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2016-10-14周莹
周莹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得深刻,就要注重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教学应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磨炼意志、完善人格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生活的载体。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青春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01-0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一、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1、观察生活,让语文贴近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2、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3、联系生活、加强自身体验。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导入的内容应贴近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语文课堂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语文导入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迷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一天,我们办公室的几个同事正在办公。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走到张老师面前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张老师,我来看您了。”张老师抬头一看表情很复杂,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张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张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张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学生各抒己见,举手回答。有预习的学生会答“最可爱的人”。对,张老师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悬念设置法,比较引入法,依旧带新等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启发性。
三、结尾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加深巩固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每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因此,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打破传统教学,完全解放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参考资料:
[1] 刘晓伟. 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2)
[2] 杨 清. “生活世界”≠“日常生活”——走出语文教学实践的误区[J]. 语文建设. 2007(01)
[3] 王娟娟. 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J]. 教学与管理. 2007(07)
[4] 陈 丽. 例谈语文课的导入与学生情感的激发[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5年08期
[5] 郭丽福. 教“活”课堂 趣在其中[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