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落在城市中心的火车站

2016-10-13许志杰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6期
关键词:坐火车汉堡火车站

许志杰

我到欧洲去有过几次坐火车旅行的经历,非常棒。

2001年夏天,在莫斯科完成报道北京申奥的活动后,晚上,我们乘火车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那个夏天,俄罗斯少雨天热,车厢内的空调尚未打开,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了。来自中国的乘客受不了,当中的很多人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大声喊列车员,把空调打开。火车启动,过了没多久,空调管用了,车厢里的温度迅速下降,来自中国的乘客,不仅把自己带的衣服全套上,还把车厢卧铺的被子披在身上,又开始叫喊着让列车员关空调。可能是在国内过惯了舒适的生活,怕热还怕冷的中国人,在俄罗斯这地方显得很不适应,常听到他们“这不行那不行”的抱怨。火车在次日清晨抵达圣彼得堡,睡了一夜的同胞们心情显然好了许多,称赞俄罗斯的火车噪音小、平稳,睡在上面几乎感觉不到行驶中的颠簸。

还有一次是之前的春天,从德国的汉堡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那是我第一次在欧洲坐火车,两城连两国,还可远眺瑞典和波兰,火车轮渡跨过费马恩海峡,这些新鲜的第一次,让我有些兴奋。

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到海口,火车渡轮过琼州海峡的时候,旅客是不能离开车厢的,只能透过车窗瞭望一下车外的事。等火车开上轮船以后,乘客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愿意呆在火车上也行,到渡船上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吃点东西,逛逛免税店也行。渡船上的汉堡和大火腿肠,正宗、便宜、好吃,当然少不了原产德国的啤酒。免税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一个多小时的渡海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也是这一年,我还坐着火车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到了位于北极圈上的罗瓦涅米,去拜访北极村里的圣诞老人。记得那天十分晴朗,已经返青复苏的树木草丛,在一层即将化去的残雪之下,显得特别清脆。这是北欧独有的一景,皑皑白雪底下青草更加茂盛,初春雪化之时,雪水汇成河流,破雪而去,景色十分壮观。

火车下午四点从赫尔辛基出发。中国人喜欢喝热水,为了方便,大都自己从国内带来了热水壶。车厢内没有电源,但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有一个很高的插座,一根连接线不行,再接上两根,就这样烧着热水,品着茶,赏着窗外的美景,很是惬意。欧洲的火车一般不供应饭食,只有一些快餐类的食品,买几根火腿肠和啤酒,拿出从国内带来的花生米、榨菜、香肠、咸鸭蛋,便开喝了。微微有点醉意,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天色亮了,提着行李直奔30公里之外的北极村,看望早已等待着我们的圣诞老人。

2011年秋天,我到东欧的乌克兰和波兰,体验了一把这两个国家的火车旅行。乌克兰的火车比较差,从首都基辅到当时还是乌克兰控制的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坐的是夜车,车厢里条件跟我们现在的普通客车的软卧几乎一样。四个人躺在里面睡觉,有一些局促,还特别热,下半夜了才凉快下来。没多远的路,火车咣当了大半个晚上,清晨才到达辛菲罗波尔。在车站旁的麦当劳一人吃了两个汉堡,喝了一杯咖啡,就坐着大巴奔向黑海边的雅尔塔。这点很像当年坐火车从济南到北京,头天晚上十点多钟上车,睡一觉,第二天早晨就到了,洗把脸,吃点东西,不耽误白天办事。

在克里米亚参观完之后,鉴于乌克兰火车太慢且不舒服,我们就没再选择火车,而是坐飞机回到基辅,又坐飞机到了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但是,从利沃夫到波兰的克拉科夫,我们再次选择了乌克兰的火车,这一次不是软卧,而是上下三层床铺的单边硬卧。这种硬卧,其实就是国内普通客车硬卧的一部分,咱这里是脸对着脸,他们是背对背。不清楚是乌克兰火车车厢高度不够,还是这样单边排列显得拥挤,感觉躺在上面特别压抑,有一种好不容易爬上去,又非常艰难地钻出来的困苦。所以,面对眼前的卧铺,我硬硬地坚持到实在坚持不了了,才钻进去直挺挺地睡了一觉。

一位乌克兰的胖大姐,买的是最上边第三层的铺位的票,看她试着上两次都退缩了,我们同行的一位善良女士,就把自己在下面的铺位换给了她。胖大姐千恩万谢,然后就洗洗睡了。当时我就想,多亏把她换下来,她要真上去了,那体重说不准能把铺压塌了,睡在下面两层铺上的人岂不遭殃了。

