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0-14黄美丽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浅谈语文课堂新课程

黄美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重理轻文”的现象愈发普遍与严重,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普遍认为语文学习没有那么重要,而将心思全放在了应付数理化生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学习语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乐学”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笔者认为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能为我们带来启迪,如果我们不断地提供学生“源头活水”,相信就一定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活”起来;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4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现代教育从事者共同的目标与追求。初中语文教师就应当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后续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主体性地发挥,并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权,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应当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去创造,让知识“活”起来。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知识“活”起来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之源”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将课本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新课程强调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怎样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之源”?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由、快乐地学习,自然就会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看视频、听音乐,也可让学生讲故事,甚至表演话剧,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一般教师会就本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僻词以及重难点词进行逐一介绍与解释,没有任何的课前导入或铺垫,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骤减,失去对语文学习的期待与欲望。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重新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对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音乐情境。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到课堂学习中,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二、自主合作学习,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教师强迫其学习,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能有效地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联系,更多地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合作学习当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本学习单和验收单,在本堂课开始之前将学习单下发给全体学生以供其预习,并要求学生用一节课时的时间自主完成学习单中所罗列的内容;课上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一个简单地抽查与巡查;第二堂课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思想交流,让组内成员之间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并要求组长将小组预习成果在班内展示;课中师生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解惑;师生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与总结;运用验收单进行随堂检测。以学习单为导向的学习步骤充分体现了沟通、合作的教学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合作,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乐学”的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学生课前根据校本教研单分小组对本课已经做了充足准备。课堂上,以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地熏陶中感受浓浓的父爱。课上几乎不需要教师做过多讲解,学生们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与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与见解。同时,教师还可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纳入本次课堂学习中,课前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多媒体等)搜集与整理与父爱有关的主题资料,组内成员明确分工,确定各自的任务与责任:有的学生整理视频、图片;有的学生整理、组织相关语言供课上使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贴近学生生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归于生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就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与生动化。

例如,在执教《故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本文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把握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乡的理解与感悟,以及故乡的哪些事物是自己所不能忘怀的,哪些人是自己无法忘却的,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与本文的距离,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为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故乡、童年以及迅哥儿的难舍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体验生活,让有条件的学生与小伙伴们一起再现雪中捉鸟的情景,深入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深深地怀念。从而让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生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自由成长。

总而言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并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感悟生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莫艳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下),2013,(10):132.

[2] 石秀华.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95.

[3] 刘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0):31.

[4] 朱晓英.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J].新课程(中),2011,(02):121.

[5] 张金龙.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J].新课程(上),2013,(04):12.

(编辑:赵 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浅谈语文课堂新课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