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唠叨

2016-10-14孙立峰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9期
关键词:苟且强奸养育

孙立峰

@曲黎敏 看到微信里那么多絮絮念,那么多修行,那么多养生,那么多励志……发现不必看这些,不必鼓励自己,不必严惩自己,渴了喝茶,困了睡觉,自自在在,从从容容,也活得挺好。

@周濂 真正奠定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是看似不着四六的讲座和闲书,是它们教我慢慢习得批判的眼光,对真理和真相的追求,对心智的热衷,对美的喜爱,对荣誉、对温文尔雅、对礼貌周到、对微妙情感的珍视。

@游识猷 为什么要强调“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些话是为了那些已经受害的人,不受到二次伤害。受害者被责怪的风险降低,他们出来报警指证的几率就会升高,这样“破案率”就会升高。对于潜在的犯罪者来说,可怕的不是“处罚很重”,而是“破案率很高”。

@鲍鹏山 有人老说要尊重不同观点。好吧,我来说说啥叫不同观点。1.我说李白比杜甫强,你说杜甫比李白强,这叫不同观点,可以互相尊重。但他说汪国真比李白杜甫强,这就不是不同观点,没办法尊重。所以第一,不同观点要有一个基本专业水准。2.有人牵条哈巴狗,我说很可爱,你说不可爱,这叫不同观点,可以互相尊重。但他说这是羊,这就不是不同观点,没办法尊重。所以第二,不同观点要认同一个基本事实。

@卡乎 某报记者涉嫌强奸实习生一案,再一次引爆出女孩“自我防范意识”争论。似乎所有养育女儿的父母,都要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考试:怎样以一己之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可是,涉嫌犯罪者明明是男人,为什么不是养育男孩的父母先回答“怎样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罪犯”呢?再说,男孩也可能成为强奸受害者啊。在法律惩罚施害者的同时,社会文化对受害者给予了更严厉的惩罚——不仅当时受到“不自重”的谴责,还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耻辱中。这就是“责备受害者”文化。

@随便丸丸 苟且是自己活出来的。你的眼前被你活成了苟且,远方也能。

@马云 今天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灾区,不会因为你捐出去的一点点钱而发生变化,你捐了钱,你自己发生了变化,因为你发生变化,世界才有可能发生变化。捐款真正发生变化的不是灾区,而是你自己。这世界的穷,你救不完,这世界的病,你治不光,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善意和善心给唤醒。

@林楚方 这个世界是干净还是脏,并不取决于眼睛,而是取决于想法,心有多净,世界有多净。这个世界是简单还是复杂,常常不取决于世界本身,而是取决于你和它相处的方法,你用复杂的办法对付它,它会呈现出无比的复杂;你用简单的办法和它相处,它就回馈出奇的简单。

猜你喜欢

苟且强奸养育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强奸自己,是否构成强奸罪
苟且的人生,想想就泪奔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性侵幼女,该当何罪?
瑞典修订法律严惩强奸
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