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恨谁,就会成为谁
2016-10-13麦粒
麦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只用4小时占领丹麦。在丹麦,他们作为侵略者,统治了6年。在战争后期,为防止盟军登陆,他们在西海岸埋下220万颗地雷。
当然事不如愿,巴顿将军先是在欧洲最柔软的腹部西西里小试身手,然后,盟军大规模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登陆。一年之后,德军投降。
这时候问题来了,埋在丹麦西海岸的220万颗地雷怎么办?
丹麦的报复
经历了德国人6年的奴役,丹麦人终于等到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一刻——人们常常习惯于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学习恨与报复!
现在,他们打算让德国战俘去排雷。
是的,他们希望看到这些德国人如苍蝇般死去。
不错,这的确是战争的逻辑。
然而,看看那些战俘吧!他们大多是身体还没完全发育、消瘦的男孩。在战争后期,德国可以征到的兵力只有中学生了。他们的父辈大多阵亡了。
2000名以孩子为主的战俘,经过短暂的训练,运送到西海岸。
丹麦的军士长卡尔,看到从车里跳下来的十几个瘦弱的男孩大吃一惊。
他负责的这片区域,用黑色的旗帜划出埋有4500个地雷的海滩。
沙滩是白色的,一望无际的海岸线。
荒草在海风里倾斜。
男孩被要求每小时排6个地雷,排完这4500个地雷就可以回德国了。
“可以回家了。”男孩们的眼里闪烁着希望。
相继死去
还在训练时,就有孩子被炸死了。
他们需要趴在地上,全神贯注地,轻轻而有力地拧掉各种地雷的盖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拔出雷管,再从雷管中取出引信,刨出那颗不会引爆的地雷。大胆、心细、沉稳。
男孩们排成一排,每人拿一个棍子轻轻插到沙子里,一遍一遍在沙子里试探。地雷埋在15~20厘米深的沙子下面,棍子插不下去时,就是遇到了雷。要把上面的沙子扒开,让那颗雷暴露在面前。
用他们的手。
黄昏,回到海边的小屋。不远处住着丹麦农妇和她智障的女儿。农妇不让女儿搭理男孩们,她看男孩的眼神是厌弃的。
天还亮着,他们就被军士长轰到小屋里,在门的外面插上长长的木栓,防止孩子们跑掉。
他们只有非常少的食物。丹麦人都吃不饱,谁还在意德国鬼子有没有吃的。只是排雷的那双手必须是稳定的,任何颤抖都会要了他们的命。
男孩们已经几天没有东西吃了。他们饿得晕头脑胀,他们的手都是抖的。威廉让地雷炸掉了胳膊,人还活着,他哭起来的声音就是娃娃腔,叫着“妈妈”一遍一遍哭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所有的男孩都在吐,他们太饿了。他们中最像个大哥的舒曼偷了农妇家的饲料给大家吃。农妇在里面下了耗子药,她笑着,因为她知道德国人偷饲料吃。
舒曼发明了一个木头钉的框架,他喜欢木工活儿,使用这个木框筛查地雷会更加精准。军士长并不在乎他的发明。
舒曼说:“我知道你恨我们,并不在乎我们是否炸伤或是饥饿而死。”军士长说:“我不在乎!”他真的不在乎。
男孩心里清楚地知道,他们在为自己父辈造下的业还债。
关于人性
人性是很奇怪的东西。
军士长去野战医院看威廉,在前一天,那孩子已经死了。
威廉被炸的时候,他坐在屋子里听到了,一动也没动。我们只能看到他坐着的背影。在电影的开始,他毫无缘由地暴打一个行走的战俘,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吧。无论他经历过什么。因为恨!
威廉的死,促使他从医院偷走了一箱子面包,放到小战俘们的门口。
那天早晨,小战俘每人分到了一块面包,一勺清水煮土豆,一个人有三四块。舒曼给大家分,自己只留了一小块土豆。孩子们无比享受他们久违了的土豆和面包。
军士长说:“我刚刚看了威廉。他好多了,很快就回家了。”“但是,我们小组进度落后了,现在,每小时要排8个雷。”
男孩们这天干得很快。双胞胎兄弟商量着:“德意志需要重建,这是我们的义务。”战争,让孩子们迅速长大了。
这天夜里,军士长被嘈杂声惊醒了,他起身到屋外,发现上级军官带着几个军人在性侵小战俘。
这让他十分愤怒,大喊:“放了孩子!”
