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联派驻第一书记下乡记(下)

2016-10-14赵萍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9期
关键词:南村养鸡第一书记

赵萍

初探

对沾化古城镇王见南村和罗场村的村民来说,“上头”来个“第一书记”,就像小石子儿扔进河沟里,没砸起啥大动静。

第一书记么,好几个村都有,没啥稀罕的。就是这回来的一老一少,说是两年都待在村里,村里后生们连娶媳妇都难,她们能吃得了咱农村人的苦?

连王见南村村支书贾志昌都不看好她们,自个儿努力了好多年都没能帮乡亲们把贫困的帽子摘了,这俩人一个30来岁太年轻,一个年纪大,又不怎么熟悉农村生活,怎么能让负债累累的王见南和罗场富起来?

韩丽和陈璇起初也是犹豫的。她们的犹豫,是没想到真实的贫困这样让人心酸。

2015年2月,寒冬,她们来到沾化,任期两年。头一晚,住在罗场村的“客房”里。虽然屋里生了炉火,带的衣物也足够厚,然而,她们还是不太适应薄皮砖头房里,冬天清澈的冷。

看到村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小脸冻得通红,俩人更是心疼。

调研开始,才发现这两个村,尚有黄泥麦秸搭建的土坯房;厕改还没进行,厕所多数建在大街上,都是老式的蹲坑。村头巷道,路面硬化也没完成,下雨沾鞋,晴天扬灰。

带队的是老党员韩丽,她去的罗场村,主通道没有硬化,村里倒是有个健身广场,只是地面坑坑洼洼的。

三四公里外,陈璇入驻的王见南村有个农贸大集,也是条泥巴路,两旁的商店只在逢集时才会都开门。村子里有三个池塘,早就没了水,成了村民的垃圾“处理站”。

都需要升级改造啊!改造好了,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应有价值。

不仅这些,更让她们焦虑的是村民的发展和收入。

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幼。收入来源,只有土地。但沾化多是盐碱地,人均只有一亩多,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不过收入几百块。最有名的冬枣,因为很多外地枣会抢先一个月打入市场,牌子又挂的“沾化”,所以常常是本地枣上市了,市场价格早就被压低了,卖不动,也卖不上价。

换“脸”

原本,她们应该听组织的话住在镇上,相对舒适。但她们不想做“一阵风”第一书记,“村里有人说我们是来镀金的,我们想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是真心想来做事的。”陈璇说。

为了掌握一手资料,她们在村里坚持住了5个多月。没有路灯,晚上七八点,村里漆黑一片,一个人走路,不时的狗吠叫得人心慌。而此时,才是她们工作的黄金时段。此时,村民才会在家。

对她们的到访,村民们起初也不是很欢迎,“无事不登三宝殿”。但人家跟咱掏心窝子啊,总不能把笑脸人往外赶。一来二去,慢慢地,这两个村也接受了两位“第一书记”。

尽管每家啥情况掌握了,但扶贫怎么开展依然没头绪。不过有一条,村里的基础设施都得升级。

她们自筹资金,动用机械,清理垃圾,整理乱放的柴草堆、粪堆,将垃圾坑改造成鱼塘;利用专项资金,修建洋灰路,改造老化的自来水管,更换变压器、电线杆,安装LED路灯,还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

罗场村,韩丽领着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党员出义工,扛着扫把,拎着铁锨,干起活来,几个包子就是一顿饭。

不过,韩丽最焦虑的,还是出村那条泥巴路。她想赶在麦收前修好,可施工队不乐意:钱还没到账呢。

“要不,把我押这儿?”韩丽玩笑着说,“反正我也跑不了。”

施工队长乐了。几次谈话下来,他很敬服这个军旅作风的老大姐,“得,我们先修吧。钱啥时候到了啥时候给。”

公路修好了,进村,出村,打麦,收玉米,方便多了。

王见南村,治理村居巷道,陈璇带着党员们,搬砖和泥,铺了“先锋道”,“跟风干”的人也不少。但也有几个“钉子户”,不愿铺“公家的路”,觉得铺上砖倒是好看了,但是垃圾沤不了……”

看来,得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才行。

正好,滨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每个村都摆放垃圾桶,聘请环卫工。陈璇积极争取,很快,满村铺上了红砖道,垃圾处理也规范了。

这些,一点一滴,都被陈璇用相机用心地记录下来,并且做成了一个对比图的展板。前来“围观”的村民很震惊:变化真是大呢!

