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度”学生社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着力点

2016-10-14王稼伟

职教通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學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培育必须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提出以“红色社团”“网络社团”为着力点,构建目标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的“三维度”高职学生社团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使主体形成自觉地价值认同。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

作者简介:王稼伟,男,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0-0069-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1],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日常化、具体化的落实,促进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认同,并在生活中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着力点,社团是在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开展活动,更容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生活的契合度,促进价值认同,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的困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进一步指出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践行,必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以学生社团为抓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三维度”高职学生社团,就是指从目标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三个维度构建学生社团体系。

一、构建“三维度”学生社团的必要性

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被多元社会思潮冲击,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高职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过程中,急需寻找着力点,使之被高职生认可和践行。同时,构建“三维度”学生社团,也是高职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生活化的内在需要

在意识形态的非生活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消极影响,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侧重于非生活领域的宣传和实践,宣传的话语表达内容和方式在生活领域中,直接运用就会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主体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体的主动需求,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困境是解决之道。

(二)高职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是应试考试的失利者,但动手能力强;他们主体意识强,追求个性,但缺乏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部分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职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有助于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4]通过组织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养成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准则;通过自我管理社团这个小组织,增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意识,从而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社会和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新世纪人才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扎实的综合素质,更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诚信、责任、合作精神、法治意识,等等。[5]高职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社团活动,将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够面向生产、服务社会的全面性、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更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起着很好的教育、熏陶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生社团工作更为高职校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内核,三个“倡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精彩而又健康的社团生活会把学生吸引过来,同时,也可以利用社团的组织特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样也能大大提高高职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大批学生在课余时间“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进操场”,更多的时间用来参与健康的社团活动而不是上网吧、看手机,这无疑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高职校社团建设,实则是指向质量的提高和组织文化的建设,包括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制度规范的完善及组织文化的和谐等各方面。

(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成就、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2014年,拓展中高职衔接途径、发展现代职教体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教育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保证了其发展的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高职校专业类社团建设中突出企业文化、引进社会机制,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整个现代职教体系健康有效的发展。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把“我的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少年强则国强”,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与千千万万的青年一起全过程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高职学生社团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社团的凝聚和导向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支持。

二、高職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及其成因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社团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起着很强的价值凝聚功能,是价值观念整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推动力量。”[6]以学生社团建设为着力点和支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结合,以情感人,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通过社团活动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内化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需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团建设,在社团建设中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深入,是有效落实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的抓手。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高职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的高职校学生社团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学生社团的概念界定为:“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以打破年级、系部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高职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学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依托,依据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组成并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它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组织形式。自主性、专业性应是高职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特征。

当前,高职校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六大类:(1)公益服务类,如心理教育社团、志愿者服务队;(2)文学艺术类,如学校管乐队、小记者站、街舞社等;(3)体育健身类,如太极社团、羽毛球社团等;(4)科技创新类,如电子制作社;(5)创业实践类,如走进市场社团;(6)学术理论类,如时政社团等。由此看出,高职院校社团类型较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二)高职校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社团的师资方面,存在着社团指导教师和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目前,高职校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多是由学校聘任的在校任课教师,在其责、权、利上没有明确规定,另外,由于教师们自身有其他的教育教学任务,精力上就很难保证放在社团指导上,再加上他们缺乏专业的培训,在日常的社团工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社团活动经费和场所匮乏。目前,高职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校行政经费划拨、收取会员费及社会赞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大一批高职校学生社团常常由于缺乏必备的活动经费,社会活动难以开展,进而导致社团招新不畅,难以持续发展。在活动场所方面,绝大部分社团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到处“打游击”,一些专业性社团如果没有专业的活动场所与器械,活动质量显然不能保证。

2.在社团的内容方面,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认同的问题。由于社团是学生的自治组织,他们拥有组织活动的自主权,但往往是为了搞活动而活动,创新性和教育性不够。目前,高职校中的社团活动多以比赛、展示为主,“内容陈旧,形式单一”[7],未能充分挖掘职业学校的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导致很多社团活动只是低水平的不断重复,精品社团的意识缺乏,也导致了成员在社团活动的参与度比较低,认同感缺乏。由于受各种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团趋向功利化和媚俗化,部分社团政治方向不正确,不能发挥其“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很多高职校学生社团在成立时一味迎合学生的趣味性需求,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建立什么,甚至出现了一些低俗、媚俗的社团。部分社团的活动宗旨与原则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疏离的地方。

3.在社团的组织形式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社团组织形式。“网络社团”是网络环境下社团建设的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网络是当代高职生学习的新载体、生活的新空间,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等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而目前,高职校在“网络社团”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必须牢固树立占领网络阵地意识,拓展社团活动的网络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4.在社团的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专职的学校社团管理机构,部分高职校是学工处或其他部门直接管理各社团事宜,未设立下属的学生社团独立管理机构,这样就造成组织者事务过多,分身乏术,同时,也由于各社团所属院系不同,导致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一些高职校虽然颁布了《社团管理办法》,但没有全面细致地列出学生社团申请成立细则、社团经费管理细则、社团负责人换届管理细则等,更没有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等,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构建“三维度”学生社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针对目前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必须以建设“红色社团”“网络社团”为着力点,从目标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的“三维度”构建高职学生社团体系,探寻社团活动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契合点,提升结合的契合度。有学者使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对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未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多的学生对其认同度更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不存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差异。”[8]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从理论维度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宣传,从目标维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实践维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社团、进社区、进网络,不断创新培育载体建设。要注重价值观的实践养成,科学把握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过程。”[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