被侮辱了的男孩甚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之后,他们遇到了诱雷,两个地雷连在一块儿,搬动上面的雷会引爆下面的,双胞胎的弟弟被炸得消失在空气中了。哥哥痛不欲生,军士长为他打了吗啡,平静了下来。
第二天,军士长告诉他:“威廉已经死了。”
男孩说:“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方式。”
当天晚上,军士长没有栓上门栓。又去偷面包了。
天亮之后,小战俘得到了一天的假期。
军士长和孩子们一块儿在沙滩上踢球,草编的球。孩子们跑啊,跳啊!
短暂的和谐没有持续一天。军士长的狗让漏排的地雷炸死了,在小战俘们排过的雷区。
他们脆弱的关系玩完了。
孩子们吓坏了。
恨,又回到了军士长身上。
他让孩子学狗叫,像狗一样叼球,一巴掌一巴掌抽孩子的耳光。让孩子们手挽着手踏过排过的雷区,进行死亡行军。
人性的复杂
很少有人的人性是简单的:非爱即恨。爱与恨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着爱还是恨的走向。长久长久的恨,较长长久久的爱相比,更是不容易坚持的。
有一天,农妇跑到小战俘的屋子求救,她的女儿走到雷区里了。
小战俘们跑到海边,马上开始排雷,要清出一个安全的道路,把女孩接出来。
突然,双胞胎的哥哥径直走到女孩身边,神奇的是没踩到一个雷。他抱着农妇的女儿,安慰着女孩。直到他的战友把孩子抱出危险地带。
但是,他没有离开。本来说好了和弟弟一块儿回家,一块儿重建废墟之上的祖国的。显然,他不想回去了。他踩中了地雷。一阵白烟升起,归于尘土,终于和弟弟重聚了。他不想让弟弟独自留在这里。
军士长鼓励孩子们坚强起来。
这片海岸的地雷消除干净时,一年前来到这儿的小战俘只剩下4人了。他们准备回家了。
军士长的上司告诉他:斯凯灵恩半岛还有更危险的72000个地雷等着战俘们,谁说他们可以回家了?
还好的结局
汽车拉着那4个男孩离开了海滩。
他们的表情是绝望的。已经宣布了新的排雷任务。
他们是幸存者,但是他们不知道是否还有好运。斯凯灵恩半岛的地雷甚至没有标记。为父辈偿还的债,还需要付出多少人的生命。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命运。
他们沉默着,在颠簸的车里摇来晃去。在边境线,军士长让车停下,孩子们下了车。
“走这边,离边境500米。”军士长指着前方的树林:“回德国吧!快跑。”
很多观众在这一刻流下了眼泪,我也是。
4个小战俘犹豫了一下,撒腿就跑。
真担心响起“咚”的一声。幸好没有。
他,们,回,德,国,啦!
这是真实的故事。2000名德国战俘解决掉丹麦220万颗地雷,只有一半的人活了下来。他们绝大部分只是孩子。
极少的从战胜国的角度反思战争的电影。
这部电影非常克制,一点儿也不煽情。非常平静,但你的心一直悬着。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你恨谁,你就会成为谁。
是说,能令我们恨,而不是蔑视、厌恶的人,一定具有我们所没有的力量。如果我们想战胜他,就必须具有他的力量。所以,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我们的敌人。所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德军曾经用战俘排雷。当他们成为战败者时,也没能逃得了战胜国的报复——模仿。
影片中的军士长具有复杂而丰富的人性,从报复,到宽恕,从中的转换得益于那些原本善良、干净的孩子。
“德国已经是废墟了,需要我们去重建。”孩子们无数次说起的这句话,其实是一个隐喻:“战争毁灭的人性,需要新生代重建。”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孩子们是战争的牺牲品,炮灰。然而,他们拥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巨大能量,拯救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