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美国的民主》看托克维尔的民主社会危机理论
2016-10-13李国涛
李国涛
[摘 要]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性分析。通过正面阐述自己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他达到了对民主社会的独到理解,即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民主制度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又对这一原则的合理范围进行了限定,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危机及其克服之道。分析和研究托克维尔的民主社会危机理论,对我们了解当代西方社会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托克维尔;民主社会危机论;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043 — 02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奠基者,托克维尔曾享有“研究现代民主的第一位政治哲学家”的盛誉。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美国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主张。对托克维尔来说,美国的民主社会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危机。与之相应,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对产生这些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作出清晰地判断,而且也要提出克服与消解这些危机的可能路径与方案。正是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托克维尔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一、民主社会危机的表现形式
(一)“多数人暴政”
“多数人暴政”的思想由托克维尔首先提出的,也在其政治哲学中方占据重要位置,故在此首先罗列。“多数人暴政”亦即“多数人专制”,指多数人拥有的绝对的、无限的权威对少数人及个人施加的专制行为,这恰恰与奉行由某一个野心家或某一政党对全体社会进行统治,民主人只求财富与现世享乐的“民主的专制”背道而驰。
可以说,民主社会衍生了“多数人暴政”。因为在民主社会里倡导“主权在民”,即人人都拥有一点权力,可以参与到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中。于是,当人人的权力都聚集在一起时,集合了每个人意志的“多数”便得以形成,成为了最强大且不可被反抗的力量。
由于“多数”是“个体们”共同意志的表达,导致没有个体会去反抗它以示反抗自己,这使得托克维尔深觉“无限权威是一个坏而危险的东西”〔1〕。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代表人民意志的立法机构,凡声明有无限权威且用此来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行为都是渎神且让人讨厌的,这极大破坏了自由。
首先,在“多数”支持下建立起的民主政府造成“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2〕。在美国民主的实践中,托克维尔更深刻认识到“多数”的绝对权威:在掌握立法权的同时也控制了行政权,也对司法权的行使施加影响。如此,受“多数”控制的政府当然尽力维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使“少数”的利益遭受损害或被剥夺。长此以往,“少数”发起对“多数人暴政”的反抗,使国家陷入内战的状态,政府瓦解。
其次,“多数”在支配政府这一实体的同时对整个国家的舆论及思想也进行了操控。民主社会里的民众无限相信由其每个人集合而成的集体的智力,“一旦多数做出不可更改的决定,所有的人便默不作声了,不管是决定的支持者,还是决定的反对者,现在都合在一起,表现拥护决定。”〔3〕“多数”具备的广泛而强大的精神专制从不同程度上剥夺了人们思考的权利,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再次,“多数”拥有的无限权力易导致巴结多数思想的产生,使国民呈现出奴仆性,心灵呈现出堕落之势,并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活力丧失。
(二)醉心于物质生活,崇尚享乐
托克维尔认识到,受民主本性的自然驱使,民主人普遍对物质福利怀有热爱之情。在民主社会中实行民主平等的原则,人人都可通过权力和聪明才智一点点聚集一定财富,其中的大部分又是白手起家,因而在获取财富后通常十分珍惜由此带来的舒适物质生活,并努力得到更多财富。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社会下的民众最容易激动的时刻,“是在他们想要得到这种东西但未能完全如愿,而在部分地满足之后又时时害怕失去的时刻。”〔4〕于是,人人都尽力保住现有财富,也就容易醉心于努力得来的小享乐中,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实业的发展,却也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其一,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终将导致失去创造其的能力,最终会丧失得来的财富。其二,只贪图当前的享乐容易使人失掉信仰,行动力缺乏,对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贻害无穷。
(三)民主人独立而软弱
托克维尔在民主社会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对“政治的运转和国家的建立是以个人的同意为前提”这一论点进行了剖析,认为民主社会中的人们出于民主本性,十分迫切要挣脱种种枷锁,摧毁先前将民众连为一体的社会纽带。于是,民主人越来越成为独立的个体,并认为“占有支配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份平等”〔5〕。这种对完全平等的认知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或不可能拥有影响他人的特权及服从他人的义务,人人仅服从及相信自己。因为民主人逐渐成为相互间缺乏联系、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在遭受暴力或强权迫害时没有援助,愈加显得孤独且软弱。
