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016-10-14王柏兰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鼓励兴趣实践

王柏兰

摘 要:如何从综合实践课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其次,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最后,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对此,老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

关键词:实践;兴趣;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86-01

21世纪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的钟声也悄悄敲响,“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那么,如何在新的教育主题下实施创造教育?这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正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如何从综合实践课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从这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就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于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宇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逗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例如,在讲“保护生态的环境”这一内容时,讲了这样一段话:自从“东郭先生”的故事讲过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痛绝。可是近几年科学家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利欲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请回来“做客”了!几句话把学生的兴趣提起,课堂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谈到“一次性筷子”,有的谈到“长江的特大洪灾”,有的谈到“保护热带雨林”,有的谈到“保护大气层”,等等。可见只有教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会随之滋长起来。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就要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那么,我们以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分析、综合、发散、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对此,老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科学表明,思维的求异性是创造的开始,富兰克林由于对“雷公用神斧斩将打雷闪电”这一奶奶讲述的故事求异,于是有了避雷针的问世,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求异乃至辩证思维品质自然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力交流,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在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就一定能培养出“全球性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综合实践课这片沃土一定也会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猜你喜欢

鼓励兴趣实践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