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6-10-14陈朝萌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陈朝萌

摘 要 建立适合项目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要树立“通专结合”的教育思想,梳理就业、深造等人才培养目标,组建专业、通识、语言等课程模块,重点解决学分互认、课程评价、文化认同等操作上的具体问题,强化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采用互动式、引导式、案例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21-04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是指中国高职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专业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近年,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发展迅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西雅图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的物流管理项目(以下简称“物流项目”)自2012年开始招生。据统计,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广东省为例,2014年纳入高考统招的高职中外合作项目有98项,共有55所高职院校举办,占到当年招生高职院校的9.47%。按此比例推算,全国有近10%的高职院校举办了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而建立适合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成为国际化的人才是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在泛珠三角洲区域,有15%的高职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就业[1],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的毕业生,外企更是主要的就业去向。同时,人才培养也要兼顾毕业生到民企等其他机构就业的需求。到国外继续深造是学生选择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物流项目”中,学生毕业后到西雅图城市大学深造的比例从第一届的1/7增长到1/3。在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留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困难程度最高,其次是学业适应[2]。因此,项目不仅要关注学业的要求,更要关注人的发展。合作项目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3]。既要满足学生在外企、民企等雇主的就业需求,也要满足学生在国外、国内的深造需求;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通专结合的原则

王英杰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提到,谁也不能确切知道新技术革命将会怎样影响未来的劳动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得到的结论是,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对于高职中外合作项目来讲,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让学生具备适应世界变化的能力,进行通识教育。

(三)协同发展的原则

国外合作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实用先学”[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模式以知识点为基础,模块化设置课程[5];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引导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融“教、学、做”于一体;考核方式一般使用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价方法,综合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体现“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在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高职院校要吸收国外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与自己的办学实际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促进自己在人才培养上的改革与创新,提升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和难点

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有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评估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也有语言文化、学分互认、管理对接等方面的独特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通与专”的差异

在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外方的合作机构多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或欧洲等西方国家。广东省2014年纳入高考统招的高职中外合作项目中,来源国家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共有12所院校21个项目,其次是加拿大有4所院校7个项目。

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强调通识教育。“物流项目”的外方合作机构,西雅图城市大学是一所私立非营利性大学,办学层次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其教育使命是“为每个有深造意愿的人提供教育机会”,“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全球性”是其核心价值。西雅图城市大学的教育理念意味着学校主要以“通”的人才培养为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层次为专科,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专”的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国外大学的“通”和国内高职院校的“专”的冲突,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顶层设计方面的难点。

(二)在培养目标上“升学与就业”的冲突

对于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双方来说,举办项目各有目的。在“物流项目”中,西雅图城市大学的目的是增加其学生的来源,提升办学的国际化程度。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达到西雅图城市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的水平,从而能通过“3+1”的形式,吸引从合作项目毕业的学生到西雅图城市大学本部再深造。对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来讲,举办“物流项目”,主要目的是满足深圳地方对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国际物流等岗位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的物流专门人才。因此,“物流项目”的培养目标,既要满足深圳国际化的物流人才需求,又要达到学生可到西雅图城市大学继续深造的要求;既要有升学需要的较宽泛的知识结构,又要具备就业的突出专业知识技能。这就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冲突,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操作层面的冲突,是有限的学分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

(三)在课程设置上“通识与专业”的矛盾

国外合作大学以知识点为基础,模块化设置课程。西雅图城市大学的课程设置,以通识课和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为主。西雅图城市大学对于合作项目要求获得45分的季度学分(西雅图城市大学的计算方法),共9门课程,其中6门属通识课模块,3门属物流管理的专业课模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课属于选修课的一部分,且仅占到4个学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合计占到65学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类的课程为主。西雅图城市大学的“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导致在课程设置上出现矛盾。

(四)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国外合作大学多实行完全学分制,国内高职院校多实行学年制。国外合作大学注重根据学习过程的情况来进行评价,而国内高职院校多根据学习结果来进行评价。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双方的学分计算方法,以及每学时时间长短的差异,导致学分互认环节存在困难。国外合作大学课程评价普遍采用形成性考核,以平时的课堂表现、团队作业等为主,综合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体现“宽进严出”的理念,这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终结性考核办法有所差异。

