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跨越的秘诀
——湘潭县一中办学育人写真

2016-10-13刘秋泉吴秀娟陈文静

湖南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湘潭县湘潭市同学

本刊记者 刘秋泉 吴秀娟 陈文静

五大跨越的秘诀
——湘潭县一中办学育人写真

本刊记者刘秋泉吴秀娟陈文静

2016年高考成绩出炉,各项指标显示,湘潭县一中再次拔得湘潭市头筹。这是该校连续18年摘取全市桂冠。

高考成绩自然不是全部。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北大、清华对该校的认可。湘潭县一中校长赵罗海从首届起,就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同样自首届开始,获得向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直推学生资格。

2015年12月28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品牌创新峰会暨2015年度中国教育品牌颁奖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湘潭县一中党委书记齐国亮领取了“2015中国高中教育50强”奖牌,这是继“中国百强中学”后湘潭县一中获得的又一殊荣。

一所学校何以成为持续的领跑者?怀着这样的追问,我们深入湘潭县一中采访。

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定海神针”

进入湘潭县一中,前广场立着一尊“才高八斗”雕塑和八尊名人塑像,后广场立着一尊“团结”雕塑。田径场看台前立有多尊运动竞技雕塑。校园东南角有水面近十亩的荷花池,六角亭、四角亭遥相呼应。

“学校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实现了从私立到公立、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从一般普通高级中学到省重点中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和从省重点到三湘名校的五大跨越。”与记者一见面,校长赵罗海就直奔主题。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赵罗海说,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

在湘潭县一中,质量文化深入人心。“这一切来之不易。”学校党委书记齐国亮介绍说,“从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里,县政府对县属高中实行‘河水煮河鱼’的开放式管理政策,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自我发展,搞不好就发展不了。很简单,没质量就没生源,没生源就没效益。这进一步凝聚了一中强大的团队精神,促使我们带着紧迫感全方位抓质量,最后办出了高质量。”

胡进军副校长介绍说,2000年左右,县城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发挥其灵活用人机制和高工资收入等优势,吸引了兄弟学校的管理人员和许多骨干老师。他们的办学优势凸显出来,形成了竞争态势。“一中人”能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取。“尊重竞争对手,保持危机意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一。”

“学校之所以持续领跑,还缘于我们的管理文化。近几年来全面推行的年级部负责制功不可没。”学校办公室主任、2017届高三年级部主任李军表示,学校一直分行政线、政教线、教务线、总务线管理相应工作,2009年开始,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年级管理职能,年级部设年级部主任、副主任、干事,共同管理年级事务。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采用年级部和教研组纵横管理的办法,学校领导则兼任“副班主任”,靠前指挥。

“年级部负责制把各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了学科和年级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协调。年级部负责制减少了管理层次,简化了中间环节,避免了管理层面上的‘跑冒滴漏’和内耗。年级部负责制能让学校的决策、行政会议的措施,快速转化为年级部全体师生的合力和凝聚力,立即转变成年级部全体教师的集体优势。”李军说。

“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也是湘潭县一中能够持续领先的一条经验。“寄宿制一是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日积月累比走读的学生就多出一大截。二是从早到晚有老师管,有老师辅导答疑,学习质量有保障。三是一旦形成寄宿文化,学生就不会东想西想了,从而生活规律化,学习习惯化。”学校总务主任、2016届高三年级部主任曾国安表示。

办学理念更是一种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文化。

“在传承70年历史文化精髓与着眼持续发展的结合点上,我们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赵罗海介绍说,比如学生要不要做操,要不要搞公共卫生。又比如排不排自习课、排不排班会课,曾经都有争论。但我们旗帜鲜明,这些不仅要做、要搞,还一定要落到实处。同时,“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体现在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各个层面。我们建立了校内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老师、学校各部门齐抓共教,校外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后进生转化网络。多年来,学生犯罪率为零。

有这么一个例子,赵罗海十分重视学校足球队的组建和日常训练工作,每次年级和学校足球赛他都出席开幕式,并亲自开球。2016年4月,湘潭县一中确定为“湖南省高中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建设基地”,为湘潭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树为什么长得高,是因为它的根基深,底部大。而竹子从头到尾一样细,注定就是根基浅,枝叶不茂。因此,我们有一个共识,只有高素质的学生才能得高分。”赵罗海表示。