乌克兰那边的人不分男女都是人高马大,铁路部门以如此糟糕的卧铺输送旅客,真是不以人为本。从乌克兰到波兰中间还要过海关和安检,折腾了好长时间才算完事。

好在从克拉科夫到波兰首都华沙的火车条件非常好,包括我们说的硬座也是用透明玻璃隔离起来的,安静整洁。由此可见,早几年走上经济发展正途的波兰,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让人民享受到了舒适和安详。那会儿正是深秋,这个季节的波兰整个国家都被一片片金黄色的树叶所覆盖,美到极致,被称为“金色波兰”。乘着舒适安稳的快速火车,同行人都开始享受眯一觉的幸福。我一个人举着相机,打开一扇车门,尽情地把“金色波兰”揽入相机之中。现在想起来有一些后怕,我怎么胆敢私自打开人家火车的车门,尽管波兰火车的车门是随意开启的,但是,太危险了。

2015年春天,我再到欧洲。此次欧洲之行,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坐着火车去旅行。因而,一路下来除了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坐的是游轮,其他全是火车。

从北京到莫斯科是坐着火车去的,五天六夜的火车生活丰富多彩。之后是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奥斯陆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到德国汉堡,汉堡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及布鲁塞尔去回布鲁日,布鲁塞尔到巴黎,一路火车,优哉游哉,不亦乐乎。

此行与前些年在欧洲坐火车的感觉有些不一样。首先是欧洲的火车更新换代非常快,比如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和哥本哈根到汉堡,火车品质大不同。现在,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已经开行了跟我们的高铁差不多的快速火车,时速达到近三百公里。晚上开行的普通客车也是鸟枪换炮,改成了高等级软卧列车,有双人间、单人间、四人间,豪华程度国内没有。哥本哈根开往汉堡的火车也是换了新颜,2004年乘坐的绿皮火车改为了豪华式列车,速度快,且平稳,几乎听不到车外的噪音。其次,也是最大的体会和感受,欧洲火车十分方便。欧洲城市布局多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与火车站紧密相接,下了火车就是城市中央,商场、宾馆、公园、娱乐场所、公共交通,一应俱有。我们所订的酒店,都离火车站不远,下了车自己拉着行李到宾馆住下就好了。离开时,也是看着快到火车开车时间点了,才拉着行李过去,路上不会发生堵车。

丹麦是曲奇饼干的发源地。他们专门生产了一种“火车头曲奇黄油饼干”,包装盒印有介绍火车头的故事和图片。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机声隆隆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那是一个繁荣向上的时代。美丽明快的蒸汽机车在遍布欧洲的轨道上穿梭奔忙。火车站因人流而生动,成为一种社交聚会的场所。妇女穿戴起只有周末才穿戴的帽子和手套做点缀的盛装,男士则身着外套大衣及礼帽。出行的人们不必匆忙地赶点。按照欧洲的优雅传统,每个人都以尽量舒适的方式等车,利用时间阅读报纸,与人交际,享用热气腾腾的泡沫咖啡和新鲜出炉的美味曲奇。

直到今天,许多欧洲人依然保留着这种优雅的等车传统,他们从不拥挤着上车,人多了就等下一趟,坐在站台的长椅上喝一杯咖啡,阅读报纸,悠然自得。

我从欧洲回国在北京由机场转乘高铁回济南,因为所带行李太多,在北京南站请了一位小红帽帮忙。那个一脸憨厚的小红帽,朴实好学,听说我们是从欧洲回来,就问那里的人怎样乘火车之类的问题。当他听说欧洲的火车站不安检不检票就能上车时,立即表示出极大的惊讶。我告诉他,狗也能坐火车,这个小伙子更是不解,说那不乱了套。这就是欧洲火车最大的优点,乘坐方便,进站方便,随到随进,只要是一个方向的来车即上。而且,火车与地铁、公交汽车联运联动,一张火车票在手,一天之内,再乘坐地铁、公交都是免票的。在英国,一张火车票不仅可以在启程的城市公共交通免票,在到达的城市也能免票乘坐公共交通。

还有一个优点是欧洲火车的人性化,每一列车都专设宠物座,旅客只要买一张与人一样的车票,狗就可与人享受一样的待遇。为了方便自行车一族,欧洲的火车设置专门的自行车车厢——不是每一趟火车都有,长途的跨国直达车一般没有,但是普通火车基本都有——上班族和骑车旅行的人,骑自行车到火车站上火车,再骑着自行车上班或旅行,回来亦如此。方便乘客,环保绿色,一车多用,节约成本。这些专门的车厢外画着狗、自行车的标识,醒目易识,不会造成混乱。

中国的高铁越跑越快,却离着城市中心越来越远,很多偏远的小站在不断被抛弃,人们看着火车近,坐趟火车却是越加困难,心离着近在咫尺的火车越来越远。致力于将中国高铁开到全世界的雄心没错,但有一点须加注意,方便惯了的欧洲人更喜欢方便,我们追求的高大上,未必是传统的欧洲人的首选。毕竟,火车不是用来看的,舒适、便捷、安全,才是第一位。

在欧洲旅行,我选择火车,图的就是这些。

猜你喜欢

坐火车汉堡火车站
Train Station火车站
繁忙的火车站
有一种旅行就叫坐火车
波比坐火车
参加汉堡节
汉堡还可以这么玩
你是对的
坐火车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热闹的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