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横向比较*

2016-10-14孟祥海杨剑英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苏北城乡指标

孟祥海,杨剑英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横向比较*

孟祥海,杨剑英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过去,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推进苏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对江苏加快转型发展,实现“2个率先”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苏北地区 城乡一体化 横向比较

城乡一体化是国家或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活动、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与居民生活相互促进、逐步融合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一直稳居我国前列,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地区。201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 088.3亿元,比2013年增长9.6%,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人均GDP达8.110 7元,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位居全国第四;2013年,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4.1%,高出全国10.37个百分点。2008年8月,江苏省政府选定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确定了苏南先行试验,带动全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略,并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为框架,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的省份。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苏州城乡一体化晋升为国家级试点,根据《方案》,到2020年,苏州城镇化率将超过8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5%,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实现。2014年5月,省政府发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导向、区域差异化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并设立了主要衡量指标,使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满意度。总体而言,江苏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推进苏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对江苏加快转型发展,实现“2个率先”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文献回顾

当前,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评价体系、制度与政策实践等方面。在理论探讨领域,郭书田、刘纯彬(1990)认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着二元的经济结构和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存在着延伸出的维系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一整套体制机制[1];张强(2013)认为,城乡一体化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以及由这种二元体制机制造成的城乡多方面的巨大鸿沟[2];卢燕平(2013)认为,依赖于农业剩余转移和农业支持政策,我国完成了工业化起步阶段和初级阶段,但农业剩余转移和农业支持政策,虽然促进和保障了工业化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农业发展能力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能力,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和城乡分割的政策和制度体系[3];俞思念(2013)认为,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和总布局的提出表明,我国城乡关系已经走过政策性调整阶段,进入布局性和制度性建设阶段,走过了着力于解决城乡关系的矛盾和危机阶段,进入主动地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新阶段[4];李刚(2012)研究得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较大、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巨大、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等[5]。在城乡一体化评价领域,李志杰(2009)选取自然基础、经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和动态发展5大类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991~2007年城乡一体化的动态演进予以评价,并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6];焦必方等(2011)从城乡经济、生活和医疗教育融合3个角度,采取均方差决策法、AHP法和ANP法对指标赋权,对2008年我国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从1999年到2008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7];刘吉双、陈殿美(2014)选取经济、生活方式、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欠发达地区黑龙江省12个主要地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8];曹明霞、包宗顺(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一体化指数、社会一体化指数、居民生活水平一体化指数、生态一体化指数和规划一体化指数,分别从城乡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和空间规划5个方面测度了苏州市2003~2008年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9]。在城乡一体化制度与政策实践领域,刘远(2012)认为,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乡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间节约、土地价值的空间转移及土地规模的空间集中3个方面,既可以缓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导致的土地资源稀缺,又可以集约利用农村土地[10];王志丹、吴敬学(2012)认为,我国城乡之间仍未形成一体化合理规范发展的融通促进机制,依然存在城乡要素市场不统一、物质利益关系不合理等现象,现阶段需要加快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1];李刚(2012)认为,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主要着力点是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12]。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集中于国家、省域、区域层面,而类似苏北地区这种虽然地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领先省份,却又相对落后的典型地区的研究还较少。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和盐城5市,因历史等原因,苏北仍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区域。2012年4月召开的全省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苏北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理清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尤为迫切和必要。该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标体系,科学测度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 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

2.1 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以城乡关系融合的终极目标为基础,建立起反映城乡关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要求各指标应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进行量化测度。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客观、科学、系统、统筹兼顾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全面准确反映苏北5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兼顾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协调发展程度,简明系统地反映城乡一体化水平[13]。

2.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案

该文将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成3级递阶层次结构,一级指标由二级指标集成计算,2级指标由3级指标集成计算。一级指标A: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反映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2级指标B:由4部分构成,分别为经济一体化指数(B1)、生活水平一体化指数(B2)、社会一体化指数(B3)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数(B4),分别从城乡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反映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3级指标C:遵循指标构建的客观、科学、系统、统筹兼顾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和苏北5市发展实际,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构建测度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具体指标,每项2级指标分解为4项3级指标,总计20 项3级指标。

2.1.3 确定指标权重

该文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对指标的重要性两两对比,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运用yaahp7.5软件运算,确定城乡一体化各级指标的权重(表1)。

2.1.4 评价数据标准化

其中,zi为无量纲化值,xi为实际值,xiT为目标值。zi的含义为指标的实现程度。

2.1.5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统筹城乡一体化评价方法,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1和2级指标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城乡一体化指数值,wi为指标的权重,zi为无量纲化值。

2.1.6 确定评价标准

当城乡全面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时,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应接近100。指数值越小于100,则城乡一体化协调程度越低。参照国内现有研究的划分标准,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1)当0≤f<40时,城乡一体化发展处于二元结构阶段;(2)当40≤f<60时,城乡一体化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3)当60≤f<80时,城乡一体化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4)当80≤f <90时,城乡一体化发展处于提升优化阶段;(5)当90≤f≤100时,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协调发展阶段。

2.2 城乡一体化评价

根据确立的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度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和淮安5市发布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为数据来源,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值和对照目标值的实现率见表2,城乡一体化总体水平及分项水平见表3。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实证分析可知,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值均小于60,均处于城乡一体化的起步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总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盐城(58.32)、徐州(57.58)、宿迁(56.75)、淮安(52.18)和连云港(51.08),且盐城、徐州和宿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接近60,即将迈入城乡一体化初步发展阶段,而淮安和连云港相对较低。在城乡经济一体化方面,指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宿迁(22.22)、徐州(21.61)、盐城(21.60)、淮安(18.57)和连云港(17.59);在城乡生活一体化方面,指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盐城(11.99)、宿迁(11.62)、徐州(11.27)、淮安(10.72)和连云港(10.45);在城乡社会一体化方面,指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盐城(14.97)、徐州(14.42)、连云港(13.44)、淮安(13.33)和宿迁(12.66);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方面,指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徐州(10.27)、宿迁(10.25)、盐城(9.76)、连云港(9.59)和淮安(9.56)。

表1 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指标权重、目标值和实际值

表2 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各指标实际值与实现率

表3 苏北五市城乡一体化水平

现阶段,江苏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基于对苏北5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度,苏北5市总体仍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全力推进苏北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全省实现“2个率先”,加快“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要求,依据《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借鉴苏南已取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结合苏北发展实际,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政策或制度创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1] 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第一部):农村城市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2] 张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中国农村经济,2013,(1):15~23

[3] 卢燕平.中国工业化、农业剩余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与战略,2013,29(5):87~91

[4] 俞思念.从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兼论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城乡关系的总布局.学习论坛,2013,29(4):8~11

[5] 李刚.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解决对策. 当代经济管理,2012,34(9):30~33

[6] 李志杰. 我国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设计及实证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综合考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2):95~101

[7] 焦必方,林娣,彭婧妮. 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5~83

[8] 刘吉双,陈殿美.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与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4,30(5):107~113

[9] 曹明霞,包宗顺. 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测算与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4):451~454

[10] 刘远.苏南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及启示——以苏州市为例.学海,2012,(6):53~56

[11] 王志丹,吴敬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12~16

[12] 李刚.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解决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12,34(9):30~33

[13] 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07):96~10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685);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15016);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4M550654)

猜你喜欢

苏北城乡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