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医院中成药与西药合理用药情况研究
2016-10-1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100621梁婷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100621)梁婷
1 概述
1.1 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已日趋广泛。自晚清闻名的中西医汇通学家张锡纯创立石膏阿斯匹林汤;张山雷创外科用的〔樟丹油膏铅丹、氧化锌、樟冰、凡士林〕开始,中西药联合运用已近百年[1]。中西药合用的效果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中成药成份复杂,与西药配伍后发生相互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将药品按西药(主要为化学药品),中药(植物、动物及矿物等药品,或该三种药品与化学药物组成的中成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也按相应中西药品分类的情况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管理,导致中西医,药学科分离[2]。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的完善和逐渐深入,中西药品不合理联合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引起医院广大医生、药师及病患对中西药品临床联合使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视,特对我院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进行初步探讨。为我院医生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与西药提供参考。
1.3 研究内容 随机抽查,从我院2015年第三季度(7、8、9三个月)的门诊处方中抽查处方,对其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1.4 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临床处方调研、访谈调研。
2 研究方法与结果
2.1 调研医院的基本情况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是一所肩负着首都机场急救和机场生活区居民日常生活疾病诊治的二级甲等医院。年住院病人400人次左右,日门诊量1000人次左右,门诊救治是我院的首要工作。
2.2 调研过程及内容
2.2.1 文献调研 以“中成药、西药、合理用药”等关键词检索媒体相关报道,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NK等数据库进行全库检索相关文献;搜集国内外杂志关于中成药与西药合理应用情况。
附表 主要不合理联用类型分布情况
2.2.2 临床处方调研 从我院2015年第三季度每天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查处方,进行调研,对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不合理联用的药物进行总结、分析数据、探讨所得数据反应出的结果,讨论结果反应出的临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问题,改善临床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2.2.3 访谈调研 对我院的不同科室医生进行深度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总结造成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应用问题的所在。
2.3 调研结果 共随机抽取3680张处方,中成药与西药联合用药392张处方(10.65%)。其中97(24.7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配伍问题,问题处方分布见附表。
3 讨论与分析
3.1 主要不合理联用类型分析 由临床数据可看出,我院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联用的类型主要是重复用药,其次是增加毒副作用,再次是药理作用拮抗、理化性质配伍。
3.1.1 不合理的重复联用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中重复用药比例最高,占不合理处方的88.66%。所谓不合理联用,即中西药都针对某病,起到了某种共同作用。其关键在于这种结合不是有机的结合而是一种重复。例如感冒患者多在使用西药抗生素的同时又合用中成药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之品,使得中成药所起的抗菌活性与西药抗生素的作用重复。又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消渴丸同时又口服优降糖片。消渴丸由黄芪、天花粉、生地黄、优降糖组成,与优降糖同服,1日3次服用,若优降糖超量,易导致低血糖休克。
3.1.2 不合理联用增加毒副作用 含钙类成分或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成药与强心苷类化学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会增加毒副作用。含有机酸类成分中成药与磺胺类抗生素或解热镇痛类化学药配伍,会增加这些药的肾毒性。含麻黄碱类成分的中成药与氨茶碱类化学药合用,会增加心脏毒性。例如藿香正气水与头孢氨卞联用,前者采用40%~50%的乙醇做溶媒,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抑制乙醇氧化中的醛脱氢酶,造成乙醇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
3.1.3 不合理联用的药理作用拮抗 含麻黄碱类成分的中成药与降压药物配伍,可影响降压药的降压作用;若与镇静催眠药联用,会拮抗其镇静催眠作用。例如处方中开具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和降压片、降压零号,防风通圣丸中含麻黄碱成分,具有升压作用,与降压药的作用拮抗;又例如处方中开具中成药痰喘丸和氯丙嗪、苯巴比妥,痰喘丸中所含成分麻黄碱兴奋中枢神经,拮抗镇静催眠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3.1.4 不合理联用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 含酸性成分的中成药与碱性西药配伍,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疗效。含金属离子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形成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从而降低疗效,例如一名患者处方中开具了山楂丸和碳酸氢钠,若两者合用,会因酸碱中和而降低疗效。如牛黄解毒片、脑力清等中成药与诺氟沙星、红霉素、泼尼松等西药同用,会因中成药中所含金属离子与西药形成络合物不宜被肠道吸收,从而降低了疗效。
3.2 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3.2.1 部分医生缺乏中西药合理联用的知识 临床医生对中药的成分不够了解,对中药与化学药物不合理联用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是该类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药剂人员的知识更新较慢 目前,很大一部分药剂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知识更新较慢。
3.2.3 医药人员之间缺乏必要联系 多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出现,药剂人员未能及时地和临床医生沟通。
3.2.4 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就诊时不带病历,造成无门诊病例记录或记录不完全,有的患者多科就诊,导致中西药不合理的配伍应用。
3.3 解决不合理药物联用的措施 加强医生和药剂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合理用药观念,加强继续教育,多阅读有关医药学期刊和书籍,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加强医生和药剂人员的沟通,加强责任感,做好用药监测,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用药信息,努力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加强医药信息交流,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及药学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对不合理中成药、化学药物联用的知识宣传。加强中成药与西药合理用药的审核,及时总结临床不合理联用的药物。
4 结语
通过对我院门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的分析,发现不合理联用的问题出现不仅与医师、药师不熟悉了解中西药物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合理联用等知识有关外;另外病人自己也可能因为虚假广告,或是邻里之间互相介绍而点名开药,造成药物的不合理联用。所以在明知这些存在的前提下,无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要积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了解和掌握一些老患者的病情和用药习惯,告知他们联用药物的利与弊,避免不合理的药物配伍,避免不必要浪费。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
5 展望
本次课题的研究仅限于我院门诊药房的调研。所以不合理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具有局限性,还有很多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存在配伍等问题。课题继续下去的话,我想可以从一个地区的医院着手,从临床处方用药情况查起,总结出更加详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禁忌手册,做出更加详细实用的应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措施,以便指导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