在民主平等的激情冲击下,人人都认为彼此间智慧相当,在面对问题时仅依靠自己的理性努力,且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被解释,世界上没什么事情为人的智力所不逮。当这样的观念与做法遭遇现实的复杂残酷时,摆在民主人眼前的障碍和限制并无法克服,深重的挫败感使其饱受折磨。
与此同时,托克维尔指出建立起一个民族完全平等的社会条件是不存在的,即便某天这种绝对平等的局面出现,智力上的不平等依旧存在,因为这种不平等为上帝直接所赐,人间的任何法律对它总是无可奈何。此外,智力上的不平等又会导致其它方面的不平等相继出现,最后只能使人们即使对最小的不平等都无法容忍,期望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使民主人倍感软弱忧郁。
(四)个人主义与民主的专制
在托克维尔的观念里,民主主义必然会导致个人主义的出现,且随着身份平等范围的扩大而发展。个人主义是由个人无需依靠他人帮助即可满足自身需求这一错误判断造成的,并进一步将民主人囿于自我的小社会中,不顾及整个大社会的繁荣发展。然而先哲早有言,人本身作为社会动物,唯有在社会生活中方能实现和完善其本性,故个人主义的扩张首先会使公德丧失。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的扩张还会引起民主的专制这一更为严重的后果。如前文所述,当民主人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中而不顾整个社会时,公共精神便全然沦陷。在这种情形下,整个国家会出现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人们很可能会沿着“一条漫长的、隐而不现的,但确实存在的道路走上被奴役的状态”。〔6〕由于人们之间处于彼此隔阂的状态,专制统治轻易建立起来,也方便专制君主进行专制统治。久而久之,民众仅要求政府可以维持秩序,自己只顾追求财富,在其内心深处已沦为奴仆。
二、民主社会危机的产生根源
上文已述及民主的基本原则便是身份平等,任何人都不会拥有因权力、财富、声望、知识等方面的优势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从而可对他人发号施令、施加影响。民主社会中的人们迫切需冲破贵族制社会中对人的各方面限制,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真正的自由。从民主的实践中可知,在新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成为了彼此无联系的个体,似乎生活在自然的状态中,违背了人的社会性这一根本属性。
可以说,正是民主瓦解了社会关系,并重建出个体间相互疏离的新关系。由于这种新关系并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由此便引发了民主社会的多重危机。总的来说,这些危机直接或间接根源于民主的本性。
三、民主社会危机的克服方法
托克维尔在对美国民主政治制度进行考察,并得出民主社会危机论的同时,也相信只要民主人对危机有足够的认识并加以重视,危机便可被克服。立足于培育公共德性与公共精神的出发点,他对危机的克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举例说明:
一是通过宗教医治。由于宗教信仰是人类的常态,因此通过这一途径必会对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
二是通过倡导政治自由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倡可使民主人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治理中,尤其针对防止个人主义的扩张意义重大。
三是构建政教分离的体制。前文已述宗教于危机克服的重要作用,而要保证宗教对民主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影响,就务必使神职人员和政府官吏各司其职,以免相互勾结。
四是通过组织结社的方式。要克服民主社会人与人之间互无联系的局面,可通过结社的方式将个体的力量凝聚起来,从而完成单靠一人之力无法做好的复杂而重大的事情。
四、民主社会危机对中国政治的警示
脱胎于革命潮流中的今日中国人,在社会心理和情绪气质上,或多或少地与当年的法国民众有一些相似。对平等的长久性的热切期待,对民主的长久性的实践不力,对自由的长久性的认知不足,对革命的长久性的习惯应用,都在集聚着今日中国人潜在的革命心理。一旦急切、暴躁、毕其功于一役的快速革命心理、行动占了上风,30多年的改革福利将付之东流。对此,中国人不能不警醒,不能不从世界文明史中去寻找一些更具智慧的改革手段。
作为政府决策者,最应该考虑三点:一是如何教给民众一种重视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知识,训练他们用行动去追求这些权利,利用法治保障去实现这些权利;二是学会借鉴国外权力相互制衡的制度手段,而不是仅仅靠自我修正的手段去运行权力;三是着力培育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增强社会的流动性,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的和谐充满柔性的色调。这样才能避免中国政治改革过程中民主危机的产生和爆发。
综上所述,托克维尔的民主危机论在思想上具有深刻性,积极探索了关乎现代民主的最佳政体;同时,在思想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运用“价值判断”时显得薄弱,并一味强调历史决定论。这些应引起学者的注意,特别是作为一个有着和法国相似的上百年革命经历的中国。决策者必须正确面对民主、正视民主有可能带来的社会危机,并想办法克服和避免这些危机。
〔参 考 文 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珍藏本)〔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18.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珍藏本)〔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10.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珍藏本)〔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21.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珍藏本)〔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17.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珍藏本)〔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79.
〔6〕张建喜.民主社会的危机与克服: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