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精神摇篮

2012年,青年教师胡榕成为湘潭县一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初登讲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让胡榕的心里没了谱。备课时,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她都反复斟酌,并一一记录下来,生怕有所遗漏。课上完了,预设的教学环节都按部就班地完成,可师父胡雨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他邀上徒弟,走进了自己的课堂。

课堂上,那些信手拈来的鲜活实例,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生动起来,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预设与生成的精彩自在其中……

课后,胡雨泉向胡榕道出了“备课经”——备课不单单在8小时之内。原来,在他家的沙发旁放着一个记录本,电视里播放的重大新闻或是读报时偶有所得,但凡与政治教学沾边的,胡雨泉都不忘记录下来,许多课堂教学的精彩便由此而来。

“上课就像打仗一样,要根据战场上形势的变化来定战略,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王道。不备死的课比备死的课要更传神、更深入。”在胡雨泉的提点下,胡榕也摸索着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精彩融进课堂,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在湘潭县一中,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日常里,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青蓝工程”成为该校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不二法宝。

“以前,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太合理,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近年来,湘潭县副县长陈卫兵率领由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和学校等组成的湘潭县一中教师招聘领导小组,多次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流名校‘招兵买马’。”副校长杨红介绍,当年那些初出茅庐、略显生涩的青年教师现在早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行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是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同时,学校组织了同课异构、“金霞杯”赛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备战”赛课的过程中成长,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别教学竞赛的一等奖。

青年教师刘定坤清楚地记得,2014年他代表湘潭市参加全省生物实验创新大赛前磨课的场景。因为是实验课,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堪称经典,在此基础上寻找创新点难度很大,单单实验材料的选取就让人大伤脑筋。所幸,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学校的生物教研组、备课组团队是他的坚强后盾。

为了找到理想的实验材料,老师们到附近的金霞山采集20余种野生植被,带回实验室进行反复筛选,最终选定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从试剂的选取到试剂浓度的调配,从实验原理的查证到实验步骤的商榷,大伙儿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一堂精心打造的生物实验课慢慢有了雏形,并日臻完美。

当刘定坤捧回全省生物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奖杯时,省特级教师、学校生物教研组组长李新毅感慨地说:“磨课的过程,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参与磨课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调动自身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知识储备,在相互的分享与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从中获益的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

“累并快乐着”是湘潭县一中教师共同的心声。新进教师必须上好“三堂课”——师徒结对时上“亮相课”,半年之后上“汇报课”,一年之后上“验收课”;具有发展潜力者将被纳入学校的“一三六九”工程,即“一年适应教学工作,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独立科研能力、教研实验能力和教法学法的实验改革能力,做到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题、写好一篇文章和掌握一种好教法这“五个好”;班主任在做好教学工作之外,对所带班级还要做到早操、课间操、午睡、晚自习和晚就寝“五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学校的“晒”课制度,即将教案、听课记录等拍照,发到指定的微信群。从赛课到“晒”课,前者是以课堂教学竞赛为契机的“头脑风暴”,后者则是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常态化课堂。

在生物复习课上,李新毅常借助“知识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学生则带着问题上黑板,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上台补充、完善知识点。

“以前的课堂,大多是老师‘满堂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老师甚至不知道学生在知识的把握上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怎样将学生的思考引入课堂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新毅尝试将知识思维导图引入生物教学,凡是涉及的知识点,都让学生来回答,“逼”他们每个人去思考。

望着黑板上如罗网一般密布的知识链条,知识结构的逻辑层次一目了然,同组的刘志勇老师在他的评课记录表上写道:“构建知识模型,学生参与度高,重视知识归纳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是一堂让我受益匪浅的课。”不一会儿,微信群里热闹起来了,老师们纷纷将自己的听课记录“晒”了出来,相互品评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看,我们的听课制度借助‘晒’课的方式落到了实处,走的是心,而不是形式!”学校教务主任谭立新深知教学常规之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意义,持续的领跑离不开平日里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以教师发展为本,是我们成功领跑湘潭教育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在赵罗海的理解中,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所在。

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持续成长的能力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跑步比赛,那么它更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赢在终点比赢在起点更重要。

如何让每个学生拥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湘潭县一中把学生的心灵建设放在第一位。

“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湘潭市美德少年”欧阳祖彬的人生信条。在湘潭县一中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干了很多“人生中的大事”:创建了湘潭中学生志愿者联盟,组织爱心跳蚤市场,为贫困同学募资两万多元,拍摄了一部志愿者主题微电影。“通过微电影,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让志愿服务成为更多人的习惯。”

