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2016-10-13尹成锁
尹成锁
[摘 要]少数民族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事关民族团结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少数民族村镇应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整合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村镇保护与开发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少数民族村镇与城市化建设、扶贫开发、旅游发展、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镇;经济;小康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058 — 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镇众多,少数民族村镇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如期实现。调研显示,少数民族村镇在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居改造、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中,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成绩显著,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镇模式,开创了民族特色浓郁、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逐年提升,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不仅带动了人员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规模化经营打开了市场,形成了品牌,实现了长效化发展。
1.特色产业。瞄准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旅游文化村镇、旅游城郊乡镇,建设一条生态农产品采摘、特色农家菜品尝、垂钓等农家生活体验为主的休闲体验游线路,对接度假村、生态园等,促进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例如,通过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独立小别墅、田园烧烤区、园艺观赏园等,吸引大量游客于节假日来此休闲娱乐,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
2.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一是少数民族村镇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科学种田深入到千家万户,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迅猛。二是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户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从农村一产中走出来,迈向二、三产业,土地流转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四是调整种植业经济结构。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展,种植结构就要快速改变,如一些少数民族村镇大面积缩减玉米种植面积,实现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同时在蔬菜、瓜果、草药、烟叶等方面扩大种植面积。
3.基础设施。考察显示,少数民族村镇都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化、绿化、亮化程度,稳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向小康社会大步迈进。各少数民族村在做好生活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力争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例如,“十二五”期间,各少数民族行政村农家书屋进一步完善,库存图书增加,各行政村现已修建了独立文化站,站内设有棋牌室、简易运动器材,重点解决了百姓出行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大大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日常生活,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创设了和谐文明的新型乡镇、村屯。
4.民生工程。为保障居住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各少数民族村屯牵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提高。同时,新农社、新农保工作均按时完成任务。村民生活稳定、和谐、有保障。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卫生、文化、供电、通讯等各行业,各部门积极服务群众、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采取“镇村合力”形式,结合各村实际,从围墙修正、庭院清理、道路修正及清理、边沟修整及清理、绿化、垃圾处理及柴草清理入手,积极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设置专项资金、专人负责,形成常态化管理,有效改善生态面貌。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打造了一个宜居且舒适的少数民族美丽乡村。
二、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方面。考虑到地域、经济、环境等各方因素,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一直相对迟缓,一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二是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对产品开发、科技推广等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会因为“低、小、散”而提高了成本,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三是低收入农户比例过高,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低保户、五保户居民的生活保障还有待关注,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缓慢。一直以来,多数少数民族村镇都存在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发展滞后等问题,所以在村镇建设和发展方面表现为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村民生活困难,贫困户较多,表现为投资无力,不利发展。民族村屯发展方面。目前,我市一些少数民族村屯还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存在过分依赖自有资源谋求发展的不良现象。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低。特色养殖业、种植业缺少资金支持,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
2.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文化发展方面。在一些少数民族村镇,由于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接纳较慢,对新生事物有排斥心理,墨守陈规,囿于传统,思想保守,小农意识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限制了少数民族村镇的发展速度。在文化发展方面。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待发掘。民族文化发展、传承方面缺乏良好的运营模式和资金支撑,一些民族民间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工艺、歌舞、习俗等都面临着灭迹的可能。比如,达斡尔族语言传承就面临着断档失传难题,由于生活环境影响,达斡尔族村民子女会说达语的越来越少,能听懂的也愈加鲜见。随着社会发展,内外因素的变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正逐步被淡化边缘化,满足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任务艰巨,文化发展滞后,发展无力保障。
3.基层组织建设和整体发展方面。表现为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整体发展能力偏低。一是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治安保卫等群众团体发挥作用不强,部分机构人员由村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兼任。二是基层党务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直接限制了本村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活动经费无法保障,活动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农村整体快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
4.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人才建设方面表现为缺乏规划,培养力度亟待加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和锻炼缺乏健全机制,对年轻的民族干部培养缺少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缺少设立交流、挂职锻炼的平台,干部交流也仅局限在民族乡镇、民族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干部视野的拓宽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导致提升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能力受到了制约。在政策落实、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缺乏系统性以及机制保障
三、少数民族村镇建设发展对策思考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人均收入。例如,加快少数民族手工艺制作、民族服饰、饮食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提升农民的收入;二是全力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每个民族都有其发展的历史渊源,每个民族都有着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深厚潜力。三是环境保护,包括现在的水、田、园、路、桥等方面,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四是建筑的个体保护,包括少数民族民居、风情建筑等特色建筑;五是风貌的治理,比如改善脏、乱、差的面貌;六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
1.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少数民族村镇应该落实好省、市委的发展要求,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有效地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扩大农村合作社覆盖面,提高农民合作化组织程度,以合作社发展带动少数民族村镇发展。以增加科技投入、增设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旱田改水田为举措,带动农业发展,发展优势农、林、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力争通过多方举措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少数民族村镇二、三产业发展,抽出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另外,农业种植业方面,积极进行旱改水进度,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效提高产值,增加收入。还要实现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渠道,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纳有实力企业到少数民族村镇落户发展,实现双赢。
2.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镇内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一是建设自来水管网。二是建设污水管网。三是完善道路交通。例如,着力解决村屯路面硬化,实现村内路面硬化全覆盖;做到村内排水通畅;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内亮化;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饮水质量问题;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3.科学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少数民族村镇都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为此,就要依托这些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加大有机蔬菜、瓜果种植。二是推广高效农业。以少数民族村镇大发展为契机,实现绿色有机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业、旅游观光业、采摘业、狩猎业、捕捞垂钓业、传统行业体验园等农村特色产业大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业,可带动经济发展,也可增加人员就业。以旅游项目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大力支持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力争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少数民族村镇的新兴支柱产业。
4.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帮扶力度。建议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从民族发展角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对相对落后、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村镇,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以扭转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无后劲的弊端。全社会都应关注少数民族村镇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帮扶少数民族村镇发展,用融资、捐赠等方式支撑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搞好精准扶贫,切实把少数民族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帮扶起来。
5.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少数民族村镇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强化责任,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服务好现有经济主体强劲发展,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以乡镇工业、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农村第二产业发展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坚持科学决策抓重点,改进方法抓难点,齐心合力抓热点,攻坚克难抓亮点,力促工业经济上水平、出成效、创特色。引导和扶持乡镇中小型企业,以小微企业为核心,建设打造企业特色带,解决村镇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