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16-10-13王屹陈卫东常雪松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就业人才培养

王屹 陈卫东 常雪松

摘 要:本文基于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项目建设中关于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及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实践,总结经验并研究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趋势。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发展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内涵支撑,以市场机制创新为动力源,坚持“统一+个性”为平台双重创新基调,配备多维网络安全屏障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关键词: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82-05

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在项目建设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平台,完成了信息化设施的完善和初步整合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质和能力,减少了中职学校行政成本,提升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师生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更加丰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中职师范特色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探索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及相关软件开发应用,打造校园版“互联网+”。

一、中职示范特色学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分部门、分系统独立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要求,因此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建设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平台的火爆让传统网站平台黯然失色。因此,中职师范特色校要率先打破传统互联网思维,建设基于用户需求、融合模块内容、工具和平台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1.提升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办学效益的需要

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盘活了学校传统信息系统资源,消除多部门之间信息隔离和重叠,实现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有利于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一体化融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和教育投入的人力资本效益。

2.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加追求信息的快速便捷,一体化信息平台将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密切学校与企业,以及各用户之间的联系。因为只有更多的用户关注并参与到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的队伍联盟,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更有前景。

3.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

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沟通平台。同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能否凸显其整合力和长效优势,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而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正是以搭建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平台,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为出发点的合作平台。

二、中职示范校信息化建设经验及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以及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成果丰硕,为深入研究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信息化建设为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搭建了高速、共享、互联互通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技术支撑,开发了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用户管理经验。

(1)练就了“铁人三项”技术创新基本功

“铁人三项”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网络服务。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信息化建设依靠“铁人三项”基本功,从硬件设施建设、教育应用功能开发和完善网络服务着手,建立全面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通过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集教务、科研、政务、后勤等多系统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应用集成、设施整合,达到信息共享、数据一致、统一账号管理的智慧校园建设基本目标。

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搭建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完善网络服务等方面着手,建立了规范的电子学籍信息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系统,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2)开发了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

平台建设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否长久吸引并留住用户,关键在于平台内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一些中职示范特色校已经尝试围绕课程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坚持“快速、共享、安全”的理念,使用“云服务”技术将分散的教学资源集中到共享平台,形成随时随地访问使用的“云资源”。

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整合了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虚拟仿真平台、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及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学资源库,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

再例如,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开发数量可观的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学校大多数专业,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教学资源“人人享”。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访问学校网络教学资源。

(3)积累了丰富的用户管理经验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样的道理,互联网共享资源犹如流动的活水,用户犹如经常转动的门轴。互联网共享资源需要不断更新,而互联网用户的管理则需要更多的交流互动,与用户做朋友。部分中职示范特色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实施了统一用户管理,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统一用户账号密码登录平台内所有资源管理系统整合过程,形成了统一账号信息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一站式用户服务的良好格局,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例如,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和广西商业学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融合资源、融合平台,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台,为用户各业务系统提供身份认证、便捷登录和综合安全服务,让教师、学生享受一站式服务。

2.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实践为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内涵支撑

人才培养作为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主要职能,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实践为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了内涵式融合创新支撑。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主要是指在专业建设中注重教学过程、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的交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化共享平台。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别具特色的创新尝试,凸显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就业”内涵式融合,真正做到内容、形式及过程一体化。

(1)校企融合

校企融合必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机制。双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融合。例如,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等内容,再结合各专业特色,制定出“学岗直通”、“双线并行、寓学于工”、“双证融合”的“三年五段递进式”、“分层项目引导,能力递进”、“岗位引领,能力分段提升”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理念。

(2)专业产业行业融合

专业产业行业的“三业融合”指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的发展必须依托实体产业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紧跟自治区“14+10”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到自治区14个千亿产业计划和10个新兴产业计划的建设中去,让培养的人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积极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形成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新兴生物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人才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审定,实施“专业课程+企业定向”、“综合素质+技能特长”和“顶岗实习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对接企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形成了双方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双方的共赢,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

(3)教学模式融合

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围绕校企合作深入实施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目标、内容和过程的系统融合。广西部分中职示范特色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管理专家和技能能手参与课程建设,及时掌握现代企业的最新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动态;同时将工厂引入学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融合。例如,广西百色农业学校通过实训室模拟企业环境建设,营造相对真实的生产和工作氛围,做到教学场地模拟生产场地,教学项目即工作任务,指导教师即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有机衔接,做到教学做三合一,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营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

(4)课程与教材融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创新归根结底要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上,而课程和教材是直接面对学生的知识载体;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标准的人才,必须实施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并在企业专家参与和职教专家指导下,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制定了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建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岗位内容和素质能力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集“标准融合、身份融合、内容融合”三重融合的教材体系,编写 “凸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教材,实现专业教材和工作岗位的有机对接,变学科式理论知识学习情境为岗位式“知识+技能”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就业创业一体化平台融合实践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注入市场活力