说起自己的志愿者之路,欧阳祖彬说,刚进高一,他就发现班上好几个同学每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总是只打一个菜,有时候甚至不去食堂吃饭,两个馒头就解决问题。深入了解后得知,这几个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却又不愿意向学校反映。为了不让这些同学有心理负担,欧阳祖彬悄悄地组织了一场爱心募捐,解决了贫困同学的伙食问题。

这次募捐让欧阳祖彬的志愿者工作一发不可收拾。很快,他发现学生食堂经常有同学不收餐盘,导致食堂工人的工作量很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欧阳祖彬带着学校的志愿者大队每天蹲守在食堂进行劝导。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再也没有人把餐盘留在餐桌上了。

今年5月,欧阳祖彬因为出色的志愿者行动,收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三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欧阳祖彬的同班同学彭浩铭却有着另外一个称号——“全国最美中学生”。他用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彭浩铭热爱英语,参加了CCTV英语风采大赛,可在校级比赛中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只获得了校三等奖。

怎么办?是放弃,还是重来?几经思考,他重振了自己的精神,决心在市级比赛中大放光彩。努力就有回报,他以流畅的表达、灵活的表演、大方的姿态获得了CCTV英语风采大赛市级一等奖,并代表湘潭市参加省级比赛。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乐观解决,便可将它化为一种成功。”彭浩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用德育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在每个学生心中都盛开道德之花!”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李明说,仅2016年,湘潭县一中就有彭铭浩同学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旷锐锋同学被评为“湘潭市励志青年”,唐宁同学被评为“湘潭市高中优秀志愿者”,周博雅同学被评为“湘潭市优秀团员”。

“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学生德育观已经深入人心。高1321班班主任尹香清老师介绍,学校特别注重班主任的学习和培训,建立了“德育工作小组”,每学期都有集中学习,在年级部每次召开班主任会议时,都会安排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的发言。

“高中是学生成人的重要阶段,湘潭县一中的德育工作不在说教,而在引导,让每个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校团委书记刘硕果说。

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最终落实到了实践上。

2011年,高一学生罗迪等四位同学看到湘潭市在推进整治“六乱”,便利用寒假时间到街头调查,写成5000多字的调研报告《从整治“六乱”看湘潭市文明建设》,寄给市委书记和市长。收到报告后,时任市委书记陈三新和市长胡伟林联名在《湘潭日报》头版头条回信:“感谢你们就湘潭治理‘六乱’工作进行的调查,你们的来信《从整治‘六乱’看湘潭市文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报告,很有深度,很有价值。”

2013年,学校390班的郭娇伶、407班的蔡雨吟两位同学就湘潭市出租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写了调查报告,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批示。湘潭市客运管理局还专门派人看望了两位同学,对他们给予高度赞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会让学生获得持续成长的能力!”齐国亮深有感触地说:“用德育滋养学生的心灵,用实践挖掘学生能力的源泉,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获得生命成长的内驱力,真正成才。”

为让每个学生拥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湘潭县一中非常注重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用社团活动丰富着每个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有楚天文学社、E时代记者站、动漫社、中国风社、摄影社、模拟联合国社、音乐社、星云网络社、街舞社等社团,注册社员将近1200人。

陈加澳成绩一般却非常喜欢跳舞,在社团负责人竞选中,一举当上了学校街舞社的副社长。被委以重任的陈加澳开始在街舞社这个小天地里认真耕耘:组织了一大批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利用空余时间排练了不少节目,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公演,名气也越来越大,在长沙快乐同盟中学生艺术盛典更有精彩的亮相。音乐组组长寻小平看在眼里,找到陈加澳:“何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就这样,陈加澳走上了艺术之路。

赵罗海说:“我们希望,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甚至在遗忘掉了一些知识之后,还能记得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的收获,还能记得一次实践活动后的感受,或者还能记得自己曾在学校唱的一首歌,跳的一支舞,某个快乐的瞬间……”

猜你喜欢

湘潭县湘潭市同学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筑牢“防火墙”
做大自然的“翻译官”
——浅谈写生的意义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十年“磨”一剑——记湖南省“百优工匠”、湘潭市“莲城工匠”周钟二三事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