在山东省妇联的支持下,她们在村里开展送温暖三下乡活动,为王见南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爱心音乐教室,为特困户送煤炭、棉被,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组织妇女健康查体,为村里的孩子送护眼台灯、书包、书籍、羽毛球拍等。一系列重教育惠民生的活动,拉近了她们和村民的距离。

不知不觉间,村里越来越像个“小县城”了。路铺好了,路灯装好了,村里干净了,健身广场升级改造了,韩丽大姐带着大伙儿开始学跳广场舞了,陈璇领着大伙儿出去参观学习了,王见南村还盖了两个大门楼,村里的小青年,越来越容易说媳妇了。

项目致富

在韩丽和陈璇心里,一直有块石头,那就是:到底用什么项目,带着大伙儿致富?

罗场村有几户人家是养鸡大户,细细考察之后,韩丽觉得:有戏!恰好,陈璇跟沾化区的龙头企业雅士享公司刚刚开始商谈养鸡项目,两人一拍即合。只是,建一个高标准的鸡棚,专项资金30万哪里够?但如果,把两年的专款用在一处呢?

这个有创意的想法得到了省妇联党组的支持。很快,她们就与雅士享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两个村分别建立一处肉鸡养殖基地。由村集体注册成立养殖合作社,村支书担任法人、贫困户入干股、聘请村民养殖。

只是,盖鸡棚可不像以前,简单垒个屋子就拉倒。现代化的养鸡棚,是条自动流水线,不需要多少人工,但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贾志昌发挥了他干买卖的好口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最终建成的鸡棚,节省了50万元。

只是,贾志昌一心扑在鸡棚上,家里的生意扔了,孩子顾不上,难免家人会有一些牢骚。陈璇知道后,琢磨了半天,只好拿自家的事跟大嫂做比:“嫂子你看,大哥起码回家还能看到孩子,我这孩子发烧,都没法在跟前。咱都是当妈的,你也知道那滋味……”大嫂听得直心酸:“唉,俺都知道……”

设备安装时,陈璇更是毫不放松。一根管子从头盯到尾,发现粗细不一,当下就去找安装公司,要求立刻更换。

“叽叽喳喳”的鸡苗投进去了,两个人揪着的心却没有落地。这项目能否带来收益?谁也不敢保证。一批鸡苗见效益,得用40天。那40天,心就挂在鸡棚上。

罗场村第一批鸡出栏,收入只有3万元。心血不少费,收益却不高,村里有些干部动摇了,开会时有人提议,把鸡棚租出去。在部队锻炼过19年的韩丽一票否决:“我不信,别人能养好,咱就养不好?要不,我们住到鸡棚里,养几批看看!”

王见南村的鸡棚也不顺,第一批鸡就感冒了,后来请专家指导,陈璇和村干部24小时轮流照看,这个难关才渡过去。那一批,王见南村挣了6万多。

“前期投了60万, 4个月挣回15万元。”兴奋呐!陈璇说:“养鸡虽然很操心很累,但我们想给村里留下点什么,不能我们走了就断线了。”

从去年2月到今年6月,罗场村共脱贫93户157人;王见南村共脱贫72户188人。这两村的项目投入和产出效益比均在滨州市名列第一。

观念活了

村里有钱了,村民们的腰板壮了。

王见南村的闫会计,40多岁的汉子,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一年到头抓不了几个钱。一下雨,家里房子外头大雨屋内小雨。老婆说起他,白眼一个接一个。

第一书记们都很重视“能人”,为了请他出山,陈璇先是帮他家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又帮他们的孩子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夏令营”。

夏令营是省妇联争取的,从沾化到济南,共5天,200多个孩子可是开了眼界。回到家,闫会计的孩子跟他妈一描述,咦?外头这么多有趣的事呢……

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不管老少,村民们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王见南村的村支书贾志昌说:“我自个儿的生意可以不做,这个村支书我一定要干好,我要对得起我们的第一书记,对得起父老乡亲,为我的孩子传递正能量。”

闫会计到鸡棚出任“大总管”(之一),40多天就能赚6000块,家庭地位直线上升。

见鸡棚来钱,王见南村的不少村民动了心,自发筹资40万,也盖起了鸡棚。陈璇开心地说:“我们这次,总算从输血变成造血了!”

很多事,做一阵子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虽然,2017年的2月,她们就要离开沾化,但是,她们已经给沾化留下了一支“永远不会离开的工作队”。

猜你喜欢

南村养鸡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养鸡趣事
山东一社区免费送适婚青年婚房
用树叶辑成的书
柬埔寨磅湛省每月出栏约23万只活鸡
驻村第一书记
桐南村以北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后院养鸡流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