就业创业一体化平台作为学校窗口,肩负链接市场、服务企业和学生双重作用,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最新市场讯息。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就业创业一体化平台融合注重融合就业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于一体,实现同一办公场所多平台有机融合。

(1)实习就业融合

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注重实习就业融合管理,尽可能让学生从实习到就业无缝对接;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探索实践,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实际岗位。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具体岗位实习管理办法,协同学校对学生教学见习与顶岗实习的教育和管理。预毕业学生在企业见习实习,接受企业岗前培训课程学习,培训过程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和考核。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前,企业与实习合格学生正式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

(2)就业创业融合

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个系统工程,涵盖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公益创新、创业沙龙等服务项目。近年中职学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基本稳固,但是创业认识和创业准备略显不足,创业选择面较窄,创业帮扶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业积极性。因此,一些中职示范特色校应努力搭建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面向校内外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广西物资学校创新创业中心搭建多维服务平台,实现同一场地办公,一站式服务平台,全方位帮扶就业创业。提供创业孵化、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创业交流、公益支持等多维度就业创业服务。

三、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发展趋势

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在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特色做法。本文以此为基础研判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平台的发展趋势。认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继续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平台融合、内容模块融合、线下与线上有机融合以及网络终端融合,并凸显平台统一集聚效应和个性特色双重基调,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人性化、市场化、安全化、一体化信息平台。

1.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成为平台建设的主要立足点

由于用户身份的不同,关注重点也有区别。如果根据用户兴趣关注点的不同,建立有利于用户查询的智能信息显示和推送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针对性和信息利用率。因此一体化信息平台首先应在系统中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分类管理机制,允许用户自定义设置关注模块。中职学校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未来将服务更广泛的人群,满足更广泛用户的需求。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经过示范校项目建设,形成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新颖、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局面。为此笔者根据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项目建设的实践探索过程与优秀成果展示,试图挖掘中职示范校“招生、培养及就业”全过程中涉及的直接或潜在的服务对象,并对各个可能性用户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如表1所示),以期将用户需求作为未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考量指标,建成基于用户需求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将继续支撑平台内涵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更是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涵所在。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广泛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及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细化落实到了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教材设计以及过程管理等具体环节,丰富和发展了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笔者通过总结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一体化实践经验,进而对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运行机制和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整合,绘制了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逻辑关系图(如图1所示),以期为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3.“市场机制创新”将成为平台发展的动力源

若要一个平台运行良好,必须拥有好的运行机制,因此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应继续创新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建立共同利益链驱动机制、政府政策扶持机制、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师生学习激励机制、办学质量反馈机制以及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的共同参与机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平台建设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相对单一, 不仅造成平台建设资金和精力投入有限, 也造成了平台技术开发、服务层次和管理运行机制滞后于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的节奏, 不能最大化发挥平台作用,也不能有效维护平台发展生命力。因此,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广使用务必引入市场驱动机制,采用行业指导、校企合作方式搭建和管理平台,并借鉴一些成功媒体平台的做法和经验,才能不断增加有效用户的粘度,平台的发展才会越来越生机盎然。

4.“统一+个性”将成为平台发展的双重基调

网络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快捷性和共享性,可以突破时空界限,联合多所同行业中等职业学校搭建统一平台,汇集各具特色的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一体化信息平台。统一职教平台能够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变数量优势为资源优势,能吸引更多的用户登录和访问,提升平台信息的利用率。同时, 各中职示范特色校也应该加强自身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个性化建设,突出宣传本校行业和专业特色,增强平台吸引力和用户粘度,在众多中职学校同行同台竞争中脱颖而出。

5.网络信息安全将成为平台发展的主要威胁

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网络后台支撑,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关乎平台的生存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极有可能导致错误放大、平台崩溃和用户流失。因此一体化平台建设务必将网络安全建设作为以用户为中心重中之重,要求校企双方务必坚持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并举发展。如成立专门网络平台技术开发与日常维护管理队伍,开展用户安全即时反馈、定期督查,设置防火墙和安全网警,保证平台内容、资源安全备份,信息共享安全传播等,使平台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

四、结语

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关系到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新方向,更关系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从“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三方面练就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铁人三项”基本功,开发了丰富的共享网络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用户管理经验。而中职示范特色校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学校的就业创业和招生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平台化运转;力求在广西中职示范校推行移动互联网信息革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广西乃至全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屹,李春春主编.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2]曾茂林,左兵,王林发编著.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与示范性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1.

[5]樊艳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7.

[6]张玲燕.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职业,2015(7).

[7]陈小勇.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8]李建军.基于“66670”校企合作联盟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

[9]张燕京.坚持实践就业一体化,提高护生就业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5(19).

[10]曹屯裕,潘菊素,傅琼.以实践教学为主体 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11]刘行一,张翌鸣.江西省中职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2).

[12]刘行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就业人才培养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