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016-10-14曾国友
曾国友
摘 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09-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营造愉快的、充满创造性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儿童是用形象思维的,真实、鲜活的教学情境能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而在不少文辞兼美、内容生动、意蕴深刻的课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如鱼得水,畅游其中,得其神韵,悟其精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可以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所以说,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达到朗读的效果。
二、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鉴于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天性,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只有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范读,学生顿悟后的品读,以及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最真正意义上的朗读。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重点语段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白杨》中的诸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些句子时,就要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前后连贯地反复研读,读出感情。在讨论和朗读中,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师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情感,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训练。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意境深邃优美,对表现文章中心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朗读不仅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几句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朗读中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每句,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我”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了,更能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总之,有效朗读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