攻”“撤退”, 让学生理解、品味、感悟作家隐喻的两种势利的斗争,感悟作家的写作意图。当学生真正理解“春潮”代表的革命力量势不可挡、不可抗拒的时候,趁机向学生推荐小说《苦菜花》,学生就容易接受并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去读了。

3.开展多种方式阅读

教师可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需要,组织班级读书会、阅读交流会、名著导读及推荐会等;也可以按照学期的阅读培养计划系统地引导阅读,并且鼓励大家就所读作品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另外,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幼儿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孤独与苦恼,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幽默、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真、善、美,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阅读指导渗透情商教育

1.自信和毅力的教育

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会弥补某些儿童人格的缺陷,会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如童话《长袜子皮皮》里面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比、常常会恶作剧的9岁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独立自信、个性十足、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制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现实中的孩子得到鼓舞。

2.善与恶、美与丑的教育

《瘦狼与胖狼》是我国作家车培晶的新作,作品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计较的胖狼的形象。淳朴诚实的瘦狼被胖狼摘取了五脏六腑,但是人们同情它、信任它,纷纷将棉衣棉毯披到它身上。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还收养它,为它织了一件像绵羊的皮毛一样的毛衣,老奶奶的儿子甚至为它安装了电脑心脏。而胖狼则由于太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吃不到东西,还被腌成辣椒狼,吃尽苦头。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透露出轻松、自然的幽默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善良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善恶美丑的情愫。

情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儿童文学的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指导对加强情商的培养和教育,使儿童逐步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性,远比一味注重知识传授、智力培养和技能训练更加重要。正如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所言:“文学让一切事物都有假设的余地,让一切变得奇妙……文学为自由、光明、想象力和理性所用,它是我们度过漫漫长夜的唯一希望……”作为儿童阅读引路人的教师,只要坚持“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的信条,在儿童文学丰富的资源宝库中,细致、恰当、耐心地选种,辛勤地耕耘并灌溉,尽其所能为儿童打造一方文学阅读的净土,那么,儿童的心灵也必然会因文学的滋养而结出自由、健康和快乐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猜你喜欢

情商儿童文学文学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我们需要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我与文学三十年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