三、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确定“以专为主专通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6]。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需要融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树立“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7],将国外合作大学的“通”和高职院校的“专”协调,梳理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核心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突破既有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据对项目学生的调查,约1/3的学生毕业后有选择去西雅图城市大学留学的意愿,约1/3的学生明确表示会在深圳的物流企业就业,其余1/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去向意愿,没有明确去向意愿的学生最终也会就业。因此,就业成为该项目中学生在毕业时的多数选择,成为项目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而毕业后去西雅图城市大学深造,成为项目的第二目标。

(二)构建“专通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项目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8]。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根据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以专为主专通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组建集中课程模块[9]。在“物流项目”中,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模块为基础,吸收了美国大学分布必修课程实践模式[10]的优点,组建三大集中课程模块,具体见表1。

集中课程模块包含物流管理的专业课,创新设置了企业管理的通识课和英语的语言课。将就业列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将继续深造列为第二目标。在学分的分配上,优先保证学生专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其次保证学生出国留学应具备的课程基础和语言能力的需要。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职院校的“专”和国外大学的“通”的融合。

(三)管理对接解决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

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专通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操作中存在学分互认、课程评价方式不一致、项目学生对合作学校认同感等多方面的问题。

1.学分互认的解决方法

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学分互认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学分的计算方法和每学时时间长短的差异,导致学分互认环节存在困难。在“物流项目”中引进9门课程,西雅图城市大学的要求是每门课的学分数为5学分,每学分为10个学时,每学时为50分钟。经过研究,校方拟定了学分互认的基本原则,即引进课程总的授课时间不少于该课程在西雅图城市大学本部的授课时间。在校方实施中,每门课程调整为3.5学分,每学分16学时,每学时45分钟,实际每门课程执行的授课时间为2520分钟,超过了在西雅图城市大学校本部的授课时间2500分钟。同时,引进课程采用西雅图城市大学指定的英文教材,按照他们提供的教学大纲全英文教学,教学标准按照统一的要求执行。在保证课程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了学分互认的问题。

2.课程评价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

对于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课程的评价方式,将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成过程评价,注重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体现过程性、交互性和系统性的客观评价。在“物流项目”中,共有27门需要评价的课程,其中,有11门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有6门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开卷)”的形成性考核,仅有4门课采用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的平时成绩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因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团队合作、思维能力、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3.营造中外协同的合作办学氛围

对于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一般前面3年的时间都在国内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缺乏与国外合作大学的直接接触,也缺乏对项目的深刻认识。在中外合作项目中,帮助学生建立国外合作大学的归属感,对于项目能否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物流项目”中,学生一进入项目,就在西雅图城市大学的信息系统中进行注册,可享受本部学生一样的权限,接受统一管理、允许查找资料等。每届学生均举行合作双方的校领导参加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西雅图城市大学对应专业所在学院的院长或副院长,每年定期访问项目一次,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合作双方协同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对西雅图城市大学的认同感。

(四)师资培训提升项目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可采用“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教学对接,使教学和管理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对在国内和美国上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采用统一的美国原版教材英语教学,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步与互鉴,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协调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学习国外合作大学互动式、引导式、案例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结语

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以专为主专通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培养以就业为主升学为辅;其次,要做好“专通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组建专业核心模块、通用核心模块、语言核心模块等集中课程模块;再次,解决好学分互认、统一课程评价、强化项目学生对合作学校的认同等,使得合作项目能落地;最后,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在授课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培训,保障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中外合作教育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合作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培养国际化的紧缺专业人才,增加了高职教育供给的多样性,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1.

[2]谭瑜.高校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184.

[3]张理晖,贾倍思.当代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5(6):82-84.

[4][5]孙智慧.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45-147.

[6]李贤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7-78.

[7]陈智.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7(3):87-91.

[8]李桂霞,刘丽敏.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5):169-170.

[9][10]常甜.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模式及哲学基础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85-91,114.

Practic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se of Progra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operat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and Seattle City University

Chen Zhaomeng

Abstract The key to success of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onstru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ion of integration of generality and specialty, th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of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ducation, the courses of specialty, generality, and languag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action, guidance, and case study should a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cultural ident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n to achie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of this proj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logistics management

Author Chen Zhaome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